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想》常政

同样一个简单的行动比如晨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和缘由。某晚一住燕园的朋友电话过来要我第二天清晨去学校帮个忙。不愿意听到他老是说一些因为影响我的正常睡眠而十分过意不去之类的话,便说了个谎说自己平时每天早晨都要到未名湖晨读,不会影响什么。第二天晚上,我收到北大禅学社的一封信,号召我们参加一耽学堂在未名湖的晨读《大学》活动。我觉得这是机缘,再加上本身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便这样成了第一个去未名湖报到参加一耽学堂的晨读活动的人。

那是第一次见到逄飞和何正军。觉得逄飞目光深邃,是个睿智的人;而何正军给的人印象热情又诚恳。感觉学堂的晨读和我们至少我自己平时读书的形式不同。读前,大家会先做一些呼吸吐纳的准备活动,读书的形式也多种,有齐读、轮读、领读、自由读等。初时觉得这些形式很新奇,但坚持几轮下来后觉得效果不错,不仅提高了读书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还使整个身心大受裨益。

参加晨读的人来自学校的各个院系,也有校外的,大家都为了一个简单而淳朴的目的而聚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圈子,没有太多世俗和功利的色彩。记得有一天早晨,大雨倾盆,因为事先约定那天有我讲解《大学》中的第8章节,所以便去了,发现那里只有何正军一个人在那,大家相视一笑,在未名湖湖心岛的亭子里,在雨点的伴奏中一起高声读了一遍《大学》,然后我按照预先的约定讲解了那一章节的《大学》。

通过晨读,我了解了一耽学堂,包括人和事业,也参加了其他的一切晨读活动,比如去香山晨读。在那里,我发现来参加的基本都是中年以上的,尤其老年人居多,而中年以下的就少了,我想这可能和我国过去几十年内不重视国学的启蒙教育有关,再加上现在西方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繁荣使得年轻一代更加漠视传统国学的价值。这样的现象对国学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危险的,因为毕竟很多老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多只是为了缅怀他们的童年时光,最多只能靠他们来影响下一代(主要是孙子辈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诸如年龄和体力智力等客观条件使得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复兴国学的主力军。而且等这一小时候还多少受过一些传统启蒙的老年一代逝去之后,过不了几代,我国的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会越来越少。我觉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他自己独立的核心文化的话,它的整个民族精神就会失去支撑。而一个没有自己文化核心和民族尊严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发展希望的民族。所以我觉得一耽学堂正在做着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

最后我想以一个画面结束这篇文章:那就是一片沙漠中,屹立着一棵小树。那棵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凡,而因为缺水,枝叶干瘪,看上去甚至还少了些勃勃生机。但每个看到它经过它的旅客都会感觉震撼,并从心中萌发一股力量。

 

20046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