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长安”大型鼓乐音乐会在我校举行(西安交大国学社 2008-06-06)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08-06-06


  65晚,梦回长安——西安鼓乐大型音乐会在我校宪梓堂举行。此次音乐会由我校团委主办,国学社承办,文物爱好者协会共同协办,作为我校首届国学文化节的闭幕活动,音乐会邀请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鼓乐表演,并有我校民乐团同学的加盟。出席此次音乐会的有国学社指导老师陆建猷教授、人文学院艺术系马西平教授、校团委副书记王欢以及党委宣传部王铁山等。
  音乐会正式开始前,马西平教授从西安鼓乐的历史、发展、吹奏方式、乐器乐谱及音乐精髓等方面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西安鼓乐。据马教授介绍,西安鼓乐素有中国鼓乐活化石的称号,在2006年已经被收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接下来,东仓鼓乐社社长范炳南先生用一口纯正的陕西话向同学们介绍了西安鼓乐现在的传承情况,范先生告诉记者,他用陕西话发言其实也是在宣扬一种本土文化。
  音乐会首先奏响的是西安鼓乐中的单面鼓,急促的鼓点苍凉而雄劲,席卷着黄土高原的气息。双云锣《梵王宫》则显得节奏舒缓,乐声中浸透着古代王室的高贵与典雅。而紧接着上演的法鼓段《霸王鞭》又表现出另一种风格。法鼓一敲,声震屋瓦,响遏行云,全场惊然。这首曲子基调慷慨,将王气,霸气与豪气融为一体。可是,法鼓段《送江》、《雁落沙滩》是凄婉悲凉,曲乐间停顿较多,节奏非常分明。只见台上的司鼓手有条不紊地敲打着鼓,驾轻就熟地掌握着乐队节奏,淋漓尽致地发挥着领导才能,给人以无限的整体感;而细听哀转的吹乐声,凝视司鼓手漠然的表情,演绎着王朝更迭的兴衰荣辱和颠沛流离的人生无常。还有气势磅礴的《赶东山》、《龙凤旗》,壮烈激荡的《下水旗》、《扑火蛾》,置人于一个个音乐盛景中,震撼人心。音乐会中,交大学生的民乐合奏也给在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曲《春江花月夜》令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奏乐者轻拢慢捻,用音乐满怀深情地诉说着一千多年前那段悲悯而浪漫的萍水相逢,用音乐拨弄着潜藏在人们心中诗化的哀怨和愁情。而在《牧民新歌》里,又听不到半点的悲伤,轻快而悠扬的笛声让人不禁闭上了双眼,脑海里浮现出一片广袤的大草原,草原上牧民欢快地赶着羊群,还不时高歌几曲,享受着幸福的生活。还有朴实无华的《跑旱船》,也奏出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奏出了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演奏结束后,范先生上台向大家介绍了年仅18岁的司鼓李唯以及台上表演的鼓乐新秀。范先生说,现在就只有这一班孩子在继承和发扬古老的西安鼓乐。虽然如此,他对西安鼓乐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相信西安鼓乐不会就此失传。音乐会后,范炳南先生告诉记者:西安交通大学是第一个接受民间鼓乐社抢救工程的学校,是钟明善教授和马西平教授的不懈努力拯救了东仓鼓乐社,东仓有责任为交大的学子们表演鼓乐,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人才,要接受新一代的艺术和文化,但也不能忽视本国文化的教育。马西平教授也说,通过国学社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社团的成立来看,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冷静的思考应该传承些什么了,她对交大学子的求知欲表示了很高的认可。很多同学在听音乐会的同时还在用MP4录音,有的不时拍手叫好。材料学院的李红霞说:中国的鼓乐重点表现音乐本身的魅力,虽然没有耀眼的明星,但却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文章作者:通讯社 亢心洁 任重 成冰
责任编辑: 赵晶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