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2002-5-13)

1     古代物质文化   

技艺文化:造纸、制瓷、髹漆、铜镜、钟表、扇子、文房四宝、家具、兵器        

服饰文化:服饰的起源和演变

           头、体、足衣与珠宝佩饰

建筑文化: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古建筑类型 宫殿建筑(故宫、大明宫),园林、

地下陵墓(秦始皇陵、定陵地宫)

坛庙、祠堂、会馆。

民居住宅(四合院、蒙古包、窑洞、碉房、干栏式住宅)

桥、石碑、塔、寺庙、道观、石窟

华表、牌楼、阙 

饮食文化:茶、酒、烟食、主食、肉食、调味品

              吃饭用的器皿:筷子、盘、匜、巾

              吃饭礼节         

交通起居与卫生:从步行驱车到车马肩舆  (走路要遵行的礼,如行、步、趋、走)

                 车马(服、骖、骈)

                 车的构造(舆、輢、轼、辀、轭、輗等及用处)

                 轿(肩舆)

                 舟船与飞行器

                 起居场所与卫生习惯

 

2     古代制度文化   

政治制度:科举

官吏制度: 官制的产生、内容

历代官职演变(先秦、秦至清末)

            选官机构和入仕途径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革

经济制度:货币的起源和演变:古钱币、古代度量衡的发展

礼乐制度:祭祀、

丧葬、

青铜器、玉器、

诞生礼、丧礼、婚礼仪、跪拜礼与趋礼、

坐次尊卑、堂室制度、

家礼

称谓礼节

法律制度:

教育制度:原始教育的萌芽和诞生

          从虞舜的到明清的国子监(学习内容、学科、生员、教师)

          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考试类别、考中者称谓)

宗法制度与家族制度:

 

3    古代精神文化   

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知行合一的安身立命之道

践行的时间理性态度

阴阳

五行

八卦

《周易》与占卜

一些哲学家:墨子;荀子;董仲舒;王充;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宗教:原始宗教

佛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流简介

 

图腾文化、

巫术文化、

占卜文化、

神话传说、

禁忌与避讳:中国古代的禁忌对象:人、物、数字、语言、节日、生活内容

封建专制的特产――避讳

古代伦理道德传统:

中国古代文字:文字的源流: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

各种古文字载体

《说文解字》与六书

文字的文化特质:虎符、符节、印章、封泥文字

文字与传统思维方式

文字与民俗文化

同类偏旁看文化

文章体裁、书籍源流和文献整理: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展

古代文学:各种文学类别、一些文学名词。

            文学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古代绘画艺术:

音乐与乐器:文物与音乐

书法艺术:字体

戏曲:戏曲的源头;

唐代参军戏到宋元杂剧;

京剧的兴起;

中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与世界意义

古代文化典籍:儒家的经书和经学(十三经)

              道家典籍《老子》、《庄子》等

姓氏名谓:姓氏溯源;

名、字、号;

庙、谥、尊、年的起源、制度、命名原则;

姓氏与其它文化现象(姓氏与对联、姓氏与诗词、姓氏与祸福)

民俗:对联

灯谜

传统节日

风筝、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史学:史官制度

历史典籍:正史(二十六史);

古史(《春秋》、《国语》、《左传》);

别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杂史

相关巨著:《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思想源流与书籍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