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09年第十二期

导读

1、总干事近期活动行程及相关感受记述

2、三则简讯

3、辽宁省中医学院高校晨读青年近期来信及总干事回复                                                         

…………………………………………………………………………………………………………

总干事近期活动行程及相关感受记述 

1.919——921受邀参加“中国文化促进会”在浙江宁波镇海举办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论坛”。

 

  

参观宁波庄市“叶氏义庄”(叶澄衷(1840-1899),宁波庄市人,著名的宁波商团先驱。义庄即义学。

        相关感受记述(摘自总干事《节日、草根公益和晨读运动兴起》)

①生命是一条流动的大河,世世代代,永不停息。  

②上天有好生之德,生生不已,生生无尽,无尽生中久久不息,经过历史的漫漫长河和一系列社会形态的发展,终成蔚然人文之大观的文明世界。

③诸神的狂欢,凡俗的洗礼,人之福预备要降临,苦难将获代偿,怨恨可以化解,世界图景焕然新貌,童贞赤子的净化和人性之尊严再次予以确认——喜悦的节日实为万民所期待。

④节庆、礼仪和祭祀,这向来都是分不开的。“人文化成”赋予自然界“人的意味或者一种有生命力的内涵”,时间之流(有意义的世界)遂有开启,进而通过仪式(生活即仪式,仪式即生活)确立“人的位置”,并试图去寻找更为广大终极的见证安住——由此即引发类似宗教情感的虔诚和教化的需要。

⑤中国文化以“祭祀”为心理原型。“祭祀”特质主要即在其“如始如终,如终如始”之“念始终典于学”(《礼记·祭义》)。这也正是两个序列——自然的序列和人文的序列——心理同构的注释。一个农事劳作,一个人类自身繁衍,食物、大自然的周期律、性、生命的传递和伦理自觉等自然而又充满生气的组合在一起(如春种秋收——春祈秋报——春禘秋尝等),循环往复,兴替更始。

⑥古人以节令即节日。譬如古时以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八节,后分为二十四节,而“二十四节,各有教令”。(《史记·太史公自序》)节日,有着很具体的教化功能。

⑦节日的作用,在社会心理康复,有关“自我唤醒”。所有真正意义上的节日,都具备“传统”和“集体”的描摹纪事。可以说,节日是一个社会、文化、民族的“心理共点”。

⑧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与重建将经过四个阶段:1民族记忆2共同情感3默契和共许4生活共同体

⑨像古老而各地通行的做法那样,把食物奉献(神祗),互相的馈赠,或者一起分享;“神圣”就在其中——虔诚、感恩和共享——这也是节日的基本人文元素。

⑩语言只为祈祷、赞美和歌颂,真言的声音永恒常驻,言说即成现实——“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11节日,是一种有人文意义生活的节点,关乎着人的生命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在常态与非常态之间。节日之中,有礼、有文、有乐。要之,必有生活之安定、生活之自主、生活之趣味,才有节日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民众的新风俗。

 

2.923——926受邀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四届会员大会”。

 
人民大会堂小会场

      相关感受记述

    “有关中国文化的义理阐释”现在已接近极限——语言概念的束缚、有活力的文化社会实践的困局和个体生活体验、实证的有限性都是一个原因。

    突破“偏执理智”的语言概念和毫无内在精神运动的“排比和罗列式的简单知识”,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阐释工作中刻不容缓的要点;

    学界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全体社会的生活实践和每一个体的生活实践,中国文化的未来才能有所发展。

    对于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对于这种“文化+公益”的基层文教扎根工作,各界普遍有了一种深度认知,即作为文化事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

    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代表国家接见,并且发表讲话,从现代社会思维的角度对古老的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大量实用性的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阐述,这种表达回应了现实的需求。

    贾庆林说,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作出的思想和文化上的杰出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纪念。儒学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思想学说的主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支柱与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和进步,对于中国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儒学也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东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民日报 》(2009925日)

    贾庆林强调,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儒学,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日报 》(2009925日)

 

3.926——929受邀参加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

相关感受记述

①“人之生也直”——成中英先生的精彩演讲也是曲阜民众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②傍晚我回到已经静悄悄的万仞宫墙散步,看到一群中年家庭主妇伴着音乐自得其乐的跳着现代健美操,欣然一笑。

③参会者与整个济宁、曲阜的各级官员及社会显贵蜂拥而至观看《孔子》大型乐舞。街头戒严,武警值勤。独澳门人文科学学会的邓思平先生一人驻足街头,看百货店门口市民的舞台选秀活动。我们第一次见面,却是“老朋友”,学堂多年来办公人员行礼后诵读的黑皮小本《孔子语录》就是邓先生所编印。

 

 

4.109——10日受邀参加香港孔教学院举办的“2560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

相关感受记述

①这次祭孔活动整体感觉并不好,虽然有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莅临到会。

②这可能和香港的城市氛围和文化精神有关,像是一场自助式的自娱大party

③在大陆,对于儒学,正有许多“社会和文化的新贵们”要搞成所谓的“儒教”。

 
和秦鸿合影(在香港油麻地诊所)

④友人秦鸿先生其实有六十岁了,香港本地著名中医师,擅针灸,曾经资助学堂公益。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中医,一方面主动做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工作,内地中医学人应该学习,因为中医是传统文化的“活体”,做好中医,同时尽己所能地参与到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工作中来。

 

5.1011——1012在广东深圳与义工座谈。

 
在深圳东湖公园旁边相聚(左一 邓晶  左二 罗海珍 右一 郑旋凤)

相关感受记述:

    深圳有自己的特点。年轻,外来者多,节奏繁忙。开展一线长期公益并不想当然。

    赞扬深圳可爱的义工!在许多人还慌慌张张的四处问、四处跑的时候!

    见到《晶报》庄向阳,又去深圳大学看了看,几个哲学专业的研究生。青年读书所得不在高低深浅,但以求真实为要务。

    这次深圳住两天,落脚在深圳警备司令部。晏主任湘西人,率性亲切,98抗洪他在一线,英雄的李向群就出在他的那个师。

 

6.1018在辽宁沈阳与义工座谈。

 

沈阳义工(左 刘冷艳  右 周宇)

相关感受记述:

深秋雨夜,寒意袭人,我们三人相聚在东北大学南门路边的小饭馆,畅谈人生路上的感受,探讨古来先行者的学问,几碟小菜,两瓶啤酒,思想的交流渐渐走到微妙的地方,杯停箸落,到后来只好请店家回锅重热,再饮一杯。

关于刘冷艳和周宇,不多说,相片上有。走的时候,冷艳执意回住处取来雨伞送我带上;从城南到城北,我出生并且生活了十九年的故乡,多么熟悉、多么悠长的路……

 

7.1020在辽宁鞍山与义工座谈。


 
和闻俊生在鞍山市教育局合影

 
鞍山义工

相关感受记述:

    义工就是小火苗,不在论大小,指的是纯度。

    深山夜行,一颗小火苗,其实就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做公益,有的人是当作办一件事情,有的人是当作挥洒一种激情,而有的人则是当成了自己生命的本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耽学堂的义工就是这后面的一种人。

    鞍山晨读组织严谨,工作有序,有鲜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点,而且各晨读点的义工骨干都怀着满腔的热情,所到之处,如同温暖的春风,大家齐心共力,真是应了那句话——“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中国文化今天要走“群众路线”。挨家挨户做工作。共和国的人民有这样的传统,有这样的优势,发扬它、实现它,将产生巨大的效应——一个民族的心理解放。

    避免繁琐主义,不走精英路线。

…………………………………………………………………………………………………………

三 则 简 讯

一 法国友人柳渝发来图文,介绍她在法国多年生活后的教育观察和中西文化思考。

  

“我到学校的断墙边照了两张相,一张在校院内,一张在校院外。断墙要倒塌了,但人们珍惜它,舍不得放弃它,正打着手脚架在维修。校院外的那张照片,近处有座小教堂,远处是亚眠(Amiens)中世纪的大教堂,也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的教堂,记载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曾经看到过一张难以忘怀的二次世界大战时亚眠的照片,亚眠是主战场之一,整个城市几乎被德军炸成一片废墟,唯独剩下那几坐古迹孤独地耸立在那!”

~~~~~~~~~~~~~~~~~~~~~~~~~~~~~~~~~~~~~~~~~~~~~~~~~~

二 受邀请,学堂办公室委派总干事临时助理刘艳山、刘振海出席了109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中心(筹)在北京共同举办的“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

 

~~~~~~~~~~~~~~~~~~~~~~~~~~~~~~~~~~~~~~~~~~~~~~~~~~

1016日,学堂义工受邀参加“中华吟诵周”活动,图为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欣赏诗词吟诵后部分义工合影。“中华吟诵周”是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支持下,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筹)联合主办。

 


…………………………………………………………………………………………………………

辽宁省中医学院高校晨读青年近期来信及总干事回复

(一)来信选读

……我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科协的负责人之一,我们协会成员组成原则上是大四、大三、大二、大一人数比例相近,故而承接问题不大。就晨读方面,资料主要还是医学经典,适当添加一些《孟子》和《老子》的内容。我们社团内部也开过一些小型的茶话会,大家也认为读一些国学确实大有益处。然而,参加晨读的同学多半只有三分热度,激情有余而热情欠缺,能坚持一学期的也就固定的10余人。我们知道读国学的好,我们更想把这种好介绍给更多的同学们。请问,我们该如何着手呢?此外,我们协会校内活动比较成功,然而,很难迈出校门,走进社会。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呢?恳求指教,不胜感激!

(二)总干事919日回复选读

来信看到。

    你提到了两个问题:1校内组织的影响力或者效率的问题;2走到校园外的问题。

    关于1,希望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是否大学生懒床?是否缺少凝聚力的领读人?是否宣传不到位?是否大家的晨读需求是不同,来了又走,主观和客观都要分析?等等,结合本校、本社团,找原因,一条一条,可能有很多条,其间大概的比重怎样?

    另,既然中医大学,很多的晨读益处可以谈的更深,从中医养生、从音声诵读、从呼吸形体意识、从生命与时的契合,等等,早起早读书,读原典,到底怎样好,角度很多,根据需要,深入发挥,找老师,自己也谈体会,有深度体验的老中医。

    晨读很简单,也很不简单。组织工作、社会工作培养我们做事能力、感觉能力,而深度内涵的引领和拓展培养我们的体认、体证、体知的心性修养能力,这两个方面二而一的关系。社团骨干或者领读人员应有这方面的明确认识。

    关于2,我是沈阳人,离咱们辽宁中医不远不是有个北陵公园吗?记得湖边有时看到有老人家经常唱歌或者健身。其实,有人的地方,有天有地的地方,就是我们做工作、做功夫的地方。低处有道,心要平。现在学堂各地经验可以证实,老百姓是普遍需要、普遍愿意参与的,那么,我们怎么和人说,谈话怎样宣传,这是我们的事情了。

    以上略述,供同学们参考。我印象辽宁中医的晨读有一年半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问题是正常的,总之要思考和实践,至少要尝试。

    我的一点体会,我们的事业如果在哪里碰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精神原点,回到志愿精神义工精神,我是这一条。

      十一要到了,学堂一张纸诵读有《毛主席诗词选读》和《中秋赏月诗》(103中秋节),要不要到公园试试?请大家商量办。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