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7、4、29
地点:学堂东屋
主持人:吴秦荔 程小猛
参加人员:
程小猛 清华大学
张慧 民族大学
郭晓清
郭琪儒
王素丽 首师大
吴秦荔 人民大学
王海力
由于堵车,大家来的比较晚,但是这并未影响之后关于“义”的一场深入讨论。
本次学习的资料是关于陈晓兰医生打假的一篇报道,另外,附上了对陈晓兰的一次访谈记录。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大家阅读资料时都十分认真专注。
老百姓总是信任医生,当医生这个行业变味时,时代需要医生勇于放弃个人利益,去公然挑战权势。陈晓兰就是这样一个人,几十年的打假,她丢掉了工作,损失了健康,受到了胁迫和侮辱。她的故事的确是利益的“益”与情义的“义”的结合,体现了一名医者的良心。
张慧师妹感觉那些官员的做法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像是土匪所为。而我们,也许是类似的黑幕听得比较多,所以并不觉得太奇怪,可能也是司空见惯,有些麻木了吧。素丽师姐说,参加“义”的小组,通过与年轻人交流,能感受到一种纯真。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特别是在深入社会以后,能够保持这颗明辨是非的心,保持这一份纯真。
陈晓兰所做的事,在几十年前根本算不上激进,而在今天看来,确实令人深受震撼。我们国家发展经济,丧失了很多良心,而我们的心灵也正在受到这种戕害,变得很麻木。医药改革,总改不了实质的东西。而国家的很多部门,都处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状态。就像张慧师妹所说,改革不成功,是因为有些人并没尽职尽责,上面决策的一点失误,在实施中往往造成很大的问题。在这个世代交锋之时,这种现象也避免不了。大家都市场化,而关乎生命的东西也出现了市场,且形成了恶性循环。社会处于这个时代,特别牵扯人心,“好死不如赖活着”、“枪打出头鸟”等思想充斥着这个时代,人有些完全被利益驱动了。陈代表正面,她要去对抗负面的东西。陈晓兰奋于抵抗的故事,反应出了当前正义与非正义力量的对比。
其它医生为什么没有像陈晓兰一样地站出来?首先,领导要求这样做,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末流的医生;另外,这些做法直接与钱挂钩,费了很多心血换来了医生的工作,往往经受不住诱惑;况且,周围的人都在这样做,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又往往对义举施加阻力。虽然这些药品和器械是对治疗无益的,但都是“明路货”,并不会马上致人于死地。很多小事累积起来,也就变得麻木了。麻木的东西不是很明显的,就像对待乞丐。因为遇到了太多的假乞丐,以后就不愿再施舍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疗系统是一个关乎人身健康的系统,为了一个小集团的私利,即使附加的药物和器械对患者无害,虚高的药价也必然使一部分患者无耐地放弃治疗,因此这种行为实际上也间接地危害着患者的生命。
陈晓兰为什么敢于做这件事呢?像许多行义之人一样,动机其实很简单,只是出于一个医生的良心,没有很多的考虑。往往那些思前想后的人,最终选择放弃。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的性格正直、倔强、纯真,而且自己的女儿也跟她一样正直。正因为她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所以能够感到正义感,内心充满了信心和毅力。虽然屡屡受挫,临死关头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事业。
郭老师认为,行义是有风险的,遇事应该运用智慧,不可莽撞。他还为我们讲了一个自己急中生智救人的故事,很令人敬佩。在谈到某大学女生为保贞节付出生命的事件时,素丽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为了某个观念而轻易地牺牲自己。如果遇到歹徒行凶,应该善于观察对手,做出理智的应对。
那么,是否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致于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呢?其实医疗器械造假,不只涉及到医生的利益,其实隐藏在背后的还有院长和部分官员的利益。他们都从自己的得益出发,官官相护。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些是伤害人体的东西,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都选择了坐视不管。难怪陈晓兰的保姆讲她在“搬石头砸天”,难怪她的行义之路会如此的艰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行不通的,也许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硬碰硬。
遇到同样的事件,自己能否表现出陈晓兰这种道义?我们往往只是感慨叹气而没有勇气,越发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和麻木。陈晓兰的事迹让我们感觉到正义的力量。但那只是她,而不是我们。我们甚至连正义的呼声都没有勇气呼喊出来。秦荔说,孔子因人论世,佛家因世论人。我们虽不能使世道完全改变,但也不能太被动,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晓清也认为,我们可能做不到陈晓兰那样的程度,但至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举,例如去百姓当中宣传求医用药的规范,告诉周围的人,什么药不可以吃,什么医疗器械不可以用。
当大家都放纵不义的行为,就会助长黑暗势力,正气将压不过邪气。而多积累一些正义的东西,小事也能传达正义的信息。将来当黑暗势力施加在我们自己身上时,肯定会心安一点。陈晓兰在3.15晚会上讲了一句话,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我们今天是医生,但终有一天会是病人”。是的,打假维护的是别人,其实也包括自己。
以上记录是五一回家整理的,并没有按照大家发言的顺序,如有不完整或者表达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记录人:程小猛
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师兄的总结挺详细的,我再来补充几点 :
张慧师妹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她一开口第一句话便是:“这世道太奇怪了。(师妹是指文中与晓兰作对的各级头面人物的匪夷所思的做为)”我不由得心中动了一下,稍后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读材料时我尽管也觉义愤填膺,但可能因为平常“见多识广”吧,还真没觉出“奇怪”一词!而当我已然不“奇怪”那些黑幕,司空见惯并对其习以为常时,是否意味着我已然迈出了走向“麻木”的第一步?
素丽师姐是第二次参加小组活动。这次,她重复了一个上次活动时说过的词“涉世未深”,这词是用来描述我们这些比她年少的小组成员的。素丽姐说她之所以愿意常来“义”的小组,乃是因为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特别的单纯”,她自己来到这里“哪怕不发言,就是听你们说说,感觉都是好的。”这话可真让人感慨。听得出素丽姐在外面的世界里都看到遇到了些什么。
而素丽姐的发言明显比我们要深出一层。现在的情形下,把关乎人身安全的东西(医疗)都推向了市场运作。素丽姐说这话时我在想:的确,像教育这样关乎国家民族之本的东西也推向了市场运作啊,在整个市场还未成熟时,流弊多多。师姐还讲到有很多医院的一些小职员,也许从小辛苦拮据读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怎么能让他们都像晓兰那样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呢?师姐说:“那种状况,非常难。”何况医疗行业中,现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是非常隐秘而不明显的。开一个药,虽治不好病却也治不死人,这样的情况最容易让人变得麻木。(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02 15:25
后来晓清和素丽姐又分别说到公交卡的事情。我们老百姓只知道使用公交卡便宜了很多,可不会想到国家省了多少车票的纸张、运送硬币的人力。素丽姐说自己怀疑国家甚至是在赔钱做这个事情,也是为了引导人们更多地出门坐公交而不是选择购买私家车。听了二位的这番话,真是对我触动很大。连同上面所说到的从那些小职员的状况引发出的各种改革的复杂性,真是让我体悟到了一些为政的不易和所需的智慧、魄力以及必需的时间长度。回过头来看晓兰,也当然有了新的感受。把她放置在一个时代背景下。
回过头来再想晓兰,跟芸芸众生的小职员比较,觉得晓兰配得上一句话: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我也觉得:晓兰的所做不是我们有意模仿能模仿得来的。我和大家说我看到的各种人之间“义”的等差:如同医院院长等那样已是“强势”群体却仍昧心昧法谋利的,实是无“义”可言的最末一等。晓兰则是处于“弱势”却可不顾一切为民请命的可以自身来诠释“义”的最上一等。而中间的则是如晓兰的一些朋友、火车上的乘客、旅馆老板等那样心中有“义”、量力行“义”的“广大群众”。三类人正恰如“正态分布”的曲线,最上最末等自然人数少,中间一等自然人数多。我们大多属于中间一等,因而学习晓兰并非为学她具体的一招一式,而是通过她这典型的“义”士来激发、强化、安定我们心中的那份“义”,把我们禀赋中固有的“义”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发挥到极致。
先补充这么多。欢迎大家继续补充。(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5-02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