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海
今年十一国庆节长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逄飞带领的“一耽游学团”,赴贵州龙场“阳明精舍”进行民间游学活动。
十月二日早晨到贵阳在贾经理处吃过早餐后,我们分乘两辆面的向龙场镇出发了。大概一小时后,汽车拐上颠簸的山路,车窗外不时掠过农庄、稻田、树林,还有放牛的娃娃。这就是贵州吗?总感觉和来之前想像的不一样。正在眺望思索之间,车子嘎的一声停下了,待我走下车,隐约听到前面的人喊:“到了!”可我并没看到想像中的书院啊!直到我走下前面的陡坡后,才看见一片竹林后白色的山墙和门楼,山墙顶上挂着墨瓦,很古典,令人一下子联想到书院,门楼却很普通,是农村常见的那种两扇对开的木门楼。走近了看清门楣上的横匾:阳明精舍。真的到啦!我的心里不由地一阵激动,这时里面传来狗吠声和问话的声音,赶紧走进庭院,便看到前面的人已经提着行李沿着石径向庭院深处走去,一只矮矮的白灰色的狗(后来知道叫点点,并且成了大家的好朋友)跟在人后,并不时吠叫两声。记得最先看到的是范老师,非常的和善,热情地招呼着大家,不多时,蒋庆老师也从后院出来了,比《公羊传引论》的照片里稍显清瘦一些,精神非常好,穿着灰色的褂子,与大家热情的招呼着。
接着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住所,安顿下来以后,再次集体到奉元楼的幡经阁与蒋、范二位老师见礼。寒暄过后,蒋老师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起中国书院的历史及近代的兴废,在中国已经中断八十多年的民间书院游学活动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重新恢复了……
二号下午蒋老师讲阳明精舍的兴建,游观精舍内外景,讲解飨堂牌位,匾牌楹联;
三号全天安排问学问道;
四号上午凭吊阳明先生圣迹,下午回来布置飨堂;
五号上午在复夏堂行祭圣贤释菜礼,下午向来访的贵州大学老师问道请益;六号本来没有活动了,蒋老师不顾腰痛又领我们去爬山。
这次游学活动内容丰富、时间安排上也非常紧凑:学堂成员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洗漱之后集体读诵《大学》、《论语》,吃过早餐后开始一天的活动,晚上常常是十一、二点才睡,时间感觉很紧张。大家多少有些疲劳但每个人内心又始终充满兴奋。就是这短短三四天的求学问道,每个人的收获简直不用嘴说从每个人脸上就可以看到。我自己身在其中聆听着蒋老师的教诲,也时时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从蒋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大儒的理想和风范。
在书院的日子是美好纯洁的,有一天晚上将睡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书院的日子,使我们这些终日混沌于尔虞我诈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有机会释放掉所有的虚伪和贪欲,反省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中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什么?
转眼间离别的日子就到了,大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这天上午,我默默地爬上书院对面的小山,再一次仔细凝望眼前的阳明精舍:它座落在群山之中,面向东方,迎面是银盘山水库宽阔的湖面,四周是林木茂盛的山峰,书院白色的山墙顺着山势迤逦而下,院子里绿意盎然,楼台屋舍分布其间,气势宏伟的“奉元楼”矗立在中间位置,整个建筑群古朴自然、落落大方。我想:就是面前的这个地方,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起点。当中华大地遍布书院学堂的时候,也就是儒家文化复兴,东方文明复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刻!
200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