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平——《风雪兼程为参禅 修心养性初窥探——2007年元旦赵州柏林寺所见所思所得》

2006年最后一天,我随一耽学堂部分义工,乘车前赴河北赵州柏林寺参禅修学。尽管对佛学神往已久,一直心存虔敬与膜拜,但总觉得自己尘心太重,欠乏慧根,加之对佛门了解不深,总被一些表象迷惑,似与佛门无缘。虽然也曾以到此一游的方式到过一些寺庙,但从不敢敬香诵经,只怕不懂规矩,亵渎佛门。因此,到寺院里修学于我,尚是第一回。

一、关于行程

因风雪之故,火车晚点,待到得石家庄南焦客运站已是晚上八点多,万家灯火却已无法找到去赵县的车,正当彷徨之际,获悉寺里已代为联系车辆,心里顿时安然。途中估计恐怕得十点多才能抵达,只怕难进山门,打扰师父们养息,兀自忐忑。谁知到得寺门,却见一师父披着雪氅伫立风中,显然已等候多时。一见我们,并无初次见面的客套寒暄,很自然亲切地领着我们往寮房里走,一路还不停地用手电筒提醒我们注意台阶雪地。风雪凛凛,古柏回廊,顿然觉得恍若进入古画意境,仿佛浪迹多时的游子雪夜回归家门。

二、关于早课

凌晨四点半起床于我,印象中也是头一遭,奇怪的是却很自然,毫无困意,似已熟习多时。早课的规矩懵然不知,唯有留心观察。师父们所诵经文很陌生,也听不太懂,只觉得似能抚平心绪。手持经书,凝神细听,也勉强坚持意念跟随。后来领队小唐介绍了一下早晚课的内容,第二天、第三天就好很多了。

早课中僧侣居士们的诵经声绵绵不断,此起彼伏,间之以钟鼓、引磬、木鱼,仿佛形成一个巨大的气场,让人不由自主地心无旁骛,气定神闲。而那祥和明净、慈悲睿智的五佛巨像,更让人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三、关于信仰

方丈明海法师在忙于筹备禅七及其它事务时仍抽空与我们座谈。当听到他说“成功其实有捷径”时,我愕然,因为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随即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成功的捷径即为信仰,信仰是人类智慧的总量,是前人积累的财富,找到信仰并坚守信仰如同直接把灯泡插入已架好电网的接头,而不是自己生产灯泡、架设线路、设置发电;亦如同直接继承千万遗产,而不是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

这种说法一下子触动了我。都说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信仰的一代,原因在此不去细究,因此很多人精神空虚、颓废萎靡,或者一遇挫折打击即崩溃抑郁、怨天尤人。而信仰犹如指路明灯,人们随时可以在它指引下找到心灵依归。其实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为什么那么多的高僧大德、圣人智者都信仰佛教、都弘扬佛法?想必自有其博大精深、令人折服之处,只是自己慧根未够、境界未达而已。由此看来,明海法师的说法还真于我心有戚戚焉呢!

四、关于自信

“坚守”+“行动”是培养自信的关键所在。我们总在不断地做着各种计划,但有多少能真正实现呢?也许正是这些不断失败的计划在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因为内心最深处居住着我们真正的主人,他在默默地但却强有力的判断着我们的举动,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要坚守我们的发愿,哪怕是多小的发愿,坚守之、行动之并最终完成之,这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对自己的肯定,并促使我们审慎发愿,从而提高自信。反观自己的一些经历,确实如此,这又是佛法对我的一次提点和警示呢!

五、关于正信与迷信

当然,我想明海法师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要信佛,而不必修行参悟。若只是烧香拜佛,一味要求菩萨保佑,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奉行佛法要义,无法与别人和谐相处,甚至为害一方,这只是无知者的迷信。佛教尤其是禅宗,其教义都佛化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切莫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起码你自己心知肚明,良心自会判断。所以别说发多大的宏愿,先从小事做起吧。小到不浪费、不闯红灯、不迟到等等。须知灯泡不维护也会烧掉,万贯家财不维持也会败光。修行在日常一举一动中,参悟于生活万事万物里。明心见性,此为正信的佛教吧。

六、关于自助与助他

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助人而乐在其中呢?不知道别人怎样,我自己很愿意也很喜欢帮助别人,但有时若受助者处之泰然毫无谢意,我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有时则似乎过于热心,颇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有时则因为自己无法帮助别人而懊恼不堪。我也已经察觉到了这些情况,并在寻找方法调整心态。

明海法师、明影法师和风细雨般的话语犹如当头棒喝,让我顿然开窍。一来助他而期望回报(尽管非物质回报,但求取谢意也是一种回报),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是对规律的一种违反,是把自然想得过于机械简单;二来助他其实是助己,成全他人其实是成全自己,应对他人愿意提供机会让自己帮助而心存感恩;三来换位思考,关心过度(包括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会给别人带来压力,效果适得其反;四来我非佛,能力不够纯熟自然,也是一种规律,正因此我须修行提升。明海法师在禅七前对僧侣居士们说,“修行要精进,但不要上火”,诚以为然。

七、关于出家与避世

过去,由于受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口传舌误的影响,总以为出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毫无选择的选择。或受情感打击、或因家境贫穷、或为逃避乱世,甚或为逃罪获庇,凡此种种,不一而举,总之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被动与消极。也是因此,对佛法在虔敬之余总有些须疑惑。

但这次近距离接触,却让我大为改观。明海师、明影师、明瑜师、崇全师,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积极追求。他们都是主动出家,真正是为佛法奉献青春与智慧。尤其是他们一方面修禅参佛,一方面积极投身社会事务,例如明年上半年要为河北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筹办大型募捐活动。也许正是这种积极主动,才让他们如此的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向世人展示了出家不是消极,不是避世。

这次柏林寺之行三天,时间不长,却有很多第一次,有很多触动,有很多感悟,也许文字言语无法表达,但我会慢慢回味,让心灵慢慢沉静积淀,让自己在佛学路上且行且修且悟。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思悟,接下来我想谈谈对本次活动组织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万分的感谢。感谢学堂组织了这次活动,感谢小唐在活动中的各种努力和付出。因天气和节日缘故,活动中变数很多,但小唐都带着大家一一解决,尽管风雪瀟瀟,路途迢迢,但大家都收获颇丰。

其次是一些建议。

一是把通讯录与行程安排一并提前发给大家,方便大家尽快熟悉团队成员,增加话题增加收获。

二是根据成员特长,提前安排人员协助行程事务,如帐务安排、人员联系等,毕竟团队出行,人多事杂,小唐一人精力有限,容易顾此失彼。可以充分发挥成员特长与积极性协助处理。比如此次陈斌大哥,经验丰富,处事沉稳,在联系回程车辆时就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三是领队或协助人员设置手机群发,加强通讯联系。由于众口难调,各人兴趣点不一样,自由活动期间难免各自分散,集合时仅靠一两个人去找效率不高,柏林寺活动范围不大还好,以后的活动建议以短信群fa,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获悉最新消息。

最后,还是感谢,感谢学堂,感谢小唐,感谢刘姐,感谢柏林寺,感谢明海师、明影师、明瑜师、从泉师、严一师等等师父,感谢一路同行的各位义工。祝愿大家都一路走好!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