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改变的农村精神风貌

—— 一个民办乡村教师的呼吁

时代的列车已驶进二十一世纪,祖国的经济建设成就空前,令世人瞩目。可是与这个大时代极不相称的,是农村社会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小康只能是一个物质上的生活水准,是一个不健全的、瘸腿的社会名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的象征!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患有重度肌萎缩的瘫痪人,二十年来,一直投身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对农村的文化现状、精神风貌有着深刻的了解,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愚见,供大家参考。

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后又经过文革等各种思潮和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信息的影响,部分国人的思想观念一度混乱。特别是农村,因为农村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弱,所以很多农村人在文化、思想方面成了一片荒漠,没有健康的是非观念和明确的行为准绳。精神颓废,观念混杂,更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麻将风盛行。

就我们这一方的农村来看,农闲的时候,占半数以上的男男女女成天不离赌场。大人沉溺于麻将,孩子的学业就很少过问,孩子放学后的生活内容,不是电子游戏和武侠影视就是观看大人打麻将。在大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三岁的孩子,不认识一个汉字,却能认得那么多麻将牌,不会说一句礼貌用语却会流利地说一些麻将行话。在这种气候里,不会打麻将的人就成了被人耻笑的无能之辈了。

二、黄毒泛滥。

能够出去打工的青年人,回家时往往会带上几张黄碟以供在家消遣,你带几张,我带几张,互相传看。仿佛没这东西,他们回村后的日子就不好打发。常听有人说:“某某从外面回来了,到他那儿找个新鲜的看看!”好像回来就意味着一定会有那玩意儿似的!随着黄毒的泛滥,某些人已习以为常,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孩子在场也公然播映!而且还觉得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其毒害之深,不言而喻。

三、封建迷信抬头。

家里有了不顺利的事情,不去从自然法则上找原因,反而听信巫师胡言乱语。曾有人用多年的积畜盖了一座房子,但经“风先生”轻轻的几句“开示”,便又把新房夷为了平地!有人甚至有病也不求医生,而宁愿把大把的金钱送给巫医,令其驱鬼拿怪,娶妻嫁女也要请那些所谓的行家理论一番。因为迷信,不知糟蹋了多少钱财,耽误了多少的生命。

四、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村里能出去打工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一年四季在家。一年中除了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有两三个月的农忙之外,其余大都没事可干。这大半年的时间不是在麻将场和扑克桌上度过,就是在大街上东家长李家短地对别人品头评足!尽管穷得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但麻将照打不误,大街照坐不误!一堆堆的秸杆,都是牲畜上好的饲料,尽管政府三令五申禁烧秸杆,但还是浓烟冲天,很少有人把它利用起来,在农闲时养只牛、羊,给孩子挣个学费。不说别的,就是把这些秸杆、树枝之类的东西拿来用作烧火的燃料,一年也要省出好几百元的蜂窝煤或液化气钱,供一两个孩子上小学是没问题的,可那样做似乎有点费时间,也不时髦,不如多省点时间打麻将。宁愿孩子不上学也不愿再拾起勤俭节约的老古董!

五、道德滑坡。

中国人向来讲究万事孝为先,可是在农村,这孝字似乎减轻了好多份量。在老人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儿女们往往争着去多分一点老人的付出,在老人没有利用价值而变成负担的时候,则往往是你推给我,我推给你,谁都不想要,这在村中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甚至因为老人的问题闹得弟兄姐妹之间反目成仇,而最终无着的还是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

   诚信也似乎缺失殆尽。村里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村里不能富,富了你就呆不住!”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却有着吃别人的思想。看到有人勤劳致富了,比自己强了,他便下不去,变着法儿去借钱,你如果不借给他,那好,即便不故意到你家找茬挑衅,但见面时最少也要给你个下不去!你借给他了,就别指望有还帐那一天,如果你胆敢去要帐,那么不但讨不到手,还会反目成仇。所以有人说:“现在借钱的是黄世仁,要帐的是杨伯劳。”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听说,有个人在外面做生意赚了点钱,回到家,一个春节没过完,不但钱被借空了,还因为不能满足所有借债者,而得罪了好多人!第二年,他又出外赚了一笔钱,这次没敢在村里露面,凑夜间偷偷地把家人接到了城里,再不敢回家乡住!借时信誓旦旦,借走一字不提,与坑骗何异?诚信丧失竟至于此!当地政府一再要求有钱户回家发展自己的家乡,但民风如此,谁敢回来!据某报载:有一农民向邻人借了1500元钱购买手机,为逃避邻人索债而恩将仇报将邻人杀害。虽然这是个特殊的案例,但我想,它或多或少反映出一些农民文化道德修养是多么地欠缺!

偷鸡摸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常这家丢了锅,那家丢了盆!特别是夜里,当善良的人们睡熟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夜行客潜门入户地偷东西。甚至把主人反锁在屋里,把人家的东西盗劫一空。如果家里没有壮男,夜夜都要提心吊胆!

   如果说在战乱灾荒之年,不养老、偷盗、吃大户,是为生活所迫,那还有情可原,但在现今最起码有饭吃有衣穿的情况下,此行便是道德沦丧的见证!

 

我原以为,以上所谈之现象只是个别地方的“风景”,谁知,国庆长假期间有朋友外出游历回来,谈起所见其它地方之农村现象,也不禁慨叹道:“农村乃麻将之天下,非一地而然也!”听后,我心好沉重。中国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而让麻将占领了中国农村的天下,不能不说是国人的悲哀!

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农村是关键,而文化道德建设则是关键中之关键。一个军队,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统一的思想,昂扬的斗志,那么这个军队也就没有了军魂,没有军魂的军队便不成其为军队。军队需要军魂,同样,国家、民族需要国魂、民族魂!而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人,公共灵魂如果不建设起来,那么国魂、民族魂也将难以很好地建立!

国人的灵魂,来源于文化与教育!有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主张“文化扶贫”,但扶贫怎么个扶法呢?送几场戏?几场歌舞?几场电影?这也许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一时的艺术享受,或一时的道德唤醒。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起的作用是短暂的,有限的,况且很多节目都重娱乐而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只能算是娱乐扶贫!

再看农村的教育情况。农村中大多数人只有小学或初中的文化程度,而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虽然小学也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孩童时代的学生,也许在课堂上能够听懂里面的一些说教,但走出校门几年后,有几个还记得里面的一些言词?能指导人们行为的语句一定是熟记于心,随时都能从心底“蹦出来”,浮现于眼前的语句。只有熟背下来,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思维、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而我们的小学课本里是没有对道德教育的经典文章进行背诵这项内容的。所以小学毕业生出了校门,除了认一些字以外,大脑中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像电脑硬盘一样储存随时可以蹦出来的、能够指导自己思想行为的道德语句信息软件。试看当代农村人,除以前读过私塾的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之外,有几个人头脑存中有“见人贤,即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借人物,及时还”,“勿谄富,勿骄贫”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别说存有,也许农村的绝大部分人连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用这些古训去指导、制约思想行为了!

 

怎样才能改变农村这种文化思想的混乱状况呢?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当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伟大进程中,更不容忽视,“凡出言,信必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这些古训不正是当今社会急于需要的吗?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根,只有把这个根牢牢地深植于心中,才能抵御一切外来的不健康信息的干扰,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旗帜鲜明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的心团结在一起!也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的现实状况。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的精神面貌,必须用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充实乡村文化教育,特别是要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武汉大学余一彦博士、武汉大方文教的朋友们,为我们乡村赠送了很多经典诵读课本,将“中西文化导读”的教育带到了我们这个落后的河南乡下,在我教学实践的两三年中,我教的孩子发生了很多变化,变得有礼貌了,爱读书了,很多老人家也很有兴趣,上门了解这种类似私塾但又不同于私塾式的教育,真是感慨万分!如果我们广大的有志青年,特别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们,能够返乡在村里建起文化站(厅、室)或文化俱乐部,把那些麻将桌上的人们组织起来,利用农闲或晚上,在一起诵读这些经典文章,再配有一定的热心人员给予适当地讲解,同时兼搞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娱乐节目,那么一定会把麻将赶出农村阵地,而且让农民更加其乐融融,不但起到了扫盲的作用,而且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让那些经典语句来充实人们的心灵,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的精神风貌!这该是何等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啊?

期待着有一天,农村哗啦哗啦的麻将声能变成“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朗诵声;幼童的麻将行话,能变成文明的礼仪之语!那么我们这个文明礼仪之邦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谨以浅见,与大家共勉!

                                                   

 

                      一个乡村教师 马文仲

                                                         2003/10/17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