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梁为
金秋十月,随一耽学堂贵阳之行,虽只数日却收获很多,尤其在蒋庆老师所筹建的阳明精舍。由于收获甚丰,而篇幅有限,所以我只叙述感悟最深的一个。这就是释奠礼。
我们在阳明精舍数日的求学问道,及前一日的排练后,于10月5日在蒋庆老师主持下,在贵阳修文县阳明精舍奉元楼行释奠礼。
奉元楼座落于山水环绕的阳明精舍东首,分二层,上为番经阁,数日求学问道之所,下为复夏堂,堂内挂孔子像及供奉阳明子座像,并设二列牌位,上刻历代大儒之尊名,一列以孔子为中,左右以孟子,阳明子,朱子,荀子,董子,文中子,颜回,子思等为序,一列以阳明子为中,左右以罗洪先,刘宗周,王畿,直至梁漱溟,熊十力等为序,共48人。中华民族儒家千年文化道统,由孔子起一脉相传,永不止息。正是因这些先人用毕生生命来延续的道统,面对这些先辈我们安能不生敬慕之心,我们安敢忘却先辈的遗训?
在奉元楼前廊,蒋庆老师作主祭,身穿素朴的长衫。随着蒋老师淳厚的一声“祭圣贤释菜礼开始”,祭礼以简约庄重的程序开始,其间包括拜上香,行跪叩礼,唱“宣圣颂”,“文成颂”,“大成祭乐”相伴其间,参祭者共十人,用时五十四分钟。然而就是这五十四分钟,给我的感悟却是终身难忘。特别当蒋庆老师手持酒尊至廊前,随着一声“先圣先贤尚飨”,双眼含着泪的蒋老师缓缓地把酒洒在石阶之上。这感动蒋庆老师的,也感动了我,她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这种感动也随我们这些被感动者的心留存下来,这感动也会随书籍,礼仪,游学,等其他任何的方式流传下去,道统会因此不断;这种感动在当下一刻变得最为强烈,孔子,阳明子等儒家先贤先圣在此刻随着这种感动好象复活了,而他们用整个人生所谱写的儒学就是一种道学,是生命之道,是用生命写出的,它不仅是西方哲学体系所能记述的某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亲历的生活,一种知行合一的生活,是真正的生命之学,道与大儒的生命是合一的,须臾不离。这道是生命,不是任何语言文字可写出,我们被这道所感动,她也就留在我们心中,她有生命力,她就会在我们被感动者中延续下来,也可能传给我们家人,朋友,先人以此方式永不被遗忘。只要生命在,她就在生命中传播,因她就是生命本来之道,是真生命,永不磨灭。这道统在中华民族之中由孔子起,并得以存续至今,是民族之大幸。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这道与他的生命融合一体,对于我们这些感到道的存在而未悟到道者来说,释奠礼是最好的一种与道接触的方式,让我们体会到先贤先圣道的存在,那就是感动。
让这感动与我们同在且要传续到我们的子子孙孙。
以上文字只代表我个人感悟,如有所启发,还请各位到阳明精舍,在蒋庆老师的主持下向先辈们作释奠礼,才能有真的感悟,因为语言不能道出真味,正如我们无法说出一杯好茶真的完全的滋味是什么。
10/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