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如下: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由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以上总纲细化到各个学段(1――2年级的第一学段,3――4级的第二学段,4――5年级的第三学段)的目标均分为五类: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习作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学习
其所不同者只在于每一项内容的逐步加深和形式的逐步多样,而总目标不变。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五点要求来看看一耽学堂所设置的小学经典启蒙读诵系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或者配合了小学的基础教育:
一、(1)根据1998年至1999年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进行的『儿童读诵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绩相关实验研究,此种教学内容的儿童读诵在识字量方面有明显和快速的成效。上海宝山实验学校和延中小学的二年级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十个月的读诵之后实验班的识字量比对照班高出144.17个,达到1088.41个,采用学校原有教学的对照班至少需要四个月才能赶上实验班的水平。
(2)根据辽宁姜兆臣校长十年教学实验,采用与《三》、《百》、《千》音韵相近的语文教学方法,两年即可达到原有教学六年的识字量。此项研究成果已成为国家教委研究课题。
二、(1)儿童经典启蒙读诵词汇大量而丰富,内容高度紧凑浓缩,文字组合多用简练短句,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隐藏着宽广的想象空间,无论默读或诵读都能促进小孩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其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潜力会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得到全面锻炼。 (2)儿童经典启蒙读诵教材内容具有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在阅读理解当中,易于进入语境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对字词句的动态理解。
(3)儿童经典启蒙读诵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声调和节奏感,可以实际操作,同时其内容具有情感化的特征,对理解能力的加深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足而必要的准备条件。
三、在平时习作当中,诵读内容许多平易的和生活化的词句,可以成为简洁的论点和有力的书面语言辅助。经典读诵教学内容本是就是规范通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话语系统,对于小学生的书面表达练习,无论是在细节描写还是在整体把握方面都是小而全的例证。
四、(1)儿童经典启蒙读诵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史为鉴,有许多具体而生动的事例,用事例去说话,是口头语言的主要锻炼方式。在这一点上浓缩了历史精华的传统文化,給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口头语言的熟练或者得心应手,就在于进入语言系统的自然而然的变化之中,纯现代的白话语言同样也是从古文、从更短的三字一句或者四字一句韵文似的口头短语演变而来。(2)儿童的读诵过程类似念唱的过程,学话说话唱话,这是语言的最佳锻炼方式。口语是其他语言能力的基础。
五、在加强综合性学习方面,由于儿童经典启蒙读诵内容所涉大都与生活相关,与为人处世等基本的道德伦常发生关联,是小学生身边的可以共同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有利于激起好奇心,促使大家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和总结能力,有目的地去收集资料,区分整理。
根据清华附小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诗文读诵和启蒙读诵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以《中小学古诗文八十首》为诗文教学底本,另外一方面以《三》、《百》、《千》和四书为启蒙教学底本,两种教学内容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按六年跨度十二个学期来全面实施。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正气歌》;
第二学期:《百家姓》、《弟子规》;
二年级第一学期:《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
第二学期:《声律启蒙》;
三年级:《大学》、《中庸》;
四年级和五年级第一学期:《论语》;
五年级第二学期和六年级:《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