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有强授课日记

日期:2004728

授课学校:阿湖镇中沟小学    班级:六年级 

授课内容:《三字经》         授课时项:700-930

终于可以开课了,这几天总算没有白跑,感谢中沟村委与小学方面给予的支持和配合。

这是我第一次站到讲坛上给学生上课,而且这个机会是费了不少劲才争取到的,所以兴奋十足,这一天的两节课仅评大体思路。就洋洋洒洒地过来了,课前的具体安排计划等几乎一点也没用得着。

教学相长,而且我教的是人文课,所以要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同时“投其所好”寓教于乐,就像学堂VCD资料中一小学生说的那样“采用聊天或教学”。由于我非师范类学生,没有受过严格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所以在以下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不为摸索。

第一节课,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们讲授《三字经》,而是竭力向他们阐明我所教的是什么?我先给他们讲了两个关于为人与做事关系的小故事,他们很感兴趣,瞪大眼睛听着。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就问他们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呢?起初他们不是很明白,我于是变了种问法,一个人应该有哪些好的品质?还有哪些不该有的?这下他们七嘴八舌,我接着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说,这是他们的答案好的品质:“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平易近人”“见义勇为”等,不好的品质如“狼狙为奸”,“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等。我把两组答案分别放在两边。然后提示他们补充一些如“诚实守信”等对于他们有争议的“胆小”问题,我们稍作讨论讨论,男同学说“胆小”做不了大事,该做的事有时畏手畏脚。女同学则说由于胆小,有些坏事也就不敢做了。对于诸如此类的争议,只要没有涉及原则问题的,都当由他们自己决断去,以启发他们的辨证思维,同时鼓励他们多交流。我在优良品质上圈了一个大圈,而在另一类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接着在黑板上写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几个大字,我让所有同学起立,一起随我大声念诵三遍,以后我们将以这两句话作为上、下课的标志,以求时时铭记于心,念念不忘。

第二节课,我给他们正式讲授《三字经》,我把“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知义“让同学抄在黑板上,然向带领大家集体反复诵读……

 


日期:2004728

授课学校:阿湖镇中沟小学    班级:六年级 

授课内容:《三字经》         授课时项:830-1030

今天教授的主要是“为人子,方少时……此议人所同”学习的重点放在前面一段经文上,后面以相应的小故事或简单明了的语言稍作解释,还以读诵为主。

在学习“香几龄……弟子长,宜先知”几句经文时,我进行了诱导同学逐步分析以把握经文要点的尝试。

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段话中,哪两个字最重要?是其中心思想所在。一个同学说是“九”和“四”。我说他们这么小的年纪都能这样做,我们十二、三岁了,能做到吗?他们大声说能,接着一个同学说是“执”和“知”,我说要把经文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时刻确知,执守于心而不要放松,有说“温”和“让”,我说这是两个具体的历史典故,从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又有说“孝”与“弟”,也有说“亲”和“长”的,我说香温席,融让梨,是告诉事重要,他们终于异口同声答道“孝”,那么事长呢?他们这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弟”,最后我在“首孝弟”三个字下加了着重号,然后告诉他们,《三字经》经文若记不下,只需将此六字“首孝悌,次见闻”铭刻于心可矣。

课间回了趟办公室,回来的路上有同学向我告状有人拔了她的自行车的气皮筋,给她车子放气了。

待我回到教室,发现已有好多同学不打招呼,就私自回家了,我突然有一种被否弃的感觉,不过我马上记起开课时说的“自愿”和“义务”(免费)两个原则,况且他们前面又上了两节英语课,天又这么热,望着教室里的十余位同学,我又马上打起精神,哪怕就剩下一个,我也要坚持教好。

接着给自行车放气的事,我在第二节课着重进行“弟”的教育,我问他们“弟”的含义,他们都回答“团结友爱”我说我们同学生活在班级这一集体内,就如同一个大家庭,所有同学就像兄弟姊妹一般,应该如何相处呢?他们又几乎同时说“团结友爱”,还有个男生用很高的声调喊到“弟于长”,我接着又问道给别人自行车放气,遇到不和睦的问题时就互相打骂,乱扔同学的书本,算是“弟”吗?他们没有一个说是的,接着我又问他们,你们可以举出一些“弟”的例子吗?他们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说了好多他们中的事情,让我听起来,也仿佛回到那无忧无虑,稚趣无限的童年。

我深深地体会到,我所教的道性其实都很简单和普通,即便是这些孩子都可以换好几种方式来表述。可见,还是知道的我所要做的,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行”这些道理,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他们可以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补注:自729课后,给同学自行车放气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但其它的一些小问题还是有的,不过,童年的闹事还是很有趣的,有些以后想闹也闹不来了。(2004.8.6

 

 


日期:200481

授课学校:阿湖镇中沟小学    班级:六年级 

授课内容:《三字经》         授课时项:830-1030

历史部分的教学,能讲的东西实在太多,我只是让他们反复诵读,我给简单梳理一下,况且自开课以来,每次上课前我都抽查前一天或几天的经文背诵情况,并结合经文问一两个小问题,所以我希望能将背诵的功夫花一部分在课后。

今天,我们做了个游戏,我首先问他们知道哪些我国历史上的人物。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吓一跳,他们说的真不会比我们知道的要少多少。不过他们说的绝大多数都著名的诗人,词人,我在黑板上一连写了五列,每列五~六人,他们还没说完,而我已经写不下了,我赶紧作了个“暂停”的手式,接下来,我让每位同学都看一看自己是横排第几位,纵排第几位。接着我随便挑了一位同学上来,让他把眼睛闭上,伸手去“摸”一位诗人或词人。结果他一把抓到李白,我把李白在黑板上的“座位号”写出来,对应下面的某位同学便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白或背诵几首李白的诗,当选的同学当仁不让,旁也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于是这边还“将欲行”那边是“下扬州”了,我都有点接应不住了,接下来有摸着陆游的,有摸着韩愈的,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便背诵了一首苏轼的词,同学一片茫然,我也蒙了,因为我也没背过这首词,果然后生可畏,于是我说这首词很好,推荐给大家,便让这位同学在黑板的一边抄录下来,我同大家一起朗读了一三遍。

前几天,我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留下几句至理名言,并在下次课提问时问到。比如“不以一损掩大德”教育大家要宽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多是讲到甘历史人物时联系到,或讲孟子时的“浩然正气”与“大丈夫”之道。今天结合韩愈的诗,给大家留下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日期:200484

授课学校:阿湖镇中沟小学    班级:六年级 

授课内容:《三字经》         授课时项:700-930

83,旷了一天课。

这个时期,我们那儿闷热的很,虽然周边不远的省市都暴雨洪水,但是我们这儿就是光打雷,不下雨,有时虽也黑云滚滚,但落不得儿点就又过去了,加上修大坝,水库无多少库存少,我家鱼塘里的水一天少比一天,终于在3日晨泛塘了,水太浅。都让阳光照晒透了,夜间又闷,鱼缺氧的厉害。天蒙蒙亮,发现之后,便匆忙起床,一也忙着下塘捡鱼,父亲让小舅开来了拖拉机,赶紧运到集市上去;一边忙着抬机器,安装水泵,从邻近的大河里抽水进塘以解燃眉之急。

忙活了一个早晨,已来不及吃早饭了,骑车便往学校赶,不过到校时,还是晚了15分钟,同学都走了,回来时碰到补课的老师说他今天也不补课,可能同学以为是放假了。

饿着肚子,又郁闷,不过我还是提醒自己“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做点什么呢?学校里红砖绿树,环境还可以,于是随手抽出课本,便大声念起《大学》来,这时校墙外的人家不时传来鸡鸣声,亦有犬声,抬眼可见的是袅袅的炊烟,我还真难以形容此刻的心情。

站得累了,便坐在花园的沿上读,后来过来了一位这个班的一位女同学,她昨天随姐到县城买学习资料去了,没接到不上课的通知,所以抱着英语书上课来了。我便和她聊了一会,了解了一下她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状况,问了她们的志向,也通过她,我对这个班里一些同学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中好多人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管得松,贪玩,有些成绩不大理想,便自暴自弃。我想着最后一天给他们写赠言,可因材施语,同时我真切希望通过我这十天左右有努力,可稍稍坚定他们美好的人生信念,自励自强。

今天,我早早地便到了,但他们中已有好多人已经到了,但他们都散坐着,等老师,我便告诉他们早上的时间极为宝贵,可以拿出书本来早读的。

对于昨日的旷课,我首先给同学们道了歉,接着便把事情原委给大家交代了一下,结合这件事,我讲了《庄子》中“相濡以沫”的寓言故事,今天的经文讲的多是无论圣贤愚不肖,抑或贵贱贫富皆发愤勤学,终有大成。用手不停的揩汗,一甩就是汗珠一串,扇一扇耳边叫嚣的知了声,我在黑板上给大家留下今天的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珍惜大家共同奋斗的经历,即使以后达于天下,亦不可忘本“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善待“相濡以沫”的同行者。

 

 


日期:200486

授课学校:阿湖镇中沟小学    班级:六年级 

授课内容:《三字经》         授课时项:700-930

今天很让我感动。虽然苍天下了一大早的阵雨,而且他们今天外语补习课也结束了,本可以休息的他们,踩着乡间泥泞的小路还是赶来了好多同学,在我们上课的当儿,还有几位披着雨衣或打着伞从雨中跑过来。最终来了十一位同学。

今天教授的是《三字经》的最后一段经文,我们只上一节课,剩下一节课我专门留下来给每一位坚持上课的同学写赠言。这些赠言都是我与这些孩子十余日来不断接触了解的前提下针对他们各自特点而想的。

回首十余日来的奔波,若吾与诸生果能“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自立于天地,有功于众生,时存此念,贯彻于行,则吾愿足矣。海人老,亦自勉也。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