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递(2008-8-26)

总干事给优秀义工颁发证书 

一耽学堂办公室(2008-9-28

新闻导读:

12008年度文昌祠义塾优秀义工颁奖现场                     2008-09-19

2大学生优秀社团经验座谈交流会                           2008-09-27    

3学堂表彰2008年度春季优秀义工                  2008-09-09

4、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928组织祭孔                    2008-09-28                                                               

…………………………………………………………………………………………………………

2008年度文昌祠义塾优秀义工颁奖现场

2008-9-19

~~~~~~~~~~~~~~~~~~~~~~~~~~~~~~~~~~~~~~~

 

总干事与彭飞老师表彰优秀义工宣读证书  《弟子规》授课现场

总干事与彭飞老师表彰优秀义工宣读证书           《弟子规》授课现场  

   总干事、彭飞老师与优秀义工合影

总干事给优秀义工颁发证书             总干事、彭飞老师与优秀义工合影

~~~~~~~~~~~~~~~~~~~~~~~~~~~~~~~~~~~~~~~

2008919星期五下午,总干事等一行五人专程赶赴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
为义塾2008年春季优秀义工
彭秀芳,滕文,魏春,卓玉玲,高艳芳,苏志辉,高
文慧
七人在周五《弟子规》班上课前颁发优秀义工证书(因秀芳老师教学点在
河北高阳,优秀义工证书由彭飞老师代领),同时由学堂义工王雷生对义塾第二
梯队骨干义工
苏志辉、高文慧《弟子规》班教学现场拍摄实录。在总干事的勉励
下,义工纷纷表示一定做好今后的义塾教学工作。

…………………………………………………………………………………………………………

                  大学生优秀社团经验座谈交流会

2008-09-27

~~~~~~~~~~~~~~~~~~~~~~~~~~~~~~~~~~~~~~~

总干事与部分优秀社团主要负责人合影 

总干事与部分优秀社团主要负责人合影马一楠介绍犀牛角文学社              犀牛角文学社出版刊物《灵之犀》 

马一楠介绍犀牛角文学社              犀牛角文学社出版刊物《灵之犀》

~~~~~~~~~~~~~~~~~~~~~~~~~~~~~~~~~~~~~~~

2008927上午9点,一耽学堂“义”的学习小组、中国特色公益事业研
究小组主办了第一次大学生优秀社团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主要由中华女子学
院优秀社团犀牛角文学社做了主题分享。交流会现场气氛和谐、友好,讨论热
烈。与会的社团和个人都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犀牛角文学社属中华女子学院团委管理,是院级由文学爱好者和思想者组成
的文学性人

文社团组织,是该校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活动最多,影响最好的先进社团之
一。其宗旨是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展示才华、抒写心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拓

宽视野、提升境界、延深思维、丰富表达的学习机会。

 

中华女子学院犀牛角文学社简单印象记

她们是今天的女学生。一个12年历史的社团。“灵性的风格”,万变中的不
变,个性自由,新锐思想,从创刊部马一楠的“青春无悔”我们感觉到了“真”
的直率。

她们编辑出版《灵之犀》,美仑美奂,唯美。不只本校学生投稿,还有外校
和社会人士,如崔健。共七个板块:火焰天使(小说类)

幻想城市(散文类)菩提树下的声音(鉴赏类)凭栏论世(杂文类)落地樱花
(诗歌类)书林听海(书评及新书)乱鸿飞渡(开放性)。

复杂社会的“密集思考”损坏了健康;只有青春,是一阵风,在遥远的地
方。感受,却是胸膛最热烈的力量!

 

总干事在优秀社团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

1、青年朋友一起做事,观点和爱好相同,却并不一定能够互相团结,有时反而很耽误事情;找到真诚的行
动者,一定是从各自的修身出发,从人格上的相互敬重出发,从道义和良知的感召出发。
2、修身是生命的信仰和这种信的生活实践。
3、人学习人,学习什么?学习其精神。观点是学不来的,学习只是学习精神,精神就是精髓
和实质。
4、书生气、学者气只是个可爱和好玩而已。
5、青年人的朝气与力量在求改变。
6、大的时代尚未来临。
7、修身可以有总纲,事业的理念是困难的。
8、至诚无物不动。孔子讲: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即是认真。
9、青年人读书有用,是因为青年人气血未定。
10、读书乃修身常备之科目,须行之无懈。一时急困,而现翻书,往往无用。
11、年轻人应有一种胆识、气魄,从真诚心、赤子心出发,有大情怀。
12、行之在前,言之在后。
13、人首先要有一点精神。
14、无论逆境顺境,人均是要有一点精神。否则同于草木。

…………………………………………………………………………………………………………

表彰学堂2008年度春季优秀义工

(总干事 2008-9-9

2008年,是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发展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社会找到了一条路,从青年人的志愿精神、公益实践,看见了希望。

这条路,从无到有,到一个公共事业的轮廓与格局,真可称筚路蓝缕,行之不易。数年来,许多民间人士与社会各界,用菩萨心肠,本着“暗夜做光明、病苦做良医”的宗旨,从社会急难、大众需要出发,不惮劳苦,默默承担。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和无私奉献使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一耽学堂作为其中一分子,担当着一份先行者的职责与使命:探索中国特色公益事业,实践中国优秀文化精神,开创青年文化公益事业。虽有八年初步收获,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万里长征刚起步,怎样从共同的心情与愿望,而凝聚成共同的目标与理念,如何使公益成为全民的公益,如何使志愿精神成长为时代的精神,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008年春季优秀义工,主要是开展青年晨读的大学生,在高校宣传和组织“早起早读书”,为振作青年、营造大学和社会人文环境、挺起民族腰杆子,做了大量激情而富于理性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意义深远!

公益是社会的出口,文化是心理的出口;目前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心理工作阶段,应当把文化和公益、和志愿精神结合起来,用文化公益的办法来做,用“人人公益、人人志愿”的方法来做。青年一代更应当自觉的做“先行者”,做开创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道者导也;引导的工作,就是“道”的工作,引导社会资源、开启真实的力量和信心,这是我们的本分和义务。如果是在今天,我想,孔夫子会从做志愿者、做义工开始,自觉地做一个社会工作者!

志愿公益,这是一粒宝贵的种子,必将通过你们——优秀的志愿者、义工——而传播四方,处处扎根、处处成长,唤起那深沉地下久睡未醒的力量!

握手,朋友们,我们相聚在开始的地方!相知以心,行之以义——未来的大路上,我们还将慷慨高歌,继续前行!

…………………………………………………………………………………………………………

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928日组织村民祭孔

2008-09-28

~~~~~~~~~~~~~~~~~~~~~~~~~~~~~~~~~~~~~~~

  祭孔现场 参加祭孔的当地父老乡亲

祭孔现场                          参加祭孔的当地父老乡亲

~~~~~~~~~~~~~~~~~~~~~~~~~~~~~~~~~~~~~~~

928是孔子诞辰2559年,在这一天,佳县燕翼堂义塾、佳县屈家庄村、榆林苏州中学、榆林市阳光宝贝幼儿园、榆林市小太阳幼儿园,分别举行纪念会,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

佳县屈家庄村,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山村举行这样的会议,是中国农村史上的首例。近一百年来,就是佳县城里也没有祭过孔,而就在今天,屈家庄的村民、教师、学生二百多人来到中心小学的院里,召开了祭孔大会。

2008年屈家庄纪念孔子诞辰祭文

燕翼堂义塾首任塾师  韩海燕

秋高气清,枝头正红,吾等集会,山村祭孔。

白云有意,黄河含情,至圣寿诞,普天同庆。

日出尼山,巨人降临,万世师表,亘古一人。

学而不厌,好古集成,诲人不倦,与时偕行。

修身是本,意诚心正,止于至善,执两用中。

夫子之学,教人做人,忠恕而已,一以贯终。

仁者爱人,贤贤亲亲,人而不仁,率兽食人。

人而不义,相互欺蒙,兄弟不和,父子不亲。

人而无礼,无异兽禽,长幼无序,上下瞒哄。

人而无智,自掘陷阱,人而无信,寸步难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人成己,达己达人。

如心为恕,中心为忠,与人为善,切勿欺心。

亲亲子子,善及他人,善善恶恶,福泽子孙。

儒道不朽,与世常存,弘扬儒学,道远任重。

知行合一,惟道是从,时逢盛世,小康初成。

庶富而教,奔向大同,老教幼学,为国育英。

科教兴邦,德泽万民,巍巍中华,在天飞龙。

夫子之教,四海响应,五洲一统,金声玉振。

伟哉孔子,千古一人,壮哉泰岱,万邦至尊。

 

  

          找回孔子,找回良心

——在屈家庄至圣先师孔子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陕西榆林燕翼堂塾师 韩海燕

 

2008928,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 2559年,今天,我们在屈家庄这么一个山村里举行纪念会,这件事对于佳县人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在近一百年来,不仅在佳县,就是在榆林也没有召开过这样的纪念会。我代表燕翼堂义塾对于这次纪念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的学术不仅影响着中国,而且影响着全世界。孔子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他小时家里贫寒,也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但他“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成就他辉煌的人生。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为国家造就了许多经邦济世之才。到了他的晚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定礼乐,删诗书,著春秋,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死后,他的弟子又创立了好几个门派,用不同的方式将他的文化薪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形成了一条浩瀚的儒家文化长河。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担当,像他那样为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世界的和谐,做出我们的贡献。

孔子的学术,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学术,天下有那么多学术,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学术是做人的学术。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一颗良心,而良心,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有,要与不要,就成了是人还是不是人的根本区别。重要的问题是许多人自己不认识自己,自己拿自己没有办法,这才使一些人丧失了良心。良心是人最为可贵的财富,保住了,就能幸福,保不住,其结果就相反了。孔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良心,而且教诲别人也有良心,因此成了圣人。孟子说“人人皆尧舜”,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圣人不是谁封的,而是自己做的。孔子的学问,就是让我们找回良心的学问,这个学问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都是极其重要的。

被世界学界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孔子学术要重光,西洋人要失败,而且要失败在中国人面前。为什么?因为西洋人对什么都有办法,就是拿自己没有办法,这是西洋人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受着孔子文化的影响,曾在对自己有办法上下过功夫,有一定的基础。可是遗憾的是,我们自己把最拿人的东西丢掉了,丢到也不知如何做人了。最近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良心的人群中间,那还叫人的生活吗?“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才是人的生活。而要过上人的生活,就得找回良心,要找回良心,就得找回孔子文化。

毛泽东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使我们又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富有的,缺的是德,缺的是良心。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我们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其目的,就是要找回我们的文化,找回我们的良心。屈家庄村委会、屈家庄中心小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暑假开始,在屈恩思和他的孙女屈俊俊的带领下,给八十多个孩子传授传统文化,开学之后,任锦延校长又不失时机将传统文化引入了道德课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为国家培育英才,而且会使教师、家长的素质来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使村风也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特别高兴,我们燕翼堂义塾又多了一个连锁义塾,我们将一如继往支持你们,为把佳县建成一个文化大县,建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唯道是从,以和为贵

——在屈家庄祭孔大会上的讲话

                                  白云山道长张明贵

中国文化的总根子是道,道不是神,老子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都是道所生,道所长,道所成,因此,阴阳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阴阳。孔子说:“道不远人”,我们人也在道中。有道,便有德,道是体,德是用,一体万应,体用一元。道和德在根本上是一个东西,就如手心和手背,就如身和心,谁也离不开谁,要得道,必须修德,因此道德也就是中国文化核心。

道教说“心物一元”,儒家说“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意思是说,凡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凡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无论是道家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讲一个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村越来越小了,可是问题却越来越多了,全球变暖,灾害不断,战争不停,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不讲和谐,只讲弱肉强食。弱肉强食是西方人的理念,他们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你斗我,我斗你,斗得死去活来。我们中国主张和谐,人与人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这是说的人要和人和谐,人和自然也要和谐,人的身心也要和谐。如果人的身心不和谐,人和自然不和谐,人和人不和谐,就没有我们的好日子过。相反,心和身和,则身心宁,身心宁,则神气生,神气生,则百病除;社会和,则大众安,大众安,则和气生,和气生,则万事兴;世界和,则万邦睦,万邦睦,则无战争,无战争,则享太平;自然和,则风雨时,风雨时则万物生。

孔子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弘扬孔子文化,利人,利国,利天下。如果让这种文化深入到我们的心灵,尤其是让孩子们从小把它记在心里,这为他以后成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八岁的时候,父亲就给我教会了《幼学琼林》,为我打好了基础,我只念了个二册,可我考上了大学,我也教过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我都懂。现在,屈家庄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教育,这里会出不少优秀人才。我希望别的村也能照屈家庄的样子,把传统文化普及开来,使我们县变成一个诗书之县,文化之县,和谐之县。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