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乡土文化实践
形式:蒙学义教
地点:河南商丘
负责人及分工: 张 楠 (讲授《弟子规》)
孙 静 (讲授《三字经》)
张 宁 (放映教育光盘)
学生:谢 洋(6岁)
包诗奇(8岁)
曹孝斌(7岁)
苗一祺(8岁)
杜 晓(9岁)
张雅菲(9岁)
杜佳倩(8岁)
刘梦文(9岁)
翟博文(9岁)
李龙少(8岁)
为期近两周的蒙学义教圆满结束了,我们三个负责人都受益颇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借来的相机竟跟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底片成了空白,实在可惜。为此事孙静自责了好久,因为照相机是她借的。看来是无法用图片来记录这次难忘的义教经历,只能把它转化成无影无声的文字了。幸好以前在光明师兄的倡导下又重拾写日记的习惯,索性从义教日记中摘几则以示我的心得与体会。
2007-7-26 阴转晴
今天是我回到家的第三天,前两天这里一直在下雨。
上午天一放晴,孙静就赶到我家商量义教的事宜,她很支持这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她在淮北师范学院学的就是教育专业,现在放假正愁没地方实践呢:另一方面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Fans,而且还热心公益事业。于是我、姐姐张宁和孙静就临时组成“蒙学义教三人小组”正式讨论相关事宜。
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了以下两点:一、鉴于近日小学生补课,为避免时间冲突,先与镇上的中心小学联系,争取时间在补课期间进行蒙学义教;二、明确分工:由我负责教授《弟子规》,孙静负责教授《三字经》,姐姐负责播放教育电影并组织讨论。
我把从学堂带回来的资料拿给姐姐和孙静,在学生开学之前的这几天我们有得忙活了:首先得联系学校,其次还得为自己“充电”,好好研读以下蒙学资料。
姐妹们,加油!
2007-7-28 晴
一大早就被妈妈叫醒了---对了,今天要回老家看爷爷,顺便把〈〈三国演义〉〉的光盘带回去给村里的老人们放一下。
半年没见爷爷了,他一定老了不少,不知他老人家还能否认得出我来,边骑自行车边想。
看到爷爷时,他正坐在床上,好象在思索。我轻轻喊了一声。他看到我,笑了。爷爷还是把我认成了姐姐,还问“楠楠回来没”,我没做纠正:既然爷爷还记得有个叫楠楠的孙女,那现在我是自己还是姐姐已经不重要了。
暗暗想:过两天我要和姐姐一起回来看爷爷。
然后我就去了家海大爷家。他近80岁了,参加过解放战争,村里人都很敬重他,我每次回家都去看他。但这次不巧他去郑州大儿子那儿看病了,家里只剩下丁大娘一人,我陪她聊了好久。
在去村委会的路上碰到了电工玉柱叔,寒暄几句之后,便向他询问村委会的广播能否放DVD光盘,据他所说自从国家免收“皇粮”之后,村里的广播就闲置了,几个月前由村里的几个干部合计着卖了。
可悲,无语。
无奈只得把光盘拿到了丁大娘那儿(她家有DVD机),我说明原委后大娘很开心,忙准备桌凳和茶水,我去把附近的几位老人请来听戏,他们都很开心,我也是。
呵呵,我带走了老人的孤独。
2007-7-30 雨
今天是孩子们开学补课的日子,我和孙静一大早就赶到了中心小学,并找到了负责人孙老师。
起初孙老师还以为我俩是推销图书的,态度很敷衍,等我们说明来意后她的态度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并答应帮我们筹备放映设备。但她最后向我们提了两点要求:第一 四、五、六年级课程相对较紧,因此无法给我们提供授课时间;第二 因为孩子们都是花钱补课,为了避免家长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怀疑,因此我们只能在每天下午1:00-3:00及5:00-6:30这两个时间段授课。
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两个因素,我们确定以三年级授课对象。
每天下午:1:00-3:00 放映教育片
5:00-6:30 蒙学义教
明天下午就要开始义教了,现在心理真有点紧张。我得想想明天该如何面对那一群小朋友,应该制定一个教学计划才行……
2007-7-31 阴
今天是我们进行蒙学教育的第一天。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如今自己也有幸站到三尺讲台上,心中窃喜之余也不免有几分紧张。
走进教室,九个孩子已端坐在那等候新老师的到来。看得出孩子们的眼神中有惊异也有排斥。幸亏来之前咨询过姐姐,她说在七、八岁的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特别神圣、特别权威,甚至超过了父母,因此在这个阶段十分敬畏老师。
因此为了教学相长,必须首先跟孩子交朋友。
我和孙静商量一下,我们得用一种温和而又特别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我们,所以开场白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的开场白大致如下(用方言):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两名新同学(我和孙静),大家正式开学后都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了,我俩开学也要升入三年级(大三)了,因此我们是同学……孩子们笑了,看来我们的开场白奏效了。
然后我拿出一张纸让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上面:包诗奇、曹孝斌、苗一祺、杜晓、张雅菲 、杜佳倩、刘梦文 、翟博文、李龙少,我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是老师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相互认识之后就开始学习《弟子规-总叙》。我先给大家读了一遍,然后大家齐读,接着我就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一下总叙的大意。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分组(孩子们一致要求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诵读,一来可以培养他们现今十分流行的所谓团体意识,二来这样多次重复可以达到熟度成诵的目的。果然几轮比赛之后,大家都能熟练得背诵下来。
今天是个成功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007-8-1 阴
今天我们学习了“入则孝”这一章。
还是我先读,然后齐读。在诵读时我自作主张让大家把“亲有疾 药先尝”至“事死者 如事生”这些内容删了。我认为那些被历史淘汰的陈规旧习可能会队孩子们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记得光明师兄在很多场合说过《弟子规》所阐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更是学习前的准备。我觉得学习《弟子规》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把书中所讲的微言大义应用于以后实际生活中,这才是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放学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题目是“今天我为父母----”。
其实我真心希望他们不是为了要完成作业而去为父母做什么,而是能够真正成为“入则孝”的好孩子。
2007-8-3 晴
今天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六岁的谢洋。
我想起前面讲的“兄道友 弟道恭”,于是我问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小不点” 曹孝斌大声回答“就是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我接着说“今天新来的谢洋同学就是我们的小弟弟,所以我们要对他十分友爱”,这时谢洋说“我对哥哥姐姐要恭敬”。
看到他们能把书上的文字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我真的很欣慰
……
2007-8-8 阴
今天是我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学完《弟子规》后由孙静带大家学习《三字经》。
在这将近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告别时还有两个小女生偷偷地流眼泪。
在这十天里,我教他们《弟子规》,而他们则教会了我要尊重每一个人,要相信他人……
到底谁是弟子,谁是师傅真的很难界定。真应了孔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句古话。
临别时我教给大家唱那首我最喜欢的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抚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伴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2007年8月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