《弟子规》诵习班教学日志(黄生平)

 

  这篇文章说是日志,但由于活动期间事务较多,且个人时间安排上欠科学,并没有每次课后进行记录,实际上是课程结束后的回忆。所幸时间过去不多,期间也算用心,印象颇为深刻,写来亦甚为流畅。

727结束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回到学堂,得知原来负责《弟子规》诵习班的刘焱老师因家里有事,无法继续后面的课程。正好自己本来就曾打算开这个班,于是由我承接。初步考虑了一下课程思路,当时笔录如下:

  

以上是总体思路,接下来就是具体上课了。

 

2007730  周一

一早,在学堂东屋拿了一张京通兄邮寄书籍打包用的大牛皮纸,画了一张功过表(用笑脸哭脸来给小朋友评分)。没有长尺,用的还是学堂一个快要散架的画框呢,呵呵。画完了,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文件夹(课本、名册、废纸、笔等)、应急药箱,上课去也!

845到承泽园活动室。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也陆陆续续来到。去柏林寺之前,《三字经》和童话班就已经开班了,曾经跟一些小朋友打过照面。没想到就这一两次照面,小朋友就记住了,有的叫“黄老师好”,有的就开始问了:“咦,今天怎么是黄老师?”“刘老师呢?”“唐老师呢?”“会不会下次又换老师了?”

再次惊叹于孩子们的记忆力与天真活泼之余,我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笑着让每个小朋友签到,领一张废纸在空白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做成名牌放在自己前面。

随后要求每位小朋友说出其他小朋友的名字,有些全部都记住了,有些则只记得一些,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就知道为什么要做名牌了:既是自信地亮出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和体贴(其实也是让方便我自己更快地记住他们,方便课堂组织)。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