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早。”
“今天先读《弟子规》,大概十分钟后,我们读《大学》……”
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寒暄中,在读书声中……
晨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早已不记得,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进我的生活中的……现在,每天同一个时间,我都会自然醒来,同学笑我“晨读成了你的闹钟了……”。
是的,晨读已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我的作息。还依稀记得,曾经有一段,自己在挣扎中从床上爬起来,接着急急忙忙的赶往钟楼……那是一段疲惫的日子,根本无法享受在晨读中……
细细数数,眨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不敢断定自己在传统文化中收获很多。自己是个苛刻的人,刚开始老是要求看到这些国学的实用性……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是多么的愚蠢啊!罗马城岂是一日造成的!难道我需要的还是现代社会的那种快餐文化的“熏陶”吗?我的认识是多么的浅陋无知啊……
自晨读人数从一人增至三人增至四人增至八人增至十五人,到现在所剩寥寥无几的几个完全是靠自己的耐性和毅力在坚持的人……我开始思考,是自己的带领魅力不够?还是……?
终于,寻出了根源所在--是抱怨!
是埋怨的心扼杀了一切的成长……
一直以来,我们都怀着一颗挑剔的心,好像我们并不是为着晨读而来,而是为着可以找个事儿好好抱怨一回……
埋怨是多么可怕啊!
总是要求学堂给予我们一切。柴米油盐都给了我们了,我们自己却还不满足,还要求水也给我们备好。岂不知,水就在我们自己的心泉里…… 想想,那个伸手讨水的姿势、神情,真是一个可笑的场景。一直在强调要坚持坚持,可谁又知道,哪天自己无法在坚持了,后果又会是怎样……
倒不如收起伸出的那只手,回到内心世界,把所读的好好玩味。既省了时间,又省了力气,收获还更大些……
最近,在读《弟子规》时,对“余力学文”的两句印象很深刻:“此未终,彼勿起。”很多同学都要求出去参加更多的活动,可是,出去了,未必就可以帮助成长。倒不如,安安心心地,好好地,大声朗读一遍《弟子规》,朗读一遍《大学》……
认识一耽学堂,是一次偶然的机遇。那天正好路过张贴海报的那棵树……
之后,我给学堂的邮箱发了一封邮件,想不到很快就有了回信,并且还成为了一耽的一员。在与总干事逄飞老师的交流过程当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那种生命受尊重受重视的感觉。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潜在有很大的价值。
其实,我对中国文化真的了解不多。可能一方面是我出身于理科,重理轻文,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认识不多;另一方面是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但是对很多民俗都司空见惯了,反倒容易忽略,或是受着别种思想的影响而淡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上中学的时候,突然对古文学产生了兴趣,喜欢那种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感觉,喜欢那种言简意赅的清爽。
现在,可以重新地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感谢一耽学堂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很认同学堂的根本定位:文化+公益+青年。学堂所从事的文化公益事业,我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发现自己、去锻炼自己、去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的不足,亦知道自己的追求。没有豪言壮志,没有深阔高远。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心态,一种纯朴的想法。诚如逄飞老师所言:公益者,本在生命态度。带领晨读的几个月以来,让我学会了以一种宽容的积极的心态来关心我们周围的世界,周围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也许就是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