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耽学堂中学教学工作扩大会议议题(2004年4月)

时间:2004531(一)下午600

地点:一耽学堂会议室

人员:1 学堂专职——

2 中学义工——

2001上:

2001下:

2002上:

2002下:肖景波、李响、张佳、解扬、段新、刘鹏、丁智勇、薛蓓、马又清、陈鄂、范亚峰、包萧红、薄如、李若晖、樊华、杨汝清、

2003上:

2003下:孟繁之、盛珂

2004上:苏林、孙怀亮、陆德、张紫葳、逄飞、王明月、李海燕、

3 其他朋友——郑红、翟涛、金梁、王漫、计科宪

4 中学老师——

主持:

          3年工作总结汇报(资料整理)

       1       经验总结

       2       问题提出

时间与空间,内容、形式与方法,人、财、物、事、理、情,形而上与形而下,普遍与个别,常规与机变,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元,开放与稳定,过渡与长期,局部与整体,情与理,开创、托底与反思,

理念,操作模式,规范文本,经验性的,教训性的,教的问题,教材的问题,学的问题,各方关系问题,持续发展问题、系统动力问题)

1)          中学义工如何招募、培训(社会资源如何启动),对质量把关(综合素质、文化理念、学术学养、教学技巧等)?

2)          具体教学中如何保证质量?具体规范涉及那些?

3)          教学内容重点、操作形式有哪些?(特色、质量和风格如何突显?)

4)          专题是否应固定——课件;确定那些专题?可以广泛发布?

5)          外地讲学活动如何发展?

6)          除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那些方面的活动?具体建议?

7)          是否定期组织学习讨论?是否不定期出外进行文化活动?

8)          教学方向、内容和形式可以作那些革新和拓展?

    3       讨论问题

    4       发展建议(课件等)

    5       聚力再进

    ——创新()

    ——建设(课件/教案统一能够不断吸收大家的力量以完善;文化人的整体联合自强,才会有个体的独立——区别于军人的整体和民众的整体?不惧有形之亡而惧精神之亡。)

灵活快乐参与,化在生活激活别搬运,气场

    我们更多是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不是有多么独到深刻的义理传授——人文。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