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李天庆(于英俊)

采访李天庆使我受益很大。

我问当年是什么原因决定加入一耽学堂。他说,当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逄飞,和逄飞谈的很投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是毋庸质疑的,并且年轻人的责任感和热情也是很高的,当然也有令其犹豫的考虑,毕竟参加这一活动,到中小学做义工也是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但是想着自己这么多年来成长过程中国家、学校、家庭所给予他的一切,从情感上讲应当去回馈社会。于是毅然决定加入学堂,并且还在清华大学与几个志友一起创办了学社。 

我问他在讲课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他说基本上还是很顺利的,学堂把学校联系好,只去讲课就行了。学生听课也是很配合的。 

我问他自觉得参加学堂活动这么多年来,从自身角度讲有什么收获。他说除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会和受到感染外,还结交了一批好朋友,很多朋友现在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岗位,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在半年或更长的时间没有联系,仍能友情不减当年地畅快交谈,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逢知己千杯少”。 

我问他对传统文化事业的前景如何看,他说一个人走向社会后,他会接触到更多的现实性的东西,但是任何一项事业只要方向正确,塌实地做下去,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成功的。 

身为一个已经上班的人,我问他对于上班后的工作压力和学堂活动之间如何调节,他说上班后确实时间很紧,参与学堂的活动少了许多,但是多与少其实并不要紧。 

我觉得与老义工的接触确实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毕竟经验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于英俊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