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授课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目的,特制此调查问卷,希望参加调查的同学,真诚对待,真实填写你的观点。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将以直指人心为旨归。
1 你的务学基本情况
◎姓名:
◎班级:
◎联系方式:
◎爱好与特长:
◎以前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读过什么书?亲近的师长?做过什么事?练过什么技艺?等等):
2 “选择即是被选择。”我们因为选择而走到了一起。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过这一段共同选择的研习时光,我们关注——你为什么选修传统文化课?
3 “反思者与反思的基点,是在历史的高度上,是在大众的态度中,是在和合的法度里。”——你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承续、断裂、新生有何看法?
4 我们关注我们身处其中的环境——当前社会中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互动,文化与人心的和合,教育理念及其操作形式的统一,存在着哪些不足?如何改良?
5 你现在只需要对自己的求学质量负责!——你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什么不适应之处?你希望我们的研习方式和内容是怎样的?
6 “教学相长”需要我们共同来实现,为了让你更好地求学,也为了让授课老师更好地讲授,在经过几堂课时的相处之后,我们想知道——你对授课老师有何建议、意见?
7 我们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心性的通达。为此,我们秉持赤诚心地,不惜挂一漏万,为的是抛砖引玉,让智慧的传承、汇聚、生发,在彼此平和而坦荡的心地上,播种、发芽、成长……
我们还有什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谢谢你的真诚参与!祝你学业进步!
附:
1 一耽學堂簡介
一耽學堂,是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改良社會風氣,淨化個體心靈,普及漢語基礎,推介中文思想”的非盈利性青年公益組織。學堂主要由北大、清華、人大、社科院、民大、北師大等高校學生於2000年發起,其上級指導單位是中國國際科學與和平促進會。目前已經在北京和外地的各大學、中學、小學及社區成功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體認、推廣活動。
非盈利組織,是除政府、企業外而屬於民間立場的“第三部門”,具有公共服務使命,積極促進社會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以盈利爲目的的社會公益組織。她的特色在於“使命”,使命代表了組織的責任、公共性與信念,並實際引導著非盈利組織的行爲。
一耽學堂現在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個人贊助。
我們現在中學開設的傳統文化專題講座,是一耽學堂在首都各高校招募文史哲專業的在校博、碩學生,學堂對其篩選、考核和培訓並邀請其中有擔當、有真才實學的博碩走入中學就文化史類、思想史類、文學史類的相關問題同中學生一起研習、共同體認。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文化職責,加強自身修養。
2 一耽學堂辦公地址:北京大學承澤園17號(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