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一小时》:一耽学堂
2001.6.26 12:13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逄飞(一耽学堂总干事)
李德超(一耽学堂义工)
佟晓峰(一耽学堂义工)
主持:虹 云
责编:高 岩
(音板:)
主持人虹云: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名人相约星期五》。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我的名字是虹云。听众朋友您好,还记得我吗?我是《午间半小时》最老的主持人之一。今天在播音室里就座的可是不止我一个人,我们数数的话,大概有40几口子,我先把我的朋友介绍一下,首先要介绍一位叫逄飞的先生。这个逄,听众朋友,您是不是觉得是庞大无比的庞?我一开始也觉得是庞大无比的庞,结果不是,是降落伞的降右半边,左半边换成走之,逄飞,这是一耽学堂的总干事。
(音板:2000年12月,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逄飞辞去了工作,开始一无返顾地着手创办一所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学堂,并给学堂起名为“一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逄飞孤身一人四处奔走,张贴海报寻找同道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耽学堂已经有了一百二三十个义工,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药大学,其中有五十多位博士、硕士,每周授课的中小学对象超过1200人。授课内容选自《诗经》、《楚辞》、《周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字经》、《唐宋诗词》等等。)
虹:在座的我看还有年纪比较大一点儿的,最大的这位老先生您是?
彭:65岁了。
虹:您怎么称呼?
彭:我是彭飞。
虹:也叫飞,但是姓彭,彭老总那个彭是吧?
彭:对,我是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他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非常感兴趣,所以特意赶到北京来。
虹:您从哪里赶来的?
彭:我从河北淖州赶到北京来找逄飞。
虹:彭飞找逄飞。
彭:我找了两天,昨天才找到他。
虹:看样子您是声援一耽学堂来了。
彭:是的,我能够代表我们一方的老百姓对他们来表示支持。
虹:谢谢!
(掌声)
虹:我想在座的就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朋友了,我们一个一个地介绍。
白:我是清华附小的老师,我叫白志军。
虹:您跟一耽学堂是什么关系呢?
白:我们是他们的协作单位,他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粒种子散播在我们的校园里边,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所以我们就全力以赴,上上下下都来支持这个工作。
虹:这也是一耽学堂的声援者。
李:我是一耽学堂负责一线教学的,五年前从北京大学毕业,我叫李德超。
虹:谢谢,我右边这位。
佟:我叫佟晓峰,来自清华大学,读硕士。我在一耽学堂主要做一些网络宣传方面的工作。
张: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的博士生,我叫张丰乾,是一耽学堂的兼职教师。
虹:看来你这一耽学堂的兼职老师还是来自各方的人才,社会科学院的都调动了。下面还要介绍的就是非常有精神的小姑娘、小伙子,你们都是哪儿的呢?请你们向听众朋友们问好。
众:听众朋友好!
老师:听众朋友们好,我们是来自城府小学的师生。
众:听众朋友们好!
老师:我们是来自清华附小的师生。
虹:听众朋友们好,现在播音室里的人我差不多都介绍了,下面我就想先听听逄飞先生讲他创办一耽学堂的经过。我先问你,为什么起名“一耽”?而且耽还是耽搁的耽。
逄:我们这个学堂起名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考虑,比较简单,表面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年轻人,致力于文化建设的年轻人,你们只要拿出一点时间,耽误你一点时间—
虹:耽搁那么一下。
逄:对,我们就能播下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每一个年龄很小的小
学生里面或者中学生里面,可以撒下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种子,使他们能够有了这一点滋润以后可以自己成长,可以自己发展。
虹:我想问问小朋友,一跟你们说学堂,你们想到的是什么?咱们城府小学的先说。
学生1:我想到了希望能在这所小学里上学。
虹:“小呀嘛小二郎”是不是想起那些了?
1:(点头)
虹:清华附小的同学在想什么?
2:我一听到学堂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种神圣的感觉。
虹:哎呀,可是你们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年纪比较大,就想起戴瓜皮帽、长袍、马褂,然后一个戒尺,一副大黑边眼镜圆圆的,就是这样的,反正是知乎者也。看样子你们还真想得跟我不一样,我觉得你们想得好。你们想着上学、求学。现在我想问问逄飞先生,您怎么解释这个学堂呢?
逄:我觉得我们学堂有几点跟我们现行的教育是有一些出入的。我们学堂的一个努力是从小学做,义务传授传统文化,它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补充,我们有几点不太一样,一是我们的老师都是博士、硕士、本科,我们招来的这些人第一必须是对传统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把这个事情当成个人份内的职责,他有一种使命感,他觉得应该是他做的。第二他本人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体会和修养,这两点加到一块儿我就可以组织他们在一起做,做的时候我就特别要强调师生的关系。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重在这个人有着现实的血肉、形象的人,道由人显。每个人去了,他的形象气质在那儿一立,他和师生的关系,亲切紧密的精神的联系,我特别强调这一点,他们每个人来都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虹:逄先生跟我们讲讲一耽学堂创办的经过吧。
逄:这个创办可以说是由我一个人发起和组织的,我是去年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毕业之后工作很不顺利。
虹:您一毕业后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逄:一毕业之后是去一所民办大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北京市教委没有批准而自称为民办大学的。我们北大有一些老先生可能也去了,但是后来有一些虚假,后来我们就退出来了。
虹:看来办学还有假的。
逄:对。
虹:也有假冒伪劣。
逄:这个事情给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为什么我们北大的、人大的或者社科院的很多老先生去了这样一个地方,很冤枉,后来他们又退出来了?就是为人做事,或者说我们有想法的年轻人来做事,我们必须有实际的操作能力,不能说什么都等人给你提供好了,万事俱备,等你上来讲。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文化,尤其人文方面,每一个年轻人这方面的动手能力极度缺乏可能会使他们自己的理想走到一定的时候被人家利用或者自己不能自主,所以这个事情促使我,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有实际做事的能力,而且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出来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
虹:能不能说是你就业的受挫使你想到了我们应该举办一个货真价实的学堂?
逄:对,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当时那个地方也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很多老先生去了,我现在来做这个,一我没钱二也没权,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我现在的生活也一直是靠我父母给我提供的生活费,因为学堂创办这半年来有很多事要做,我天天要跑很多地方,没有时间去工作去挣钱养活自己,所以这半年一直这么过来的。开始我是反复酝酿了很长时间,有这样的想法:第一应该符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我们这个国家现在说民族复兴或者说国家的富强,我觉得这个前提首先就是文化的复兴,这是很重要的,包括我们现在国家讲德治也好,或者说文化建设也好,民族信心的凝聚力也好,我觉得首要的文化建设里面,很大一部分应该是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海内外炎黄子孙,这样一种凝聚力作用的一种发掘,我们这代年轻人就是应该把它更好地传承下来。
虹:你这个学堂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呢?
逄:我的想法是定位在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
虹:你什么时候创办起来的?
逄:第一次开会就是今年元旦在北大三院107外哲所。
虹:当时到会的有多少人?
逄:有三十多个博士、硕士。
虹:会开得怎么样?
逄:开得非常好。我特意要定在这一天就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元旦,这一天是元旦。报名的五十多个去了三十多个,他们舍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娱乐的时间、访亲会友的机会来参加我们的会议,我想由此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极其向上,愿意参加国家、社会的整个文化建设。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富强这样一个民族复兴大道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所以那天会议主要是我一个人讲,我对学堂的一些构想、想法,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我们社会的需要,我们这些中小学的需要,我们家长、师生的需要,还有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实际需要。最后两个小时以后结束每一个去的人都表了一下态,一个是介绍自己,一个是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想法。
(音板:第一次会议之后,一耽学堂开始正式运转,逄飞带着中央民族大学的付英、北京大学的李玉龙、清华大学的徐小霞等得力的干事一次次与海淀区的中小学联系,说服学校让一耽学堂的义工们为孩子们讲授传统文化。2001年2月底,一耽学堂正式在清华附小、城府小学、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开课。4月份,魏公村小学开课。5月份,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开课。)
虹:我想问问你,刚才你谈到招贤榜,佟晓峰,你是看了他的招贤榜被感动了?
佟:对对对,我就是看了他的招贤榜。
虹:你说说他的招贤榜是怎么回事。
佟:当时也是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吃饭,在学校食堂的布告栏里看到。
虹:你是哪所学校的?
佟:清华的。当时我一看这个招贤榜觉得他说得特别好,说到我心里去了。就感觉有一种责任感,感觉“人文日新”,我们每个青年应该有责任心。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要去等、去靠别人怎么样,只要我们心里有想法就应该去做。当时我很感动。逄飞刚才讲的新世纪第一天开那次会,因为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我之前和逄飞没有任何联系,通过他的一个招贤榜我觉得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志向我就很想看看这个人怎么样,当时我去了一下,也让我很感动。一个大风天,因为冬天嘛,也很冷,在教室里,三十几个人,逄飞在前面开始讲他的想法,他的理想,当时给我很大的触动,最大的触动就是我们年轻人面对这样传统文化、传统过程中怎么身体力行去做。因为每个人包括我身边有些同学也有些想法,对传统文化也有些认识,但是你怎么去实现你的理想,怎么为你的理想付出,这一点逄飞给我的影响特别深,所以当时我就很想,我觉得能为这个学堂做点事情还是很欣慰的,能为我自己的理想做点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虹:那么别的义工呢?我老要叫老师,是义工。
李:我跟一耽学堂接触是通过朋友介绍。我的朋友平时对我比较了解,知道我对教育也比较感兴趣,对文化这方面的事业也非常感兴趣,他从网上看到了一耽学堂的招贤榜就立刻发到了我的信箱里,然后打电话让我赶紧看,我打开邮箱一看,发现这个东西就是我要找的,好像找了很久很久,今天终于找到它了,所以我当时没有犹豫,很快就通过电话联系跟一耽学堂挂好了钩,然后在今年的二月份,清华附小开学,进行古诗文讲授的时候我就参加了进来。
虹:我特别想了解一下我们老师授课,是怎么个讲述法?
逄:在小学我们比较强调读、诵、背,在中学是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比如张峰乾讲一个专题,讲庄子一次或者两次,是以老师的讲、解、用为主,在小学就是读、诵、背为主。
虹:那您给他们说课的时候是怎么讲的呢?
李:比如在《论语六则》里面第一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在讲这一句的时候结合了历史上南宋的丞相文天祥进行抗元的斗争,最后在被俘的时候他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我把这首诗也给大家讲解了一下,然后我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使大家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虹:老师给你们讲的时候,你们对《论语》学完了以后有些什么感受?谁说说?学生3:我觉得每句话虽然都特别简短,但是都很有道理。
虹:你对哪个道理最感兴趣?
3:我觉得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虹:挺有志气的。咱们别的同学还有什么感受说的?他能代表你们的想法吗?
众:能。
虹:都有志气,你说说看,给他补充补充。
4:我觉得老师讲得都挺明白的,所以讲一遍有什么不明白的回家一看就懂了。虹:好。
5:我跟他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老师讲完一遍就已经都很明白了,回家就不用再看了。
虹:哦,因为老师讲得明白所以你几乎不用再复习都可以背下来是不是?
逄:他们很多当堂都能背下来。我教城府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一开始教《大学》,上早自习,主要教他们读和背,一个早自习三十分钟,城府小学六年级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那一个早上一个班能背下来两大段,非常长的,《大学》前面两大段。
虹:我哪天也学学,也多背几首。
(音板:学生背诵《论语六则》)
虹:我就想起来我们在音乐厅搞那个唐宋诗词的朗诵,一开始也是好几排小学生,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在那儿背,台下的观众听了感动极了,今天我看到你们这些同学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说我们很多优秀的民族的文化的精髓,能够由你们这样稚嫩的声音读出来特别打动人心,我想咱们进行教学的活动当中你们肯定也有很深的感触。所以我想请你们接着说说你们内心深处,通过做一耽的义工,你们有什么感想,刚才我听逄飞介绍咱们张老师,我很感动。你现在是在哪所学校进行一耽学堂的工作?
张:我是在清华附中给他们讲了两次,主要是讲的庄子,我那次题目就是讲课形式的,我那次讲的一个题目就是潇洒越古今。当时我上台看着同学们都特别小,我就说你们都是新新人类啊?现在动不动就说这人酷那人酷,我不知道你们心目中的酷人是什么样子,我说是不是戴个墨镜,搞一个演唱会这样的人就很酷?他们说差不多,我说咱们再看一看更酷的人。古代有个叫庄子的人,他的生活非常贫穷,跟别人借粮食别人还不借给他,穿个破草鞋。但是两千年以后,庄子以后的人那么多人读他,包括大文豪苏轼对他都特别推崇,现在最新的网络,只要这个网站跟文学沾一点边,跟哲学沾一点边,跟思想沾一点边,那么他肯定要把庄子的东西放进去。两千多年了,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还在读庄子,你们想想庄子酷不酷?同学们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哦,这个庄子确实挺酷的”。
(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