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民政局社区管理工作办公室:
社区是否和谐,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着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致力于学习、体认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团体——“一耽学堂”,我们一向重视社区文教公益工作,并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尝试。
今年暑期,在燕园街道支持下,学堂与承泽园、蔚秀园、畅春园居委会联合,在三个社区开展了“2007年暑期社区社群生活系列公益活动”,分别为:传统文化学习班、影片欣赏、中医养生讲座及保健咨询。其中传统文化学习班开设5个班,学员60人左右(其中多人同时报读多个班),年龄跨度从4岁到76岁,大部分为少儿;影片欣赏共露天播放32部电影,包括《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经典影片及《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儿童动画片,每次播放观众从数十人到100多人不等;中医养生讲座共举办5期,保健咨询2次,内容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且简单易行,听众受益良多。活动期间各方反响热烈,居民拍手叫好、满心期待之余觉得意犹未尽,希望能长期举办;居委会表示对开展社区工作、组织群体生活有所启发;青年义工在服务百姓过程中了解百姓需要,把所学所能回馈社会,得到了锻炼提升。
本次活动的根本价值,不在于活动本身的具体内容,而在于由民间公益团体主动发起,联合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共同开展,组织青年义工深入社区服务大众,发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在于这样的活动以健康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打破了现代日益社会化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营造了“共聚共享、共乐共长”的和谐氛围,加强了社区凝聚力; 更在于探索了一条政府与民间力量结合、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与社区群体公共生活结合、青年义工成长与服务社会大众结合的社区文教公益之路。
“全国文化看北京,北京文化看海淀”。海淀区高校云集,社区众多,具有整合资源开展社区文教公益工作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但如何有效整合与发挥这些资源,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一方面青年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在服务百姓中进行自我改造,需要一个文化公益的平台,高校完全可以发挥对周边社区及生源地区的文化辐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资源,可以在社区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确定了青年和老年人的位置,发挥了青年和老年人的作用,老中青少的关系也就理顺了,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就能日渐和谐。
在多年实践尤其是今年暑期的探索基础上,我们希望与政府合作,把学堂经验贡献出来并推而广之,建议如下:
1. 建立政府与民间公益团体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体制内与民间体制外的互补优势,把政府工作和民间文化公益事业都纳入到社会发展这一共同背景下,形成合力促进社区文教公益工作,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2. 短期计划(1-2年):今年下半年,可把学堂与燕园街道的合作经验向区内社区介绍,各社区可做好居民需求调查及相关准备工作。明年上半年,可联合民间公益团体、老龄办、高校等在各高校、社会上尤其是社区内部招募义工,结合各社区具体情况进行策划筹备。明年暑期即可在区内社区广泛开展社区文教公益工作。再用1年时间总结、调整、再组织、再完善提升,形成“外部力量切入、内部资源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文教公益模式(外部力量指如一耽学堂这样的民间公益团体、青年义工;内部资源包括社区场所、设施,更包括社区文化氛围、愿意担当义工的居民,尤其是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年人)。
3. 中长期计划(3-5年):把区内社区文教公益工作的经验推广到北京市范围。
4. 长期计划(5年后):把海淀区、北京市经验推广到全国。
通过1-2年的探索,为全国社区工作总结经验、树立标杆;通过3-10年长期细致的努力,以政府引导、发挥民间力量的巨大作用,推动全国社区成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化”基层生命活体细胞,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三个居委会可谓善莫大焉!燕园街道可谓善莫大焉!!海淀区社区办可谓善莫大焉!!!
一耽学堂愿与各方力量一起,共同推进社区文教公益事业。
此致
一耽学堂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