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日丽风清,秋光和美,在榆林佳县山城韩家巷1号院韩海燕老师家中,一耽学堂连锁义塾燕翼堂义塾所在地,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孔子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当地市、县领导和周边老百姓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孔子回来了!庙堂之孔子回归平民之孔子,文字之孔子回归血肉之孔子,理论之孔子回归实践之孔子!从古书经卷中,从漫漫岁月长河中,从历史的迷雾中,孔子一路逐渐走来,走进今天现实,走进普通百姓心里,走进寻常小巷的燕翼堂义塾!
这是佳县的第一尊孔子像,是佳县老百姓捐助铸造的第一尊孔子像,也是第一个树立在寻常百姓人家、义塾教化之所的孔子像!黄土高原,周秦故地;文化发祥,人间孔子!
这是文教扎根基层、公益社群实践、义工道义担当的一个阶段性的进步!
这是一个由生活创造、由时代创造、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有强烈精神感召的一个进步事业!

左起 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榆林市政协主席刘汉利、铜像捐赠人崔晓飞、佳县县长孙守洋为孔子像揭幕
韩海燕塾师在燕翼堂义塾孔子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摘选)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孔子铜像揭幕仪式,我首先代表燕翼堂义塾的师生向崔晓飞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领导,各位贵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葭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近百年来孔子受到了冷落,儒家文化没有了传承……葭州城曾有过规模宏大的孔庙,教泽常新的书院,行为示范的乡贤,诗礼传家的门第。“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成为葭州人普遍的崇尚。清代有一个县令在诗中写道:“坐卧古洞中,习静无喧闹,检点勤簿书,首举重学校,其次省刑罚,喜幸无狗盗。词讼亦甚简,十日不一到。囹圄生宿草,不宪贼趯逃。”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葭州民风民俗是何等的淳朴。读书人勤奋实学,志向高远,可传可法,不乏其人。李向斗做宁陵县令,一上任就在县衙大堂庭柱上刻上“欺苍天难逃国宪,亏穷民必报子孙”的对联。他以身作则严禁吏胥,使内无舞弊之奸,外无追呼之扰,且纯仁德化,教民以耕桑,课士以铉诵。因明末政治腐败,解甲归田,构亭于香炉峰,名之曰“寄傲亭”,显示了葭州人不为浊富的风骨。乾隆初韩鉴在浙江淳安作县令,匹马上任,首惩衙蠹,次清案牍,有便于民者虽难必举,有防于民者虽细必纠。居官三年,损民益上之事从来不为。故上司说他“是三代以上人,安能做三代以下吏”,韩鉴遂尅日隐避,百姓攀辕请留不住,归时,家无积产,筐无余资,然狷洁之操愈老愈笃。显示了葭州人甘为清贫的情怀。张梧岗有学行,隐居木头峪,其事迹被收在《隐逸传》里,“迪德永思孔颜训,修身常慕杏坛风。淡泊清贫延晚节,肯将遗咏伴樵声。笑谈古今无俗韵,悦怿词章接老彭。敦仁讲义多自得,炎凉世事任升沉”显示了葭州人读书诗礼传家的美德。李泰业更是不凡,“三更五更,独对青灯影,志向唐虞,学宗孔孟,收拾尽帝典丘坟”。成就了“笔光砚光直射云霄”的志量。他的诗作刻在华山石壁上,被时人誉为“当今之陆放翁”。显示了葭州人才高八斗的秉赋。高宁远出任河南判,一身正气,断案如神,解任后民感其德,在东街立了“去思碑”,碑云:“毓秀于葭山芦水,拨帜于鹿苑鸡坛。大智若愚,长材短驭、鸾凤楼乎枳棘,膏雨注于嘉禾,救涸辙之鲋鱼,活沉波之蝼蚁。冰心不为利染,铁面不以势移”。离任后人民尚能如此思念,足见葭州人德行之高尚。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历史上葭州确有不少“书香门第”,也有不少实学者,这是葭州人的光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在科技进步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是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人类将会陷入另一种困境。正如市委李金柱书记所说的那样:“当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时,人就会变成现实经济增长的工具,思维理念就容易被财富异化”。如何消除“异化”,唯有读书。因此市委发出了“书香榆林”的倡议。
燕翼堂义塾秉承先人的优良传统,顺应历史潮流而生。得到了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我在这里向大家说一声“谢谢”!07年10曰20日,李金柱书记在这,留下了“第一雅宅”的题词。这是鞭策,这是希望。我们努力想把事情做好,但依然离李书记的要求差得很远。今天,又在这立了孔子铜像,这标志着葭县山城 儒、释、道三教缺一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但弘扬民族文化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去做。
党中央发出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号召。榆林市委也发出了“书香榆林”的倡议。这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燕翼堂义塾只是一耽学堂的一个连锁义塾,只是榆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一个教学点,以后还要在各个县区发展更多的教学点。我们还将努力恢复榆林孔庙,积极筹建榆林孔子学院,以便更好完成这一宏伟事业。
好事大家做,大家做好事,孔子重光,书香塞上,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
小院里人头攒动(前排为市县领导)
为石莫忘补天志,是水常怀润地情——七旬白发翁、韩海燕老师在揭幕仪式上讲话
义塾的第三批娃娃们
天地之间,这一方小小的院落。
学有所成——研究古典须究底 、养育新苗应育根(义塾教室)
展板一:燕翼堂义塾各教学点诵读掠影
展板二:燕翼堂义塾简介和当地省、市、县各级领导关怀
展板三:燕翼堂义塾大事年表和成立大会
(上为韩海燕塾师寄语学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我辈担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辈担当!
学习创造世界先进文化我辈担当!)
总干事和韩海燕老师合影
(后“第一雅宅”为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在07年题字)
揭幕仪式后的书画展
---------------------------------------------------------------------------
燕翼堂义塾主办的“孔子思想与书香家庭建设研讨会”10月11日下午在佳县人民政府大楼举办,“老百姓讲自己的故事”是本次研讨会的特点,真情实感、具体丰富,老百姓的语言、家常话,娓娓道来,听者受益匪浅。70岁的小学老校长崔晨光、60多岁的奶奶刘彩霞、40岁的三轮摩托个体户傅先生、苏州中学教师赵燕燕、十年义工、韩老师的儿媳张燕娥等纷纷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而大家仍然兴致高昂、意犹未尽。山西太原“母亲教育”演讲家张燕身、兰州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一仁也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最后总干事逄飞作大会总结发言。
研讨会结束后大家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