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乾(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课程主要是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谈一谈儒家文化。希冀让同学们对儒家文化有稍深一点地认识,也同时使同学们熟悉一些稍微生疏的典故文献和古往今来较知名的儒者。课程的提纲如下,共分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简介也一并附上:
一 儒学的源起、成型、发展与不同历史阶段的样式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说他自己只总结前人的著述,自己不原创作品。事实上在孔子以前《诗经》、《尚书》、《周礼》等很多儒家经典已经流传于世了,那么儒家的源头在哪里呢?儒学通过周公和孔子的努力终于成型后又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走过了经学、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等一系列历史阶段。欲闻其详,本章将为你讲述。
二 古今名儒传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大家早就知道了,本章更进一步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情感生活和理想抱负,让他们有血有肉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还有一些不如他们有名的儒者,像颜回、子思、孔颖达、李贽、张载、周敦颐、陆九渊、王守仁、程颐、程颢、戴震,本章也给予介绍。
三 儒学中“礼”的由来和功用及“礼教”问题初探讨
对于“礼”的由来一向众说纷纭,但其功用十分广阔是无益的,涉及道德、法律、政治、日常生活各方面。“礼教”经过近代解读特别是鲁迅的解读后现今又有了不同的认识。本章试讲解之。
四 儒家的外交理论和外交礼仪兼论春秋儒家行人(外交官)言行
外交官是不少同学们向往或者欣赏的职业。那么古代中国的外交官是什么样呢?古代的外交有哪些礼仪和思想呢?请听本章讲述。
五 儒家的世界模型或曰世界观——“天下”兼谈“华夷之辨”和“朝贡制度”
“天下”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哲学家赵汀阳的作品《天下体系》和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都探讨了天下概念。本章也试图详述“天下”。
六 儒家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及儒家的军事思想
儒家把战争分为“义战”和“不义战”,孔子反对后者,但在谨慎的基础上也主张进行“义战”,《论语》中孔子劝鲁国国君攻打弑君的陈简子就是明证。不仅如此,儒家也有自己的军事思想,包括军事训练、战争动员等诸多方面。
七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两千年以来,儒家都是中国的统治思想,与政治结合较为紧密,自然形成了一整套政治思想。是一个涵盖国家机构、权力合法性、精英选拔和流动等许多方面的宏大体系。
八 儒学与西学东渐以来西方文化之关系
本章讲述的是一个过去曾很热,现在讨论依然很广泛的话题。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西方主流理念和儒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异常重要。
九 儒学与中华文化其他支流(道、法、墨、中国化的佛学)之关系
本章讲授中华文化系统内部各单元的互动。
十 儒学与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权运动之关系
儒学建构的是一个男权社会。在男女平等、女性地位空前提高的今天,儒学是否过时了呢?本章试梳理之。
十一 新儒家及其思想简介
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反儒学运动,最著名的口号像吴虞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就是确证。但这中间和其后依然有人提倡儒学的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辜鸿铭、钱穆、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汤一介、牟宗三、余英时、唐君毅、徐复观、杜维明、蒋庆、陈明、康晓光等。本章将介绍他们的思想和经历。
十二 儒家的终极理想——天下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也是儒家终极理想,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本章将阐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