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8月6日,在家中小房对五名小学生讲授了传统文化,并在中小学开学后进行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宣传。在此期间回老家了解了乡里的教育情况,走访了村里有孩子上学的几个家庭,并拜访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我的长辈。
一、小房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回家不久,我便开始组织教学工作。没想到二中补课出了事故,教育局明令严禁任何形式的放学后和假期期间的上课行为,一时不知如何才好。加之客观条件只得找了五个邻近的小孩在自己家的小房里试试看了。他们起初有些不情愿,但又十分好奇。由于天气太热,每天上课时间为:7:40—8:10晨读,8:20—9:00、9:20—10:00上课,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
起初,由于没经验,主要是自己也不甚懂,进行比较慢,要讲完计划内容很吃力。他们积极性很高,但还是经常开小差。不过他们的记忆力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感觉上课前准备是极其必要的,首先自己要理解,计划好内容和时间。不知道的要查查,不能乱讲,你说什么他们也许会一直认为是这样。
开头好了,后面的教学就比较顺了,有了特点。他们记得快,也忘得快,但我觉得应该是让他们理解,再慢慢去背,懂得其中的道理是最重要的。他们将来是什么样的人,很大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同时,我也能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念。
由于阴历的七月底是奶奶去世后的一百天,我必须回去,借此也进行一些调查。时间确实太短了,我的学习也许还不过关,只能是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人格和喜欢上传统文化。从他的言行举止已经可以看出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要有太大的收益是不切实际的,只希望我能带动一些人来学习,对一些孩子产生好的改变。
要说经验我只是认为懂得其中道理才是关键。
二、村里的教育情况
我们村的人口不多,有二十多户。教育应该说是很落后。父亲是村里第一个读书人。几年前,我们门里的一个侄子考了个高专,现在已经工作了,又找了一个有工作的对象,两人在中学教书,每月能挣两千多块。虽然为供儿子借了不少钱,但是足以让村里人尝到甜头。加上去年连我又考上两个,大家供孩子上学的热情都极高。本来今年有一个堂弟学习也不错,但没钱到好的中学念而没考上本科,今年要到我以前的学校补习。父亲很担心明年考上也没钱读,结果就去打工了。我给他讲了些学习方法,鼓励他努力学习。去找去年与我一起考上的那个,结果说回来一天就去打工了,还没回来。
由于大家都去县里、乡里读书,村里的学校早荒了。这是第三个,在我的记忆中,也是我经历的。我上了一年级就离开了,还有母亲一直是唯一的老师。我一直跟着母亲读学前班。先前的学校是一孔窑,母亲常不让我去,怕了。以后,又有人教了几年,学校因为只有两三个孩子而停了。
三、拜访长辈
有几位在县里租了房子,给孙子做饭供孙子、孙女们上学,年轻的留在家里受苦。他们几乎都不识字,但都改变观念认为学习非常重要,要使子孙成为有文化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他们都觉得年轻人有很多恶习,要提倡,但又认为学课本上的才是主。
四、寻找联络
也许是准备不足或是方法不当,这一块的工作做得最为失败。但我从中发现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愿意找额外的工作,怕太烦了;二是怕对自己有不良的后果,虽然我说服了他们,但面对他们极不情愿的眼神,我实在没法子了。最后只有我的语文老师答应了,真不知该如何才好。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扩大学堂的影响力,让人们了解,冲破不了解的隔膜。
五、开学后的宣传
我一直觉得教几个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影响太小了,计划能够开学后到中小学倡导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终于等来了机会。介绍书还挺管用,使我得以到城关小学进行宣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抢着背《三字经》、古诗和一些课本上的古文,带着很重的腔调,但看着像乡里的孩子们总躲在后面,像我开始一样,他们也都不认识“耽”字。看他们如此高的热情,真心地希望能够把一部分热情一直能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