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之后怎么办(邓菡彬)

朋友约我为高校晨读写点感受。我想了想,起了这个题目。呵呵,没错,我是在模仿鲁迅那篇文章《娜拉走后怎么办?》。

2005年秋天到2007年春天,我差不多一直参加一耽学堂北大晨读小组的活动。其中的第二年还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2007年秋出国之后,常常也在回顾参加晨读的体验。而最近的心得就是:鲁迅提出的问题对我们仍然有效。

鲁迅是针对一种启蒙的乐观主义而发问的。在那些乐观派看来,娜拉的出走,就已经是女性解放甚至社会解放的胜利。鲁迅却认为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娜拉走后所面对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故,他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娜拉出走之后只有两条路,一是堕落,二是回家。

我以为晨读也需要避免简单的乐观主义。因为晨读虽好,但也只是一个开始,像娜拉一样,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故的,如果我们不想出具体的对策来,那么大约也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一是神化。前者,就是突然醒悟,于是就不来了,回到大家习惯的生活逻辑中去;后者,是把晨读当作一种宗教,去晨读仿佛是去教堂或者庙宇。这又分为两种:其一是分裂的,在其中,则心静,出于外,则又浮躁起来;其二,是形成一种道德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变成一层膜,把自己隔绝于自己处身的生活之外。这也是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种情况。大学之道,在亲民。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到众生的生命之中,终归是歧途。因为这个众生绝非是小圈子,绝不能分教内教外,绝不能在此之外你就不亲。

在我的晨读经历(包括组织和参与)之中,见到的这三类情况,实在是不少。

晨读之后怎么办?

所谓“走老路,做新人”,就是要把先哲的精神和年轻的生命结合起来。但这并不容易。就我本人而言,体会还是很浅的。但我觉得圣人的体会值得仔细琢磨。因为明清的一些看上去很实用的具体法门,很难说也不是偏门。“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然后,又过了很久很久才能“从心所欲而不欲矩”。什么叫“从心所欲”?这是年轻的生命在自己的本时代,激发自己最大潜能的一句重要提示。但是后代,尤其是明清时代,喜欢用限制人的欲望来抄快捷方式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就好像“欲炼神功,挥刀自宫。”就好像“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抄快捷方式的人往往还最容易迅速获得道德优越感,从而总想用各种方法拉别人一起抄快捷方式。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引张横渠,把“志”和“欲”严格区分开。原来我是很喜欢这样的见识的。近来开始觉得,这样分,也未始不是一种刻意。至少在西方人看来,就像恩格斯说的,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不知道中国在明清的急剧落伍,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单单谈“志”,也未免有点“铿铿然”。按照孔子的归纳,最多能算是第三等的“士”。

当然,一味被“欲”抓着走,走得快,却容易摔倒。美国在世界上领先了半个多世纪,把它的思维方式推行到全球。美国人爱舒服,占有欲极强。这些都推着他们往前跑。但是他们太无所顾忌。现在的能源危机(直接导致了伊拉克泥潭的产生)和次贷风波(布什的挽救措施在美国国内遭到广泛嘲笑,估计它的恶性影响还会加深),我觉得已经把这个大国往衰落的方向推了。

放眼我们所处的世界,它实在是太复杂了。只做减法而不做加法,肯定难以获得第一流的成就。“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但是做加法又如何保持自身的稳定性?我想起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里面提倡过,立于风暴的中央而不倒。他说的是写作,但道理是通的。当下的写作,可不就是避开风暴或者在风暴中倒下吗?我们的各种事业追求,也往往如此。

乐观的话很多人都说过了。我在这里说一点悲观的话。也算是一种调和吧。

先哲给我们提示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应该是生活境界)是非常好的。但这种大自由的境界,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不能不坚强,但又不能不柔软。不能不把自己切实放置到生活当中,但又不能被它拖走。

晨读之后怎么办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一个天才能自己登天。不管晨读也好,晚读也罢,不管东方智慧也好,西方贤哲也罢,在苦苦追寻自己的现世理想的同时,必须寻求前人伟大智慧的启迪,而且这个过程不可中断。对一个至理名言恪守一生,最多也就是下士的境界。你可以不天天读,但天天不读,终归是可怕的。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抱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样的简单幻想,而是要准备在不断的事业和生活的奋斗之中,不断地回味先贤的话。任何注释都不如自己的切身体验。今天不能理解的,也许明天就理解了。现在觉得理解了的,也许以后还有更深的体证。

在旧金山湾区,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港台来的移民比大陆来的移民要谨慎。次贷风波对于说广东话的华裔(占华裔的大部分)而言,基本不构成危机。因为他们很少乱贷款的。而大陆来的移民,仿佛更容易把西方的进取和冒失都一起拿过来。是不是大陆经过文革,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丧失了呢?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猜想,因为说广东话的华裔,很多也都是几代美国土生了,假如说这样的话传统还能存留下来,那就真的是文化奇迹了。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文化就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假如我们早上去读“克己复礼”,中午又在想怎样就怎样,或蛮,或懒,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连基本的处世原则都没有,那么,只能说明我们的晨读已经被危险地悬置了。悬置了,不要紧,只要能认识到,我想,还是可以扭转回来,让它脚踏大地的。

祝大家晨读愉快!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