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右五为杨团)
时间:2008年8月17日下午
地点:学堂西屋
录音整理:常丽君
编选整理:逄飞
● 我们常讲,没有全局在心,就不会投下一着好棋。对于公益事业,应该有框架、全局的认识,这样才能对你所看到的公益组织的现象、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象,做出一个冷静、客观、理智的评价。
● 既保持青年的热情,又减少青年的盲目,把热情和理智的思考结合起来,相信是每一个投身公益事业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是太需要这两者的结合了。
● 我希望进入一耽学堂的,或者是和一耽学堂保持朋友关系的各位朋友们,能够自己争取这样的平衡和结合,把这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结合的越早,你的行为、方向可能越明确,你所做的事情的成功率可能越大。
●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提升到理论层面,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品格的内涵,它实际上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看,应该属于社会政策的整体范畴之内。
● 社会政策一般包括,社会保障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城市规划与住房政策、人口政策、就业政策,等等。……社会政策的问题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在这个社会政策的平台上,我们一看就知道,其实我们不过是刚刚开始。
● 我们今天来看这个社会政策,实际上是研究国家和公民、老百姓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然后怎么样通过社会政策的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是一种推动、帮助、扶持、辅保作用,把这些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
● 社会政策从不讳言自己的价值立场。
● 以中立的价值立场讨论社会政策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蒂特马斯。
● “公民参与”被看成是社会政策的基石。认真地说,公民参与是社会政策的精髓—王思斌。
● 非营利组织发展也可以算在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政策是为了所有人民、每一个个体,那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争取自己的福利,也同时为了争取自己的群体和其他群体的福利,而认真地参与社会政策,参与它的制定、讨论,参与它的学习、改进。
● 渐进主义,是和暴力革命相对立的。……所以,怎样通过一种渐进的改革,能够达到一种渐进的福利效果,是中国人最值得思考的。我们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
●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政策环境。人多地少,人地冲突尖锐;快速老龄化;城乡分割;区域差别;收入分配无序化格局;贫富悬殊,贫困人口增长迅速。
● 新时期发展的希望是有的。第一就是非典以来,中国改革进入了社会政策带动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很明显的。非常重要的是,新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时期。……从非典以后,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现象。……公民开始有了自主的意识,愿意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尤其是汶川地震……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的行动,这个是30年改革开放作为基础、作为奠基。
● 广州曾经有过一次讨论:有一个人组织了一大堆出租车,到广州那边的一次水灾救援,大约是06、07年……这样是好的,这是一个公民意识的体现。为什么老百姓不可以自己动员啊?为什么非要给组织啊?他自己动员起来也可以做组织嘛!
● ……汶川地震一下子就突破了。最后连胡锦涛,他不讲NGO,但他讲各种形式的志愿者、志愿行动,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党中央国务院要向大家表示感谢的。这个就是完全不一样。
● 这说明,03年以后,中国社会真的是在成长。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使用这样一种公民自由意志、自由选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 第二,政府孕育着重大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改革是直面行政、直面服务。政府提出的口号是我要做服务型政府,要做公共服务。它开始考虑,凡是不适合给老百姓做好公共服务的,都得改革。
● 还有一些迹象表明,非营利组织在掀起一个发展的浪潮。这个发展的浪潮基本也是03年以后的。03年当时,非典当中,就有一些新的非盈利组织(社区的非营利组织)冒出来,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组织工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非营利组织这样一个庞大领域里已经开始产生各种类型的组织……当然,这个步子现在看起来还是够慢,但它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
● 不论城乡,社区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这里城乡社区指的是农村、城市的社区,不仅仅是居委会。
● 社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说明了它的独立性。行政化社区,它能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被固化了,其创造空间就不大了。可我们所说的城乡的社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有很大空间的,社区的组成是灵活的,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决定的。
● 我们传统的社会政策的体系是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也非常重要,社会管理就涉及到所谓社会治理,也就是说,这个社会、这个公权力,是不是只有政府有公权力?社会其他主体,比如说非盈利组织、企业,大家都在为社会的发展作努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形成一个公权力的合作的好的框架?如果形成这样一个合作的框架,社会的管理当然就不是政府一家的,而是各家都要参与的。
● 那这样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就是通过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参与,进行的一种管理。那么,这个就说到了社会组织变革。那么社会组织,政府也算,如果放大了说,企业也算、非营利组织也算。社会组织的变革,最重要的是,我们讲的是非政府的。……
● 非营利组织是以从事公益事业或公益性活动为目的不分红的社会组织的统称。
● 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不是法律概念。NPO有多义性、复杂性,是对从事各种不同的公共目标的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代称。同类的词有公民社会、志愿组织、第三部门组织、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公司等等。
● NPO部门是一个从事着私人发起的具有多个公共目标的、各种活动的不断起伏变动的各种机构的松散的集合体,是公民社会的个人组织,是我们的民主社会合作网络的关键部分。
● 因为NGO这个目标太高尚、太好,所以大家都会支持。所以做NGO越来越会成为时尚和潮流。
● 有一句话说: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生态中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和大海。
● 中国NGO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第一是问题的障碍。我们遇到的是,既有工业社会的问题、……社会问题、又有我们自己特有的农村的问题,全世界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大的问题。
● 第二是意识形态的障碍。我们的意识形态强调的是集体为本,集体主义最后是抹杀个人的独立性,抹杀个人的选择。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是有障碍的。体制和制度当然也是有障碍的,组织内部的障碍也是明显的。
● 关于微观再造和中观结构,这里提出来一个模型叫做提供者、生产者、使用者。就是说这个不是“一对一”的,不说政府直接就对着老百姓了,而是要经过一个生产者,生产者里面包括事业机构,也包括NGO……,就算是政府提供一个道德、教育方面的服务,也不是中宣部发一声号令,通过各个学校下去,它也需要用这样一个方式。……比如说由NGO来提供什么、什么样的这种服务,那么这样的服务就使得中国的关于在精神、道德、文化层面的NGO应该有它的用武之地。
● 中国NPO现状(基本数据)
社团 民非 基金会 合计
1988 4446 4446
1999 136764 5901 142665
2004 153359 135181 892 289432
2005 171150 147637 975 319762
2006 191946 161303 1144 354393
2007 211661 173915 1340 386916
●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需要充分重视社会政策对社会转型的
导向作用,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政策构建重要要素,需要进入社会政策的元政策构建。它可以从公众参与、社会创新的角度增强社会政策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形成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中国社会的多元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