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小学校长及教务的信(2001年12月)

致中小学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_____校长及教务主任:

你们好!

我们是一个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校学生(以文史哲专业的博士、硕士为主)组成的学术团体,致力于对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体认,继承和发扬。当今的世界,有诸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把握,一切竞争作为国家的和民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和教育的竞争,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之改善和优化需要几代人的持续不断努力,世纪更替,教育先行;而人文教育近年来尤为社会各界所日益重视、呼吁倡导,在我国古代圣贤的典章诗词中充满了传世的智慧和文采,以作人做事为目的的学问对于培养进学基础、净化个体心灵、提高道德素养、改良社会风气均大有裨益,科技兴国,人文乃本。有感于此,我们愿意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发挥所长,结合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状况,对传统文化取精去粗,适当裁选,以背诵讲解等灵活的形式让我们的中小学生领略并濡染中华文化源头的博大精深,为其日后成为栋梁之材打下根基。

  我们看到了方方面面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关注,试举如下:

1.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江泽民主席 1997.11

2.背诵是儿童的天性。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

――中国青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 陈越光  

3.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国学大师 南怀瑾

4.我四岁时,就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还是读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我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我看《纲鉴易知录》,又看《御批通鉴辑览》,并点读《资质通鉴》.这便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近代思想家 胡适

5.小孩背诗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词含意深远,像我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对于诗词的感受,每十年都不同。

              --诺贝尔奖得主 杨振宁

6.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朱光潜先生

7.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象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

                          --梁实秋先生

    ··································

如此般明公高见,不胜枚举;背诵典章的好处还有许多,如提高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章排布能力,培养定性,克服躁动,塑造人格等等,另外高考中文言文的比例已近40%。往这个方向上努力,不只是社会和专家的提倡,也是家长和学校的需求,我们这些一步步从小学中学走过来的大学生也愿意参加到这个过程当中,为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园丁,为国家基础教育的改善和建设,帮一点忙,出一点力.

目前,我们有如下科目供您参考选用:《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周易》、《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礼记》、《史记》、《左传》、《战国策》、《孝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选》、《宋词选》等

比如讲《孟子》,会讲到它是我国先秦诸子中杰出的一部著作,它的思想博大、深刻,富于进步性,是构筑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讲孟子的民本思想,讲他的正义精神是塑造人格的思想源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丈夫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决不可苟且偷生等。此外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及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在今天对我们炎黄子孙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礼记》则记载了先秦时期人们行为处世的道德礼仪,比如对父母有孝,对兄弟有爱,对长辈有敬,对朋友有信。严格遵循礼节是由于他们崇尚美德,在著名的曾子换席的故事中曾子对其子说:君子爱人,成全人的美德;小人爱人,迁就错误以求得安宁。对于年龄小的,我们会侧重读颂背;年龄大的,我们会侧重讲解用。

在上课时间、授课形式、题材选定方面,我们会完全配合贵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会提供您需要的科目的讲课提纲。

让我们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为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耽学堂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