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0日下午,学堂专职干事唐鼎峰与北师大新义工秦维舟一起去环山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拜望张永儒老先生。
张老今年83岁了,是一位老革命,八岁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四年,十三岁到保定某印刷作坊当学徒三年,1940年参加八路军,入编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一团(即赫赫有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团)特务营当战士,1941年春到抗大二分校第三期学习。在抗日战争中曾参加百团大战及数次抗击日寇的扫荡,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荔北、宜川瓦子街、西府、解放西安、解放兰州等有记载的超过八十次大小战役、战斗。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是从枪林弹雨中冲过来的。解放后长期在军部任职,1955年授大尉军衔。1979年离休。晚年以读书、练字为乐,关心青年思想教育问题。
2005年春,张老与学堂相识,对学堂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积极的支持。老人一生备尝艰辛,而人生信念劲节愈标,虽然晚年身体很多病(白内障,脑血栓,心肌梗等),但他坚强的意志、旷达的胸襟和深沉的情怀,每令年轻人振作不已。
是日天晴,风不大,但挟着寒气,让人缩神。下午3点过,我们快到老人楼下时,远远的看见张老已经拄着杖在等我们了。
————————————————————————————————
“等 死”
——老病生死的问题
你们来我很高兴。到我这家,进门一看,看到什么吗?有什么特征?东西都赶不上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东西。
我这从小的时候、十几岁就当兵,当兵打仗,跟日本人、跟国民党打仗,打仗以后,到现在老了,可以说是无能为力了吧,老气横秋,有点……我老了,脑子也不行了,我这有个特点,虽然脑血栓发作两次了,住了两次院,都是很重的、抢救过来的,但有个特点,我不像别人一样,别人脑血栓以后,脑子就不行了,我脑子很清醒。所以我跟他们年轻人玩扑克牌什么的,一圈下来他们出的什么、按什么顺序出的我都记得很清楚,血栓没有把我的脑子给破坏掉,这是一个很万幸的事。
这两个腿我都还能走,你看我走到我们那个活动室,每天我到那儿看报,来回路很长,走起来困难,我就买了一个小摩托,每天嘟嘟的就下去了。有人跟我说你不要骑那个,哪有八十多岁那么大年纪骑那个的呀?可我很轻松,我的手这个神经反应很灵敏,跟你们年轻人差不多。当兵那会儿时间长了,开坦克、开摩托、开汽车,开的多了,考这个驾驶证很容易,换别人不行,到这个年龄就搞不了了。
我从十几岁当兵打仗,打了……我登记的有八十多次战斗,这八十多次有好多是从死神那里捞出来,从虎口当中夺出来的,很不容易。所以死活对我来说,已经是置之度外,随他怎么去,该怎么是怎么,随便哪天死——昨天到活动室,一个老爷子问我:老张,你干什么?我说干什么、有什么干的呀,一个是老了,没事干,就是吃,这是一个,吃;再一个,就是等死了。哈哈哈哈,“等死”,就是什么时候死不管他,那是老天的事,对我来说无所谓,就是这样。所以心理很坦然,没负担,也不想吃好的,也不想穿好的,这衣服都是二三十年前做的,穿了二三十年的了,还在穿;家里也是这样,你看我家里,你到我家里一进门,看不到什么先进的、值钱的东西,都是破破旧旧的东西。
“严师出高徒”
——启蒙教育及其影响
我当年是这样,上学的时候不是个好学生,不好好学习,小时候,也不爱学习。哎,家里很苦,吃不上饭,在河北满城县寺角村。家里很苦,没饭吃,整天就……饿肚子,那时一亩地才打四十斤麦子,就不错了——现在一亩地打五百斤、八百斤,差几十倍——麦子没熟就赶快割下来吃,吃完了就过一天算一天,我就在那个情况下上的学。
那时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念了这个以后才学别的,没有学过太高深的东西。老师来上课,怎么办呢?他坐一个凳子上,我们拿书上前去给老师敬个礼,就开始学念。念对了,他就教你第二行。念完后老师还问说:记住了吗?记住了回去读去吧。一个一个地教,教完后,你拿了书起来再给老师行个礼。回去后就“赵钱孙李”地背。他也不讲啊,也不解释,他不管你这些东西,我们现在说的就是教死书本,他完成他的任务就行了,至于说这个字怎么用,他不跟你说,不管了。所以为什么我老是要翻这些书本,反复地看,现在翻来翻去的看?就是以前教的时候识字了,但好多东西并没理解,通过这么多年的生活,七十多年前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我上的课,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头脑里还有印象。古代的好多东西,你往深里研究,无穷无尽,没有止境。学习这些东西,你越学越觉得它有意思、有名堂,尤其跟生活结合起来,越体会它,越觉得有意思。那时候是讨厌它,不想念,不想念但老师打啊,怕啊,进学堂像进阎罗殿一样的。跨学堂门那一步,真是不想进去,但是老人逼着你去呀;到了那之后,就由老师管了,还是不由你。老师什么时候叫你走你才能走,老师不叫你走,你就走不成。学起来很苦恼。
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大字,每天老师到教室之前你先写一篇大字,也用字帖。你买的字帖和他买的字帖都不一样,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的没钱买字帖,老师写一篇交给你,你就照着老师的写。有一个人呢,大概是写得不好,他就把写的字给撕了,撕了装到兜里去不就得了嘛?他呢(把纸)带到厕所去了,结果老师解手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个字,那不得了了,这是对孔圣人的一种巨大的侮辱!被抓住了——现在你可以带着报纸上厕所,随便用,那时候可不敢!一个字,圣人的东西……你要“爱惜字纸”——老师双手一拍着桌子,问:“是哪个上厕所挟上它?!是不是你?不是;是不是你?”问了一遍,谁也不敢吱声。“过来!”第一个拉过来,用一个板子,“啪!啪!啪!”三板子下去,手就马上肿起来了。“回去!”轮着来,四十个人打一圈,每个人都打一遍,谁也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谁也不说,再打一圈。打到第二圈,还没打完,打了一部分后,有一个叫“张景清”的同学,同姓的,当年的老师我叫他大伯,张景清是我叔叔辈,跟老师同辈的,叫老哥子,这样打了他两次,他就不干了,他火了,就骂老师,夺了老师的尺子就往家跑,跑了老师就追,一直追到他家去,所以大家就“解放”了,不打了。哈哈……
挨打了回去还不敢给家里讲,家里与老师是互相通气的:你不好好学习,老师当然要打你了!就这样的。学习那时侯是很苦的。但是呢,也不能完全否定老师严格的要求。老师对我来说,启蒙教育给我创造了相当好的条件,对我后来的学习,到现在我的,还都是在老师教的基础上学的,没那些基础,我后来也、我现在……所以也很感谢老师当时打我们,小时候恨老师,现在大了知道那时候老师(好),所以我回家后有时候到老师家去拜访拜访他,并不恨那老师,老师教我们,打了也是应该,因为我没学好嘛,他是叫你学好啊,后来才知道。他愿望是你学好啊,“恨铁不成钢”嘛!恨你学得不好,打你是为了让你好好学。写那个大字,一笔也要写好;有一笔马虎了,一笔下来没写好,拿给老师看了以后,老师就打,用这么一把一尺多长的戒尺。所以后来慢慢地……
你一笔下来没写好,老师就要打你。那时侯就是以打为基本的要求方式,不是别的,也不跟你讲道理。打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没弄好,你的字没写好,或者你的字没写下来,这就是道理,没别的道理。
通过我的体会,现在呢我就给他们讲,老师要求越严越好,但是你不要打他,讲道理批评他教育他。越严越好,“严师出高徒”,这几个字我是体会到了,所以我跟孩子家长看法不一样,没有严师出不了高徒。我现在为什么……我就上了四年学,我们现在单位几千人,博士硕士多的很,写字能写过我的,还不多。呵呵……他们跟我说,你没上多少学,为什么能写好呢?我说我感谢我的老师,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起的作用,他教我一丝不苟,一笔都不能马虎,不止是写字,而且锻炼了我一种思想,做任何工作我都一丝不苟,我都不敢马虎,这个思想教育根子就扎得这么深,反映在各个方面,不敢马虎。现在孩子马马虎虎,他们做事情,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我很看不惯,我说不行,一定是认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你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这样子。老师这个思想已经贯彻到我的日常生活里面了。它起的作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且还对我的工作……最后自然就形成了这些结果。
当时的老师,如果说,您当时给我讲这个道理,你比如说,《三字经》里面,“三才者,天地人”……你给我讲讲古代的这些、三皇是谁?伏羲、神农……讲讲这些东西我就高兴了,那是什么东西都不懂啊,你要是用讲道理的办法来——他就不跟你讲道理,就是打,错就错在这一点了。要是用严格、严的办法,又讲道理,那就好了。应该用思想启发的方式。现在你们已经享受到这一点了,在学堂这样;我们那时候没享受这个啊,可惜就可惜这一点。
你看,这是我写的这几个(小楷),这样的写了很多。这一张,你看为什么成这样子呢(残缺)?这是废了。我写字,它错一个字,我都不干,写一笔坏了,我马上把这个纸割掉,重新来。我有一个字写错了,哪怕写了这么多,突然下边写了错字,一个字写错了,马上就不要了,全篇作废!纸没有了,再拿新纸,重新写。一笔一画都不能马虎,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对自己的要求。这跟老师的要求是直接起作用的。当时要没有老师那个要求,我现在不会这样。后来我打仗,打枪啊,打枪打得很准。为什么呢?也是这个问题。呵呵呵呵……
这个严格,“严师出高徒”,这个体会非常深。要是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我绝对写不出现在这个字来。一笔不行,我自己都要毁掉,得按老师的要求来;就是没老师,也像老师要求我一样。
工作也是一样,有些工作、现在学的些东西啊(没弄明白)……睡不着,半夜睡不着,一个事情没解决了,三更半夜、有时通夜不睡。为什么呀?就是总觉得这件事没做好。没做好的话,都觉着过不去这一天,第二天怎么也要要想尽一切办法补救、考虑这个事情。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一定要做得好;没做好,我就总觉着自己对不起这个事,非要认真想把他做好、拉倒——这是自觉的,不是别人逼迫的。基础就是老师那会儿逼的,逼我要往好做的,就成了现在这个状态,从写字到工作。不行,怎么办?要有一种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啊,而且是坚持到底的精神压到你身上来。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习的态度
从教育上来说呀,我的体会,经过老师们,我体会最深。启蒙小孩子,你脑子里都有些什么,我就这些是体会最深的,严格,坚持学习。所以到现在,我的孩子来了以后,他不好好学习,我就说他,我说你看看我,我八十多岁了,每天你回来以后,只要你一进我这房子,看我在干什么?不是写字我就看书,一天不闲着!学习一天,差不多有四万字。看报纸、书籍,一天就四万字吧。
我对我自己呢,是这样的,你看人家艰苦奋斗都那么过的。我呢,八十岁了,我也不放松,还在学。尽管是没用的,可能今天学到的东西,明天没作用,我知道没作用,社会上也不会请我干什么,我也干不了什么,但是在我脑袋里,我学一天东西,多一点知识,对我还是有作用的。我就联系到孔夫子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起来,学到的东西,哪怕晚上死了,也不遗憾。这是孔夫子的话。
所以说现在老了,是没用,我知道是没用,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也确实用处不大,你能干什么?天天生活,除了工作以外,除了吃饭,就等死?不能,是不是?还得想着奋斗。过去咱们奋斗过来,现在还在奋斗,“奋斗终身”嘛!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艰苦岁月
我读了四年多书,到十三岁供不起了,家中又增加了一个弟弟、三个妹妹,生活更加艰难了。父母只好叫我辍学,帮老人下地种田。可是靠天收成的那几亩薄田产量没法提高。父母无奈就把我送到保定,托人介绍到一家印刷作坊里当学徒(童工),这时我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当学徒,学印刷。学了三年印刷,刚要出徒了——出徒以后就要给工资、给点工钱了,前三年都是白给人家干的,给人家干了很多活。在当学徒那时候是很苦的,一天要我干十六个钟头的工作,那是很平常的,有时候二十个小时,甚至于连轴转,头天干到第二天,吃点饭,还得继续干,根本不叫你休息,那是很苦的。当时白天在这个案子上印刷,晚上就在上面睡觉,我裹个被子睡在上面,早上醒来一看,怎么睡在地下?原来从案子上滚下来了,就那样,摔地上都醒不了,累成那样子;等累得没办法了,就跑厕所解个手,等跑厕所里,蹲下去就睡着了,就累成那样!
当了三年的学徒,三年中除了每天吃他三顿杂合面窝窝头外,其他衣服、被子等用品都是我父母给的。到底三年我给老板创下了多少财富,只有天知道。我临走时老板给了我一元五角钱的河北省纸币,就算我三年的工资,实际上连回家路费也不够,这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只能买15斤玉米面。
刚要出徒,遇上日寇侵占了华北,我从保定回到家中,家中生活更难度日。只好又辞别父老外出自己挣口饭吃。日本占了北京以后,我在门头沟装过媒,挖过煤,抬过煤,用扁担两个人抬着,装火车,也是很辛苦。
就这样,因成年累月地负重劳动,我的右肩膀已经被压的严重变形,只要脱下上衣你就可以看到我的右肩比左肩要低一两寸。这就是我一生苦难留下的痕迹的一部分。
上学之前,家里生活条件很艰苦,后来上学,也很苦,当学徒、当工人仍然艰苦……老百姓吃不上,艰苦,当工人、学徒,艰苦,打起仗来那更不用说,艰苦,你看那个红军长征展览会(指“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展览”)……一辈子是苦过来,那么多磨难,活过来是万幸的。打仗那个时候牺牲那么多人……牺牲那是真的,人的牺牲是真的太大,就从我说,我当兵的时候,班里战士死的人,好多地方的。家里头、村里头都不知道这个烈士,有好多我给他们写信都不知道,有的现在还没找到,找不到。你怎么知道?没名字。还有的参军后,上午还不知道名字呢,下午就牺牲了。
打仗(抗日战争)那时侯那个艰苦……一年当中(我们)有三四个月都要在野地里睡觉,在山沟里睡觉,不进老百姓村子里面睡觉,都在青纱帐里面躺着睡觉。太冷了冬天太冷了,睡觉被子里面没多少棉花的,一个人被子里头说是规定给一斤棉花蓄在被子里头,实际上战士们也不要那么多,为什么不要那么多呢,下了雨淋湿了背不动,经常背的尽量减轻,减轻行装,所以我们那时候经常不打开被子睡觉,盖被子的时候很少很少的,被子都是垫在头下当枕头的。把枪一搂,头一枕,就那么睡了,地上铺垫点草就这么睡了,所以我们在外面睡觉。放哨回来以后,大家都在那烤火,所以我后来想啊,真是像那时候写的一首诗一样,火烤身前暖,风吹背后寒。确实是这样,烤过这边冷了以后再烤这边,就在那个环境下生活。
睡觉的时候不能进老百姓的房子,咋不进老百姓房子?老百姓房子啊……好多个村子,都被敌人烧光了,日本鬼子进来以后,到边区来以后,我们住的地方他每一年都要有那么几次扫荡,既然知道这个地方是我们住过的,老百姓一律遭殃!我以前看到良岗村(易县),这个村有一千多户人家,最后我们去了以后基本上给烧光了,都成了一片焦土。就是剩下来的房子,我们去了以后还有老百姓,里头还有年老的,家里有孩子,军队你怎么把老百姓的房子给占了呢?所以我们只有在野地里头生活,不敢住老百姓房子里去。
(因条件限制,关于张老回忆战争年代亲身经历的故事,学堂将以其他媒介另作刊载。)
……这样的战斗中,这么多年,我们的胜利很不容易。所以有首歌: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映照着烈士的鲜血,为了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他们在顽强的战斗不歇。我们祖国的胜利是用烈士的鲜血给我们铸成的。我很满足我现在的生活,虽然我现在也吃不好,我也不想吃那么好。晚上熬玉米粥,早上吃一个馒头就一点牛奶,中午就是米饭炒一个菜,我就觉得很满足。我们现在吃的这么好,永远不能忘记那些烈士们给我们创造的这些条件。如果没有烈士的英勇奋斗,多少人的奋斗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生价值观
(文革期间)那时侯有点思想,有点想法,革命,革命,打到自己头上来,把自己的国家……咱这不是反革命么,是不是?有这样的怨恨,但是呢,基本上这个思想啊,并不是自己就算了,不干了,还是想法把我们国家的政权巩固下去,不叫它倒台。不能放松,不能扔掉这、得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立场是坚定的,不管受多大的委屈。
“读诗书以自慰,作书画以消愁。开荒山以健体,种瓜树以解忧。
或奔深山采药观景,或下湖河捕鱼泛舟。不怕脏苦劳累,不惧日晒汗流。
以刚正不阿对人处事,不阿谀奉承低头乞求。
不和别人比阔比富,不跟坏人随波逐流。
宁愿一生贫穷、忍饥受冻,不以邪门歪道向富贵追求。
心烦时即多回忆往事,有多少战友身残掉头?!
要和忠良善士交朋友,并和阴险奸辈结冤仇。
一生以助人为乐,正正直直,走到生命的尽头!”(张老1967年所作《自律》)
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最严重的时候,67年,自己看书,看《古文观止》,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有一个启发,就写这篇东西。我永远读书,还要读诗书!当时很危险,我不管你,我还要看,我自己安慰自己嘛,我写书画,坚持写。
前几年我看到一个香河肉身的文章后,就写了一句话:我张永儒,一生不信神不信鬼,但我相信古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不报,时刻不到”,我七八岁上学,读一本书叫《名贤集》,其中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我一生坚持多做好事、善事,不做坏事,忠忠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正正直直地做人,不搞邪门歪道,我相信终会得到善果的。事实上在我的一生中已经有多次善果出现过了,还会出现的。那次看了,给我的一个体会,给我的启发,一个信念,做好事总是有好报的。好人得不到好报也许有的,我不管,做好事,尽我的本分。
我这个人呢,过去可以说一直跟着共产党走这么一辈子,多半辈子了,尽是为人民服务了,到现在为止,有很多事情,你叫我干什么事情,人家叫我,只要我能够干的,决不推辞!不要任何报酬,也不需要什么东西(条件),而且帮人家干好为止。现在都是这样,干了以后呢,助人为乐,心里痛快,就图这个。
两个传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关于当前思想教育
昨天晚上有看到一个《法制晚报》的一个报道,儿子杀自己妈妈,把妈妈杀掉了!我们有一个同志,在延安时候的一个同志——也是狼牙山五壮士(团)之一的,我们一起调到延安,后来退伍回家了,他家两个儿子,不让他吃饭,还把他房子给占了。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团的战士,打完日本,又到延安去保卫延安,最后落了这么个下场,老了没有饭吃,房子被霸占了。在我们老一代来说,不管怎么样,对老人我们是讲究孝的。我总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自己老人为什么那么恨?父母之恩父母之情哪去了呢?怎么就都忘了呢!所以现在不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行的,用孔子的思想教育下一代,从思想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你们搞这个义举,办这个学堂,我觉得很有必要。
你看我这个袜子,这袜子它破了,对,这是我自己补的。我老伴的袜子我也给她补的,它破了,扔了,可惜了。破了我再补,有窟窿就补,我不扔它。你扔了可惜了,我们现在这个袜子质量不好,穿两天,它就破窟窿,所以就是这样啊。缝,缝,缝,破窟窿就缝,一双袜子不停的缝……这是个为什么呢?这个思想也可以说是来自周总理、周恩来,我说我最崇敬的国家领导人里头,最深刻、最崇敬的人是周恩来……周恩来那个艰苦奋斗,那衣服补了又补,那么大的国家干部、国家领导,穿那个衣服,都是补的。——我最崇敬的是周总理,我说我就是一辈子,总理的别的才智没法学,我学不到、赶不上去,但是,这个艰苦奋斗这一点上,我可以学,完全贯彻这个思想,把这个精神,贯彻到我身上来!
现在这个问题啊,很危险,把过去的东西都忘了,都丢了。所以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走的是背叛的路,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想到这个地方呢,我很同情这个事(指学堂的事业),必须要解决,过去讲的有一句话叫什么,“技术上天,红旗落地”,倒了,红旗垮了。那是文化大革命时候讲的这个话,现在体会到还是很重要的。弄不好真要垮的,我很担心这一点。现在人的思想扭曲到这个程度,没有一天太平的,看报纸,学校一个学生捅了四个学生,在旧社会什么时候出现过这种情况?不可想象。
现在我跟你们思想很统一,不解决不行,解决办法是什么呢。用孔子的办法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收回来,“德”,“仁”,这方面去教育孩子,从小时候就开始教育孩子,我们小时候,那时候老师不是讲嘛,做好事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生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从小时候种下这个种子了,这是一个传统,从文化传统里边,中华民族这个传统;再就是我们的后辈,现在这个斗争的传统(革命传统),“艰苦奋斗”,这个传统——你要是不理解长征,几十万人到最后几万人,好多人死在路上,到底为什么?穿不上衣服,没鞋子穿光着脚板走,吃不上,吃草,吃树皮,为什么?我才讲那些东西(指抗战期间的故事),因为我们很靠近,我们抗战虽然没有吃树皮草根,那也差不多的啊,接近那个生活。好多次都没没有饭吃,我们好几天吃不上一顿饭的时候——这两个传统能把他继承下来。《名贤集》上有句话怎么说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还有《朱子治家格言》里“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些思想都是教人打基础,人必须要站在牢固的基础上。《名贤集》上写了好多这方面的。咱们大家都往这方面做,不就好了么?!就怕不……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寄学堂青年
我的体会,不管人这一生怎么样,一个人首先要有志,有志气。你们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坚持下去,你们做的这个工作很不好做,万事开头难,创业难。但是突破、度过这个难关以后,那可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总要有个好结果的。我相信这一点。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干什么事情我要干好干成!我现在年老了,我要年轻三十年,我要是五十岁、六十岁,我还要跟你们一块拼!一块干去!现在干不动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现在的状态。
奋斗是不容易的,你看抗日战争打日本打了几年?不容易。红军,你们看了,不容易。中国革命上百年,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多少年?打那么所年,受苦受难,死那么多人,成千上万、成千上万,一批一批的,一代一代地打下去,多么难呐!这个创业呀,打到现在真不容易!中国人民到现在,有吃有穿,全国人民富起来了,别人也不敢欺负我们了,很不容易!这个创业不是经过了一个人,而是几代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后打下来的结果。无论如何,咱们青年人一定要保下去,继续奋斗下去,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干下去!《弟子规》上说“流俗众,仁者希”,这个思想工作不好做,还是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革命的艰苦,你们现在教育青年人、教育下一代,努力奋斗,可以给后来人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
“松柏精神。”
离开张老家,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脑袋里忽然冒出这四个字。
还记得05年春,张老从环山村骑自行车第一次来到学堂时的情形,他坚持称呼我们这些年轻人为老师,而自己则谦称“学堂学生”——然而他1979年离休的时候,我还没出世呢!
还记得张老在参加学堂周末学习时,谈到早年学《名贤集》的记忆,又说到“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问题,的确道出了旧社会的一些现实,但作为警句教育孩子的不合适,不如用“志短人穷,马瘦毛长”的好。
张老抄写了许多的“劝学警句”,都是历代的名言,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不经苦中苦,难得甜中甜”等,大家耳熟能详,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这都是他用一生经历锻炼过来的,读来仿佛看到文字后面的血肉……
整理这次访谈和有关张老资料时,我们几位未得见张老的义工,都产生了欣慕而想见其人的心情。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生命,就有这样孕养和感召的力量。
松柏长青!
录入:宋云芳、何正军
整理:江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