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眉师姐——北师大夏仁春

(一)杨眉师姐的回信:我主要问了师姐关于学堂的认识,义工经历及对学堂发展的看法!现全文收录!

夏仁春你好!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说自己喜欢教育,其实我才佩服学历史的人呢。懂得历史的人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加入一耽学堂的原因。学堂虽然立足现实,重视实践,但是也是最把历史和传统放在根本的。有机会我还得向你多学习一些历史的相关知识呢。

我现在已经毕业了,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不然我可以回学校,我们当面聊。

你问我做义工的经历。最初的义工经验是本科在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的时加入了爱心社,从大一到大三一直是爱心社的活跃成员,具体做什么事情不记得了,似乎有清理垃圾做一些爱心标语之类的活动罢,只记得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开心;也组织本科所在班级到一个打工子弟学校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和小朋友在一起也很高兴;后来到了师大。从04年秋季开始加入一耽学堂,期间主要是作为师大的负责人之一,组织大家授课,晨读等;从05年下半年开始做柿园小聚的主要召集人和主持人;还通过网络组织过一些不同学校和社会身份的朋友去廊坊的孤儿院看孩子们,给他们带去衣物食品玩具等。就这么多,也都是一些很平常很细微的事情。也没有显出我是多么优秀的义工,呵呵。或者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坚持下来了。当做这些事情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了。

我觉得义工只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做义工就是选择和一些有爱心的好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人会很轻松很放松,也会很快乐啊。

对于学堂,我觉得学堂是需要慢慢成长的,只有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这当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的。只是这不是着急就能做得成的事情,细水长流啊,只要有学堂存在而且一直在做事情,就说明学堂很成功了。我们自己也一样啊,不管做的事情大小,只要我们能一直坚持在做,很多年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小的事啊。

 (二)由于有一些问题是其他义工采访过的,所以杨眉师姐告诉了她的blog地址!下面我稍作了一些整理,把涉及我设想问题的内容摘抄了下来!

一耽学堂正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同时硕士阶段我学习的是国际教育的比较,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非常浓厚,我的一些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甚至比我还多,所以我想,与别人交流,是需要对自己的本土文化有更好的理解的。所谓交流,是在你“有”了的基础之上才能称之为“交流”,否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答案很简单,传统文化是很美好的东西,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自然也会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做传统文化学习、传播和推广的事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学堂的环境、人和事都是非常单纯而且干净的(我不知道这么形容是否正确,但是对我来说的确如此)。在学堂做事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是开放的,我的生命是放松而且舒展的,有了这种愉悦的感觉,你觉得我还会离开学堂吗?

不过的确有动摇的时候。比如说每个星期晚上的柿园小聚,如果只是短期、偶尔参与,你会觉得和大家的交流聊天是很愉快的事情,可是从小聚开始到现在1年多的时间,坚持下来需要不少的时间,也需要费很多心思的(当然,光明兄所做的工作比我做的要多得多。)而且我住在通州,每次往返学堂都要将近四个小时,而周末正是难得的和亲人朋友相聚放松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如果不来学堂了多好!呵呵。可是每次来学堂,看到大家亲切的面孔,都会觉得很开心。在学堂即便只是拿着一本书坐着一个人静静地读,你也能感受到心灵的那种宁静和放松;而每次和大家的交流,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在学堂,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大家相互之间是很友爱很信任的。也正是这种氛围,每次总能把我稍微远离了一点的心又拉近了。

加入学堂之后我最大的改变?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有想过呢。应该是变得越来越好了吧,哈哈。这个问题应该交给认识我的学堂的其他朋友来回答,他们对我的了解应该比我自己更加全面一些。如果非要说,我想,最大的收获是在学堂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基本上北京每个高校都会和文化机构都会有学堂的朋友,而来到学堂的,必定是对公益事业和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这样的人,我想都是很有爱心的人,也是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觉得很开心。第二个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多了。以前虽然在中央民族大学求学,后来读到硕士,实际上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非常少的。学堂会组织一些学习的活动,比如通过晨读,我现在差不多可以背诵《大学》和《弟子规》了,虽然相对学堂的其他人来说,我学得还不是很多很好,但是已经是一个很好开始了。以后我就可以说,我是喜欢传统文化的,而且已经开始学习了,哈哈。第三个收获,应该是一种生命上的影响。我的心态会慢慢地变得不那么着急,眼光也可以看得更远一些,心灵也慢慢地舒展一些,可以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一些不足。最后一点,说起来有点玄,或许是我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吧,但是我敢说,他们都是真的。

对学堂的认识?我的认识还在继续呢,现在还不能说出什么。我只是很肤浅地说,学堂是个好组织,这里有一些很好的人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学堂还在慢慢“长大”,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关注。我对学堂是有信心的,正如对我自己很有信心一样。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