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7、6、17
地点:学堂西屋
参加人员:
刘莎 程小猛 阎国华 陈精通 杨杰 吴秦荔
活动主题: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
今天我迟到了五分钟。到的时候看见小猛和刘莎正在打扫卫生,觉得心里挺过意不去的。
小组成员最近都比较忙,再加上学堂暑期义教的培训刚好和“义”的小组活动时间有冲突,所以这次过来参加活动的人很少。开始时只有我们三个人。坐定之后,猛然间就感觉又回到了四月初,那时“义”的小组刚成立,天气尚寒,参加人数颇少,大家也不太能谈得开,但那种新鲜感还有沉默当中的思维流动却仍是历历在目。
人数少,便显得不那么正式,大家谈得比较随意,话题也更趋于流散。国华大概是在十点左右过来的,后来杨杰大哥也过来了,最后精通兄也在忙完自己手头的事务之后加入了我们。六个人略显拥挤地围坐在会议桌的一角,由白先勇与新版牡丹亭切入,做“思维碰撞”。
小猛先发言,他来回答光明兄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白先勇费尽心力传承昆曲《牡丹亭》的动力何在?小猛觉得,当是源自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看到昆曲的消亡,白先生“于心不忍”,有种“发自内心的紧迫感”。
而对于白先生在改编牡丹亭过程中,提出的“只删削不增添”的原则,小猛则认为牡丹亭在流传的好几百年间“已经做到十分经典”,增添的话会有“狗尾续貂之感”。而可以适当地删削掉一些现代人“一时难以接受的”,保留下“人性当中最共通的”东西便很好。小猛说,就如同素丽师姐经常说到的那种“善”、“美”便是人性当中最共通的了。
接下来我们让刘莎谈谈。刘莎说自己感觉好像“没什么说的”。后来又补充说明自己的感觉:透过这则材料,想到的还是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觉得不想把那些旧的东西再三重复。
我感觉虽然刘莎没有就这则材料与我们交流,但她另与我们交流的这番“无新想法便不轻易开口”的“惜字如金”的态度却远比仅就材料而可能有的观点更为珍贵了。我后来又仔细想了想,如果现在所有的读书人都能秉持这种原则,那么也便不会粗制滥造的论文满天飞了。再进一步反观自身,怕也是足令自己为原先汗颜而为今后自警的啊。
我今天之所以迟到,不是因为起床晚了,而是因为坐在校园的木椅上特地又仔细读了一遍这则材料。还没读完,便匆匆赶去学堂,但因为堵车,还是迟了一些。
感觉这则材料很好,因为非常贴近学堂以及这代青年人的“任务”,或者说“天职”。就像光明兄的最后一个问题:从白先勇传承《牡丹亭》的事例,对我们今天传承文化的事业有哪些启示?
我看到材料的第二段中最后一句这样写“四百年前玉茗堂前的那棵牡丹,历尽生生死死,再次还魂”。这话还是很触动我的。“但为情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丽娘为情死复为情生,为情可“历尽生死,再次还魂”。而同样,昆曲《牡丹亭》亦是因传承人对其之深情而历经四百年后再次还魂了啊!扩言之,对整个传统文化,不也如此吗?近代一百多年来,国人一次次亲手“扼杀”这文化,为何?恰恰因为对这国家和民族有着“至情”同时又认为传统文化乃是妨碍前进的桎梏,因而必扼杀之。而当近代的纷乱逝去,传统文化重新彰显出价值,新一代的国人也因着同样的“至情”而重新“复活”传统文化了。这岂非“但为情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传统的儒家道家等都没有正面讲过这个“情”字。而通过这则材料,我真是觉得读出了白先勇先生传承昆曲的大“义”恰恰是由这个“情”字而生的啊。对昆曲有情。对国家民族有情。对整个传统文化有情。或者,也可以说是对昆曲之义、对国家民族与对传统文化之义?
《牡丹亭》,言一“情”字;白先勇传承《牡丹亭》,重在一个“义”字。“情”与“义”、“情义”……味道淳厚,难以体会得清楚……
精通兄为我们讲解了“义”的繁体“義”字的含义。上面是一个“羊”字,羊本身即有善、美之义。“善”、“美”二字也都是“羊”字头的。而下面一个“我”字则表示“义”是源于并根植于自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善与美。
精通兄还说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良心是人类内心最隐蔽的调节器。”
精通兄还提到“义者,宜也”当中的“宜”,对每个人而言,这个“宜”的含义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因而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一定非要上战场才是‘义’”,战争时文化界人士的奔走呼吁同样是“义”。
大家还由白先勇“推广”《牡丹亭》而想到类似百家讲坛这样做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工作的问题。像昆曲这样的艺术是否当有一个小的观众群时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了?有些东西是否不可能做到“大众化”?大众化后会否失去它一些原本的味道?
我又想到《周易·系辞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白先勇先生之所以能多方面协调配合而得以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制作从而实现他当初的梦想,实在也是和他本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由此而衍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密不可分啊。换句话讲,白先勇所做的这项工作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用精通兄之前的话来说,就是因能力不同而导致所“宜”之事不同。对我们而言,年纪尚轻,所处之“位”较低,因而一方面要想着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传统文化做些事情,不要好高骛远;另一方面,也要懂得等待与积蓄,倘若将来能得更有“势”之“位”,则定不可错过或浪费,必充分利用之而后可。
很抱歉,似乎在总结当中我总是写自己的观点过多。其实那天大家讨论得挺久挺多,只是话题与观点较为凌乱,我没有来得及一一记录;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自己记得最清楚,回来之后又重新思考整理自己的观点,所以就写得多了。其实如每位组员都能够写写总结交流交流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是大家似乎都没有时间做这个事情,我便只好忝陈己见,写下一篇篇难以做到“平均分布”的记录了。见谅!
另:借精通兄对“义”字的讲解,我上传一份《说文解字注》中对“义”字的解释:)


评论
——————————————————————————————————
终于上来了:)
没想到我是参加了最后一次活动的,不过还是很有趣的,虽然什么准备也没有,也说不出什么来。
秦荔写得很好~
我慢慢在思考思考义是怎么回事怎么来源的吧,总觉得追究一个东西的本来面目和起源是件有趣的事情:)
秦荔加油!游学经历到时候也可以放一些到这里来或者等学堂的论坛建好了,我们到那去发表看法:)那就有趣了:)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6-20 09:49 回复
--------------------------------------------------------------------------------
还有上面的羊,下面的我,这两个字的造字起源,秦荔也像贩子追溯一下吧,或许对义这个组合后的整体字能有更好的理解:)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7-06-20 09:59 回复
--------------------------------------------------------------------------------
半个月没上来了,呵呵,终于游学回来了。
睡了两天。。。
呵呵,谢谢guohua,“追究一个东西的本来面目和起源是件有趣的事情”,^_^,那太好拉!我们一起慢慢追究。
羊和我的造字起源,我会去查查,呵呵,不过现在手头没什么工具书,不知是不是要等回学校后了,,,
大家一起帮着查哈,我也记在心里了,
金山词霸上的简易解释: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更详细的就得以后再查了,呵呵。。 (秦荔)
发布者 “义”的学习小组 (http://ydxxxz.blog.sohu.com/)
2007-07-10 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