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陕北》:全国第二个义塾燕翼堂在东方红的故乡成立(2007.10.22)

孟子发

 

一、全国第二个义塾燕翼堂在东方红的故乡成立

 

火树腾飞,银花吐艳,沐浴着十七大惠风,高举着曲阜圣火,1021日,一耽学堂——佳县燕翼堂义塾在东方红的故乡成立了。来自北京、西安、榆林等地的学者、教授、艺术家、商海精英,齐集山城,雅教雄谈,同倡道德文化,共议和谐社会。

义塾,不同于过去的私塾,过去的私塾多是家族性的私学,而义塾则是公益性的义学。义是人类最为可贵的一种德性,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义的实行!

社会是伦理生活的共同体,教化是道德价值的凝聚力。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教化。富之而后教之,社会教化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燕翼堂义塾第一个义工韩海燕先生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韩海燕在自己家里腾出一间房子,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带领全家老少义务开办传统文化学习班,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第子规》等蒙学,以及《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原典的选读。在半年时间里,来学习的孩子由9个增加到23个,至今累计已有二百多名附近村镇乡邻儿童接受过教育。他以一片仁爱之心,点点滴滴的哺育一棵棵幼苗。言传身教中使孩子们知书达礼,敏学好问,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同时,他不惮劳苦,以近古稀之年,奔走在佳县、榆林乃至陕西,尽一切可能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宣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素质教育。

六十年前,19471022日,毛泽东同志在我们佳县白到山与百姓共度重阳佳节,挥笔写下了与时并进四个字。

现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召,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民展大繁荣进入到了崭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放到了崭新阶段。

胡锦涛同志特别提到: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二、学堂虽小,但事业崇高

佳县人民政府贾正兰副县长对记者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在构建和谐社会步伐不断推进之时,一耽学堂——佳县燕翼堂义塾在历史文化名城佳县应时成立了。这不仅是佳县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榆林乃至全省的一件喜事。

学堂虽小,但事业崇高。贾县长还表示,佳县县委、政府会大力支持义塾工作,为义塾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做文教义工,出现更多的义塾,让更多的小朋友、更多的家庭能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佳县为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是一处蓄势待发的热土。佳县没有工业的历史保存了免遭破坏和污染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的千年枣园,原生态的耕作方式,原生态的民俗、民居、民间艺术等,构成了极具魅力的原生态佳县。

燕翼堂义塾不仅是少年儿童启蒙的地方,也是一方民众自我教化的载体。在物质水平飞速提高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的支持。如果通过义塾的传统文化宣讲,使修身立德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那么和谐佳县建设的脚步必将加快。如果国学能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佳县人民政府贾正兰副县长致辞


三、年纪虽小,满腹经论

韩海燕老先生的孙子年纪小小,却满腹经论。她说我是燕翼堂义塾学龄最长的学员,六年来,我已经背会不少古文经典了。爷爷常对我说:科技文化,今胜于古,可人文文化,却是今不如古啊!然后就又满怀希望地说: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啊,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靠你们这一代人来担当了!每到这时,爷爷眼里就会闪现出激动的光芒。

爷爷虽然醉心于这份事业,但他毕竟以前没学过这些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根没有扎在厚土上,所以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这是爷爷开办这个义塾最主要的因素。他在一首诗中写到:我是侏儒慕鸿儒,喜人学成胜自成。此身愿化劝学鸟,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啊,爷爷不正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劝学鸟吗?他不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以及更多人的力量来坚守这中华民族的一方厚土、来延续这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五千年来留下来的的慧根吗?

在读古代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宝库,它包涵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我从这里找到了很多乐趣。单从《论语》说,它能教给我们怎样修身,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而孟子的善辩让我佩服;庄子的语言令我惊叹;老子的高深更使我折服……

虽然现在我还不能理解经典中的更深含意,但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一定会打开这座宝库,从中获取更有价值、更有营养的东西!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在学习经典文化的同时,我感悟出了这十二字真言。而这十二个字也将陪伴我终生。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我辈担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辈担当;学习、创造世界先进文化,我辈担当!我们这一辈一定要做有担当的一辈,一定要担当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子。

 燕翼堂义塾学生代表发言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