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刁世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02级本科生)
实施地区:青海省互助县五十乡奎浪村及以东牧区
实施对象:小学至中学年龄段学生
实施时间:2005年8月8日至17日间及以后数日
报告撰写:2005年9月4日
我于05年8月8日回到家后,立即着手将“大学生带经典回乡村”的活动付诸于实践。起初对当地小学,中学的学生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因而从自己家的弟弟,妹妹及邻居家开始着手训练实施。期间曾去过属于青海东部牧区数天,在那里对两个牧区的孩童教育读诵,这样范围就扩大到青海东部农业区、牧区两部分。现将期间的一些情况撰写成文字材料如下。
一、 实施教学区域简介
奎浪村及附近牧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山岭地带,历史上都曾是牧区。村子依两座山丘的沟壑地带而建,地带狭长,约有二百来户人家,有沙石路通向乡镇、县城。自村而下向西约五公里始有柏油路。村子三面环山,背靠方圆百里海拔最高的山,当地名曰“阿蜜多藏”。村子是县里最后靠近牧区的农业区之一,往里便进入了绵延达数百里之广的草原区。
奎浪村有村小学一座,始建于50年代初,现有小学教员10人左右。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都入了小学。小学几年前还是土屋土墙,近几年在国家的投入支持下建成了瓦房,条件大为改善。中学远在几公里外的乡镇。村子以汉、藏、土族人混居为特色,平时交流以青海海东区域方言为主,间在个别家庭内以藏语或土族语言交流。村里世代居住的藏族人和土族人大多信仰藏传佛教,解放以前这里曾为附近青海黄教中真佑宁寺管辖区,须每年向寺里交纳贡粮和钱米,酥油等,因而大多对佛教十分信仰,由于一直以来交通不便,在近年国家实施“县县通公路”的工程之前,附近没有一条柏油路(这个乡是邻近两个县中间地带)。因而这里长期以来民风淳朴、好客。这里种植小麦、油菜籽、土豆、青稞等农作物。
自村子往东行,经过崎岖小道方可到达的牧区主要以藏族、土族人为主,人烟稀少,屋舍难见。居住人口较多的地区也仅有四、五户人家,四季以牧业为主,主要放养牦牛、藏北绵羊为主。主要交流语言是藏语,次为土族语和汉语方言。这里没有学校,全靠自家培养。有人力的人家教孩子们习藏文或者汉文,但通文字者很少。我去过的一户人家较为富裕,因而送了两个适龄的男孩子去农业区上了小学,现在已经能通拼音,识简单的汉字了。
二、 教学实施前准备阶段
在开始教学前,我手中已经有为他们准备的教材,一些教学辅助用的光盘,同时有一些有关教学方法的书籍。同时,我也准备了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介绍以及对教学材料的解释的书籍,如《老子》、《大学》、《中庸》的译注本等。
我初步的构想是带领年龄较小的孩子们读诵拼音注本的教学材料,欣赏光盘,而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则进行一些简单有关中国文化的小型讲座。因为我曾修学果庄子及禅宗的课程,以这些为契机顺便学习了中国经史子集的一些简略常识,故而能大略介绍一些浅显的知识。我的初衷是以引起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兴趣为主,结合当地的一些事例和自身经历、体验来讲解,启发大家的思考。同时将这种读书形式带到这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里。
三、 教学实施阶段
8月8日到家以后,我想尽快着手寻找孩子们来诵读材料。但虽然当时时值假期,当地中学生却并没有回家而在学校里补课,小学生虽然放假回家了,但我多年没有在家里长时间呆过,对当地小的孩子们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到底哪几家有小学生,孩子们都学习到什么程度了,是否喜欢读书、学习?一连串的问题都在眼前。
为了更好了解到孩子们的详细情况,我准备在中学生放假以后再多招收几个孩子来读书。正好附近邻居家的几个孩子我是比较熟悉的,现在也正在上学,我就将他们召集过来,和他们解释了一下这些内容,然后给他们分发了教材开始学习。我通过学习学堂的工作守则,以及学习过其他的一些材料之后,知道给学生们以“读诵背”的教学方法为主,因而首先开始的时候我以带领他们读材料为主。由于小学生们在平时和在学校里都以说方言为主,刚开始用普通话来朗读材料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些不适应,有好多学生都比较害羞,不愿放声读出来。我便鼓励他们,同时读慢一些,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可以熟悉材料。同时鼓励他们在课后多接触材料,多读。我想每天时间并不多,因此只需读两遍《弟子规》和一遍《三字经》即可。相对于小孩子,读《大学》似乎深奥了一些。后来为了时间可以统一,我就定在每天早上十点和下午两点两个时段,找了一块背依树林的草地为固定地点,两个时间我都在,希望他们可以在任意的一个时间段里来找我。因为农村的孩子放学后一般都要帮助家里人干一些活,这样如果定一个时间的话恐怕他们到时候有事情忙碌的话就不能来学习。同时,有些学生的假期作业也很多,有问题估计也没有很好的去问的地方,就告诉他们即使自己作业上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来找我。
虽说开头算完成了,但初期只有一两个孩子,这让我有点不甘心。通过询问我得知了有学生的大体人家。本来想在大路旁贴个海报通知村里的,但后来一想农村人并没有读报的习惯,同时年纪大的人中许多人是文盲,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们大多出外打工了。因而效果不见得很好。后来只能干脆按照掌握的情况挨家挨户得去找,通知学生们来读。
到教学的后来几天,我发现来读书的孩子们有些人很喜欢我带的其他类的书,比如有中国古代圣贤事迹的故事材料之类,因而,我每次去读书时就多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增进读书的兴趣。其间遇到的很大障碍是有许多孩子内壁习惯于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材料,为了让大家读出声来,就间以轮流读材料,齐声共同读等方式,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材料。
后来到十几号的时候,我有事顺便到牧区一趟,就带了两本材料,刚好碰到两个去上学的小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现在已经学会了拼音,一个正要上三年级。他们的聪慧和好学超出了我的想象。每天到时间他们都主动叫我去读书,而且随时都能听到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在念自己已经熟悉的几句或几个字,就像唱歌一样的快活。虽然在牧区我也仅仅呆了三天时间,到当我离开的时候,他们已经熟悉了《弟子规》的文字并且能够背诵前两段的内容。要知道普通牧民家像他们一般大的孩子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到书本,或者只能接触到简单的藏文,周围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的。这样我十分鼓舞。
四、 总结
本次实践虽说在我的努力之下进展比较顺利,但总体并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一是时间短了一些,仅有十天左右;二是人数不够固定,许多孩子第一天来了,但第二天可能由于农活等原因就来不了;三是没有能够建立起长期坚持下去的组织。同时有一个经验就是对这些很难接触到很多的课外书籍的孩子们,多提供一些课外扩展性的书籍是很好的事情,后来我就在教学的过程中准备更多的材料让他们在读完书后看;二是教学过程中用领读、齐读、轮流一人读一部分等多种方式效果会更好;三是多余学生们做心灵的沟通,多关心了解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尤其是学习,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中的疑问和难题更好。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可以去询问这些问题的答案。
五、 后记
本次活动自8月8日开始,直到8月16到17日左右,由于17日后祖母的突然离世导致本人不能继续组织学习,只能叫学生们自行组织朗读的活动,因此活动仅历时十天左右。但已经将这种学习方式传播到部分学生手中,实感欣慰,同时,牧区孩子教学效果的意外收获也为我带来了很好的信心。后来,在活动结束以后,我写信给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希望能将这项活动在小学内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切实提高当地孩子们的语文基础,自身修养。希望可以尽快得到相互合作,实现自己的一片愿望。
2005年9月4日动笔,9月5日完成初稿,9月10日修改,在教师节敬祝天下教师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