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历来崇拜“先行者”,因为自己不能,所以心向往之。每个人和一耽的缘分,若说故事都可能有一车那么多,因为来到一耽不是个偶然。从我个人而言,来一耽听讲座三次,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的积累,也没有省思,曾蒙《老子》五千言救命之恩,一念相感,跑来了一耽,受祖宗教化之恩而未报,总觉得坐如针毡啊。一颗心套着一身臭皮囊,就是想做事!
一耽的第一次讲座让我着迷,逄飞所言,挺让我感动,虽然谈了很多行而上之道,但他的人生,他的理想,他对生命的觉悟,都隐约其间,好在这样的方式不至于让我感动的西历哗啦。我确信有生活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文字,不假思索,不予粉饰,而且我能够体会,逄飞已经找到了人生真正意趣所在——“奉献”,颠簸不破啊。我之所以选择来到一耽,也是希望“觉悟引领奉献”。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孟老夫子了不起,我是“死”了一回知道了还有这样的道理,当我的思想经历了重生,便深知“放心”是何其难为。“慧可断臂而求安心之道”,现在多少了解了二祖他老人家的苦衷。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竞争顽固的统治着整个世界,人类不论是物质的生活,还是科学的生命都无限的追逐和攀援,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好像一个又一个的坟墓,心灵的自在祥和就这样被关在了坟墓里。哈哈,我还算幸运,行将就木之时,一念回机好歹把自己拉了回来,从前的垃圾变成了珍宝,从前的忽略变成了重视,我是从心底里需要“智慧的给养”,传统文化和佛学思想打开了我得心,从此我感觉我得生命活过来了。真不希望孩子们未来是如此无奈地走上这条寻根的路,可是这种无奈决定是今天明天每天都会发生地事情。儿童经典读诵从孩子抓起,这是个好消息,我辈青年直心承当,做个铺路石子也是好的。所以这份工作甚至可以称之为事业,是值得用一生来期许和奋斗的,因为这一点,我向逄飞致敬!!!!!!
对于自己能否在一耽一线的教学方面做些什么,自己有心,不知道客观条件是不是允许,看这次义工的报名,中科院恐怕就只一个我了,我想不论最后是不是有条件走上一线的讲堂,我都希望能为一耽继续做些什么,打打杂工,或者发发告示通知的活我也愿意去做,只要一耽能够发展越来越顺利。除此以外,我还有个愿望,我希望能够在学堂的帮助下在中科院青年公寓这片未开发的地方,也能寻找到一群文化担当的传播者,因为中关村一带的小学中学颇多,如果中科院的年轻人也能够加入,将有更多的学校的孩子享受到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另外对于学堂的发展,我想是不是可以扩大范围,不仅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播上。一耽曾经走访甘肃天水,那的家庭穷困,那的孩子没有书读的很多,我曾经和甘肃的孩子通过书信,觉得那孩子稚嫩的笔下漫溢着苦涩,让我的心揪在一起,他的文章中很多的错字别字,他们没有书本打开他们的心灵世界,但也好在城市的奢靡没有污染他们心,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借助一耽文化传播的旗帜,在中小学开展一些联系城里与乡下孩子的爱心交流活动,让城市里的孩子把他们不再需要的书本捐赠出来,由一耽学堂在山区的小学建立小小的图书馆,好像北京这的中小学也有过这样的活动,但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我想本着一颗做事的心,能做就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个社会的参差不齐需要我们这样的公益团体进一份心力。
很喜欢南师的一句话: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愿与学堂一起成长!
郎显宇
中科院网络中心
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