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国学社晨读情况介绍
晨读地点:东区新校理综楼300,东区老校公教楼201。
晨读时间:假期和考试月除外的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00——7:40
晨读方式:前十分钟齐诵国学经典,后半小时自由晨读(其内容自由安排)。其中一周内每天齐诵内容一致。
晨读计划:用两学年约56周时间,诵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庄子》(内篇)、《荀子》(节选)、《坛经》(节选)八部国学经典。
经典研习:每周六8:00—10:00由习经部在新校理综楼300组织“国学自由坛”,讨论内容为本周晨读内容和每周相关主题,届时会有社团顾问(由我校文史哲三院的老师和硕、博士师兄师姐组成)前去指导。
山大国学社义工在组织晨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仅供其他高校社团或个人参考)
问题一:因为很多同学对国学经典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晨读只读国学经典有很多人是不愿意读的。
解决方案:因为晨读只是一种学习形式,只要能早起并且能读书了,读什么都比睡懒觉强,所以我们只安排了十分钟左右的国学齐读,剩下的半小时自由晨读,一方面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另一方面在无形中达到了传播国学的目的。
问题二:冬天来了,天亮的晚了,外面冷了,如果我们推迟晨读时间的话,时间有限,只能使晨读活动大大缩水。
解决方案:为了冬季晨读照原计划进行,特向校团委申请了晨读专用教室,并且一下申请了一个晨读周期——两年,在这里特别感谢山大团委社团工作部李勇老师对国学社晨读活动的支持。
问题三:经典齐读就那么十几分钟,可能什么也学不到,会不会流于形式?
解决方案:我们安排一周内每天晨读内容一样,给晨读参与者一个充分的时间去体味,周六安排“国学自由坛”来讨论学习本周晨读内容。当然,经典就是经典,一周是远远不够的,经过这一周的研习,只能把晨读参与者领进门,进门之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细细的体悟。此其一。另外一个很重要,就是和颜炳罡教授每周三晚上的讲习四书的活动相结合,通过颜老师深入浅出系统的讲解,对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问题四:晨读这个活动,一开始参与的人还可观,但是经过两个多月,能够天天坚持的人不是很多,两个校区也就20人左右,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
解决思路:这个活动需要恒心,需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虔诚,孟子说的好“以善养人”而不是“以善服人”,在让自己坚持好、做好自己的同时,一方面从宣传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的角度和呼吁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从行动和观念上去影响,而不是去强制;另一方面,从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感入手,真正让晨读的精神、国学的精髓深植到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生命体中去,然后用我们的激情去一点一点的感化。当然,我们也要从社团治理角度出发,扩大社团的影响力,继而扩大晨读活动的影响力。
问题五:国学社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晨读上,但是晨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个功夫活,需要坚持,需要精耕细作,并且可以说,这是国学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怎么处理两者的关系呢?
解决方案:在国学社内部进行大改组,撤掉以前的组织、财务、宣传、社会实践等传统部门,成立专门的习经部,作为社团基础部门来运作,在概念界定上,主要负责社员对于经史子集等国学经典的研习,在实际操作中,把晨读活动的组织放在首位,然后辅之以习经班、习经组、“国学自由坛”、学术讲座等具体形式来实现习经部的基础性学习积累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