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飞:在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上的发言(2007.05)

一耽学生是致力于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的非盈利性民间公益组织。我们的宗旨是六句话,“弘扬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个体心灵,普及基础汉语,推介中文思想”。我建议,以后如果说我们的大学生真正能够成熟走向社会化,我们的论坛标题应该改为中国青年公益论坛,如果仅仅是以在校生的身份谈公益事业,这里面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社团跟社会社团有很大的不同,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它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于和谐社会它们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如何自我定位,这些都会容易模糊,如果说我们真正能够从国家全局的方面考虑,我觉得叫青年公益论坛比较合适。如果定位为青年公益的话,我们学堂有三个定位:文化+公益+青年。文化是倡导本土和实证的精神;公益是倡导民间和大众的形式;青年是倡导朴素和踏实的风格。

我下面介绍学堂的项目。一是蒙学义教。二是历史专题普及;三是体认传统的系列讲座,包括中华文明,欧洲文明,印度文明,人生智慧,德与行,知与言,传统与现代,经典权势,人与世界等;四是语文教学改革;五是社区讲习;六是连锁义塾,立足生活本位,突出社区教化,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友善氛围,提升文化自觉,建设和谐社区,我们目前通过五年的实验,已在河北建立第一个社区义塾;六是乡村实践,该项目我们定位四句话,“激活本土语言,平衡文化生态,唤起情感认同,培养生命自信”,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三方面,免费发放相关资料,进行义教和培训工作,调查乡土文化资源。七是在城镇公园开展的群众性学习和读书活动;八是连锁公益小组,04年开始有40个城市愿意做连锁的一耽学堂;九义工培训;十是高校晨读,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目前全国参与晨读的高校有二三十所大学;十一是修德讲学;十二是拜老项目,老人、老话儿、老地方,在历史的活化记忆中前行,重建现实社会心理秩序,民间伦理思想资源;十三是关于草根公益的实践,了解一耽学堂的都知道,我们原先也是从赤手空拳,一无所有中白手起家,如何去体认良知道义,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信仰和情怀,作为行者,你的志愿觉悟如何实施,中国第三部门和NGO也好,如何发挥社会的现实作用,需要我们更多的探讨。

一耽学堂六年总共累计将近30个项目,刚才介绍了十几个,还有其他的很多。学堂六年来累计招募培训管理义工2500人,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我们直接受众青少年是2025万人,影响范围近百所中小学校,40余所大学,20个社区,国内40个城市,30余农村,辐射影响港台,中韩东南亚文化圈,美、德、法等欧洲国家。

学堂六年独特的实践方式,它的创新贡献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传习创新模式,以语言建设和生命建设为两条主线索,落实于日常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养成,以体制外全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教化形式建设学术思想、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生活基础、生命形态。第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公益组织体系,以社会教化与心理调试为努力方向,统合现代公民社会资源,以原生态、自组织、可持续、易复制为基本特点,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同步谐振,成为具备全景式敞开和可持续释放功能的先进文明生活要素的社会有机形态。

第三,我们的创新贡献在于有比较成熟的义工制度和青年进学制度。基本上实现了这样一些内容,奉献与参与,社会责任与自我改造,做事与学习相统一,个体修养与民族自决,伦理与学术,公民意识与人文情怀相统一,尊重生命本身事实,遵循生命自然次序,实现个人进步提升的最大可能。

关于未来发展,我们是三点目标:第一,六年是我们新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为和谐社会发展,尤其为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基于呼应,共振,和谐这样一个模式下的现实心理路径,这是任何体制外的民间力量能做到的一种最大的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贡献。第二,我们要实施三大战略,一是汉语激活战略,激活汉语生命活力;二是生命高端战略,重建文化上游载体;三是民间工艺战略,整合公民社会资源。第三,我们要发展五个方向。最大荣受度的公益平台;宣传与普及的连锁义塾;传承与教化的连锁学堂;体会中国文化传习中心。

中国特色公益事业的基本时代特征:第一,社会内部的心理修复功能;第二,优秀文化的活化传承功能;第三,先进文明典型要素的一体化结构生成,公益事业,不只是第三部门的问题,不只是社会1/3部分的问题,还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全局性的战略指导作用。

公益的形式是文化最主要最根本的形式,不论何种背景,宗教的,学派的,观念的,甚至个人志趣,不论何种诉求,不论何种规模与程度,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民众教化改造和参与作为社团的核心和主线。

下面提出十个建议:第一、勿猜想;第二、去实践,多听多看多问多思考,节制语言,勿轻发议论,不必为求定论旁征博引,第一公心,第一功利,热烈的现实情怀和人本精神。中国目前大部分草根公益组织代表社会真正良知、道义和信心,这是一切社会资源中最为内在的核心资源,也是一切发展动力中最为根本的原始动力,我们都应自觉珍惜它,爱护它,为它健康发展而贡献自己。要专注和专业,时刻关心社会心理和公共事务,而非以潮流焦点和媒介舆论为风向;第三、没有对公益精神,一线心态的理解和认同,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真正有效使用资金;第四、不应该花拳绣腿,沽名钓誉,所谓的项目管理并不完全适用中国草根公益的实际需求,有的时候甚至起到负面作用;第五、提请注意,志愿者和义工的差别,1/3发挥4/3的作用;第六、制度环境创设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高度;第七、具体规划和设计方面,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长远安排,提早打算,尤其是现行介入。第八、制度在人本,生态在心态,伟大复兴时代的民族气质奠基于伦理精神的培养,成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起源月道德主体的自觉。

一耽学堂愿意和所有真诚的青年朋友,草根公益力量,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相关文教卫生,民政部门一块努力,继续在一线的实践和基层建设方面探索,努力推进和完备中国特色公益事业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先进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7525,一耽学堂总干事

(链接:第二届大学生公益论坛实录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