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了晨读——重庆北碚歇马镇政府丁颖

20059月至12,我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三友亭”组织了晨读,前后三个月。现在想起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是8月下旬在学校贴出“晨读”征友启事的。那天晚上八点多,我带着写好的征晨读朋友的启事出了门。为什么这么晚才去贴呢?因为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已经28岁了,对于传统文化虽然很有兴趣,但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修养。而且,在比我小七八岁的大学生面前,我会觉得自己年龄好大,甚至有点老!所以,我在学校人流集中的三处广告栏里贴了三张启事,就赶紧走了。

 

没过几天,就有两位朋友跟我联系,一位是经济管理学院的熊杰,一位是文学院的左璇。晨读在大约十天后开始,每天半小时:早上六点五十到七点二十。后来,熊杰在校园BBS上发了帖子,先后有十几位朋友来加入我们的行列,坚持得比较好的有四五位。

 

我觉得大家的兴趣还是挺高的。但是,看到初次来参与时那热切期待的眼神,恳切的话语,其中甚至饱含钦佩和向往,我觉得很惭愧:我其实懂的不多!大家对我的期待让我很有压力。但想着学堂的朋友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坚持晨读,我还是硬着头皮去组织了。

 

那三个月,我们是每周一、三、五早晨一起读,平常自己安排,学习的内容就是轮着带领大家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还有《大学》和《中庸》的节选。这样坚持了三个月。

 

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厌倦了。原因有这样几个:1、首先我不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我不太善于照顾参与的每一位同学的情绪和学习的需要。如果分心去照顾别人,我自己就没办法沉潜到其中,体会晨读的内容。而且,经常有人迟到、缺席、退出,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应付这样的事情,只是顺其自然。2、我家离晨读的地方远了一点。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40分钟,读的时间半小时,回家吃了饭再奔波四十分钟去上班,往往觉得挺疲倦的,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渐渐地,晨读对我来说不再是乐趣,变成了一种尽义务似的、机械的负担。我觉得从晨读中并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收获,好象是在做给别人看。3、我和那些大学生朋友的沟通也有点问题。我希望能充分的和他们交流思想、交朋友。但是,每次来的人都不很固定,读书的进度很不好掌握,我也没有办法和他们深入的接触和交流。这种晨读,我觉得就有些流于形式了。当然,他们的青春、单纯、快乐,还是让我受了感染,仿佛自己也变小了一些。

 

2006年到现在,我的生活非常矛盾、分裂、混乱:思想和行动分裂,思想和言语分裂,学习和工作分裂,肉体和心灵的矛盾,这种思想和那种思想的依违两可,好象思想上看到了出路,看看现实,又觉得很绝望无力……有时,我还是晨读,什么都读一点点,看心情而定,借此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还没有完全死去。

 

我觉得,晨读不过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不能对它的意义估计过高。但是,总起来看,我感到晨读还是有益处的。看到一耽学堂这个群体,我对这个社会就增加了信心,增加了希望,也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保持这样一个学习的习惯和内心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一个人至少不会太堕落,或者可以让堕落的速度稍微慢一点。(2007-5-11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