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哲乡土文化调查总结

怀着对黄土文化的自豪感与崇敬感回到老家去找寻。虽然是砍苜蓿的时间,但还是有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各家都很忙,只得我自己去收集。

在陕北,文化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在过年的那一段时间。而这个时候只能去找些民俗了。在小的时候,夏日里白天干活,到了晚上,伯母、姑姑、姐姐们就围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主要是做鞋和鞋垫,布鞋穿着最舒服也最耐用了。鞋面是用条纹布做的,而鞋底是关键。先把旧的布块一层层用面糨贴在平的木板上,等干了取下来,大概有两毫米厚。再把几块和几层布一起,剪成鞋样,再用麻绳一针针纳得密密的,最后再把鞋面做上,经久耐用,干活穿着又舒服又方便。据说不远处的响铃塔就跟做鞋有关。传说兄妹俩打赌,妹妹说用一夜的时间做十二双鞋,哥哥则用一夜的时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塔。结果第二天早上眼看要天亮了,妹妹的鞋做好了,而哥哥的塔还没有封顶。哥哥想到了一个办法,把一面大锅倒扣在塔顶。由于塔里的梯子被破坏了,小时候一直想上去看却没能实现。但也有传说塔下埋的是宝藏,而现在里面只供着一个牌位,再就是独塔一座了。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拉了电。在不远处,去年还竖起了联通的一个发射架。不过还没起用,打电话还得爬到山顶上去。有了电确实比从前的煤油灯要亮多了,虽然大家为了节约钱都用十五瓦的电灯泡。至于电视只能收到陕西台,每天晚上从七、八点钟开始转播,到十一点多。

等到晚上回来吃过饭,终于有了闲谈的时间。于是就说起了民俗文化,我就问现在过年还贴窗花、闹秧歌吗?“那些事都是孩子们积极,人都搬到各处去了,秧歌哪里能组织得起来。窗花也是有的人家剪,有的人家则懒得去剪,再说窗子也变成玻璃的了,不好贴。”大爸说。“那还做针线活吗?”“做是做,大都买着穿的多。”又说。

现在能动的人都出去了,只留下老的在家照看着,整个村里平日里也没多少户人家……大爸感叹说:“再过几年就没有人了。”也许真的会有这么一天,那是真正的封山了,人们只是回老家烧烧纸。

给奶奶烧完纸,我们就要回来了,和赶集的人一起走。集每五天一次,在镇子里,大家从四面赶来,卖羊、卖草籽等等,又把需要的东西买回去。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到了赶集的时候很多人赶着牲口,相跟的时候可以坐拉拉车。

与赶集相似的,赶会也把人们聚集起来。通常赶会是指赶庙会,有重要庙的地方每年都会有一次、二次或者更多的庙会。庙会上有三天的大戏,当地的人们把亲戚们请来看戏,订了婚的人家也把未过门的媳妇请来。人们从周围纷纷而来,商贩们更是蜂拥而至,有的人则是有事要来拜神的。会场上热闹非凡。

会也指每年一度县里的会,有十天左右,是县里每年最大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贸易,到时候街上人挤得走起路来都十分困难,卖的东西从衣服到吃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也有杂技团和马戏团来表演。在此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购物,孩子们则把钱花在吃和一些中奖得游戏上了。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