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堂的理解
很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学堂并有幸成为义工的一员。而在通过几次培训及讲座之后,我对学堂表象的认识逐渐上升为感性的、严肃的。
首先,从报名义工的出发点讲,我也许不像其他人那样明确:最初只是想充实一下大四生活的空闲时间。然而当我听了总干事及一些老教授的演讲后,真正意识到:童年是人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潜移默化,对其一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学堂无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是利国利民的民族思想教育的推动者;是端正人格、陶冶人格的大教育者。正因为如此,我也懂得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想象着自己将有机会在孩子的心田里埋下一粒种子不由地倍感神圣。我也希望通过学堂老师的启发,自身的努力及其他义工的帮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前三次的培训中我只参加了两次。这两次使我获益匪浅。第一,受到了浓重的传统文化的气氛;第二,通过诵读认识了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对其的兴趣;第三,通过一耽学堂这个大集体,我知道有很多青年乐于并勇于承担宣传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我也有一点建议,即在讲座时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单一的“讲”的模式?多增加一些互动的交流一来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二来交流的增多,有助于义工与义工之间,义工与老师之间的了解,从而提高学堂的凝聚力。
二、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博大精深,以其独特的自身魅力源远流长。往往投入大量精力也只略知一二。
从幼儿教育的角度讲。“读经”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其重点在于接触、熟悉,只要多读自有浸润、感发。因此,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薰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三、对教学工作的设想
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只有这样一个心态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或者说孩子的“刁难”。
其次,要调动教学对象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变枯躁为趣味,通过生动的故事竞赛等方式,达到师生的互动,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我会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虚心请教,也诚恳地希望学堂的老师考察我,给我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