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耽学堂招聘教儿童诵读经典的义务老师,一看到广告,我心中便跃跃欲试。古文是我的爱好,天真烂漫的孩子,又是那么可爱,我对做老师很有趣,还有一定的经验,一想到这些,我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迫不及待地报上名之后,便被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培训”。在清华附小,听那几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娓娓而谈,听着孩子们的轶事,不禁莞然,心想:对这些孩子只要有耐心,细心照应着就好,其它就不会很难了。一套“培训”下来,我对正式上课更加迫不及待了。
时间确定下来了,是每周四下午一点半,地点确定下来了,魏公村小学,对像确定下来了,二年级一班的小孩子们。
见过我的“学生”和他们的班主任。我便一直考虑讲课的内容,设想了无数次热烈有序的场面,终于完成了第一篇教案。四月十二日,我既紧张又兴奋的第一堂课终于来临了。
经典导读应是春风化雨吧,我想。于是一进教室,我就做出一张无比温和的脸——小孩毕竟是小孩,应该很好“对付”的吧,我是这样认为的。可事实证明我太“轻敌”了,孩子们的反应是很热烈,可是秩序……
我自我介绍时,刚说了姓氏,下面立刻转向一个男孩,指指划划地笑起来。原来他与我同姓。这有什么可笑的呢?费力使他们静下来后,我让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再背一首诗,好让我看看他们的水平如何,头几个还算顺利,他们还能安静一点,可没多久,下面就“嗡嗡”一片,我只得一边对背诵的孩子点头赞许,微笑表扬,一边做着保持安静的手势,中间又不得不停下几次“打理”纪律,这一部分总算进行下来,40分钟的一堂课过了近30分钟,剩下的时间里,复习了几首学过的,练习了其中一首不熟练的。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上课前我才得知不使用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我又没有他们手中发的教材,没办法备课,写的教案也得全部推翻我“凭着”一堂培训的“成果”借着以往“经验”热热闹闹地结束了第一堂课。
那天,我终于明白了讲课也是一项相当沉重的体力活,年复一年如此劳累的老师,是多么伟大啊!我只经历了一堂课,便浑身虚脱,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而且,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由于没有教材,无法写教案,每次上课我都先安排孩子们背诵上堂课的内容,在这几分钟里迅速收搜这堂课的内容,并以提问来引导他们想我要他们想的。这一过程还算有点“天衣无缝”。)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在谒力地讲,而孩子们却各玩各的,仿佛我的课是“解放”课一样。只要我说“大家一起背”,他们还听话地一起拼命地‘喊’,只要我说:“那么老师讲……”,他们就会和我同时开口。对于纪律来说,我已经没有可说的了。
从开始上课,我便一直在想,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吗?
其实还有更多让我无法忘怀的。
在每学一首新诗前孩子们好奇、渴求的眼神;背诵出一首新诗时,孩子们骄傲的表情;得到鼓励时,孩子们欣喜满足;分组比赛时,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努力表现……这一切的一切可爱之处,都让我无法忘记。
八堂课,我教会了孩子们的八首诗,孩子们教我懂得了更多。
在教《竹里馆》这首诗时,我尝试了这样的方法;把每一句诗描绘成一幅图画,四句联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诗人在月夜中短琴低唱,让孩子们尽力想象这样的图画,再慢慢打诗中念出来,背出来。这样记得很快,效果也不错。这是我所得的最大的经验。另外,用小故事、小寓言或小话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不会坚持多久,所以耐心很重要:千万不能发脾气——对小孩子。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太辛苦了。我的经历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教师的含义,不仅意味着付出,更有一份沉重的责任,我想最大的成功就是坚持下来自己的工作。
从报纸上了解到经典导读工程,心中为此雀跃不已,看到一耽学堂取得的成功,我真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在我教的小学生里,据我所知,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周背会一首诗,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看来家长早已对孩子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听说晨读准备在社区内开办经典导读学堂,这是应需而生,一定会大有成就的。我衷心地希望能再服务于此。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感触颇深,真心地希望再做些什么,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汪潇涵
200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