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10年第一期


导读

1、“今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振作一种有生命的直接的力!”

——《世界博览》访谈总干事记录

2、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义工培训学习资料之第二辑第二册《梁漱溟文选》完成

3、落雪只为红炉意,人间报来第一春

——小记北京地区社区公园晨读义工2009冬季学习小组

4、且看“老将”颂风华——河南南阳社区健身读书启动

5、公告板

…………………………………………………………………………………………………………

“今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振作一种有生命的直接的力!”

——《世界博览》访谈总干事记录

2010116日,《世界博览》杂志记者来学堂采访总干事,以下为部分整理记录。

1 古老的孔夫子是一个人,现时的儒学是一种形态。

作为一个人,孔夫子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这个所谓“具体而生动”,是指着可以直接的由“形象”来透见出其真性情、真精神、真力量而言,无论何人,于此会有当面相见彼此会心的感动与振奋。故虽古老而常新。

作为一种形态,儒学是“关于生活历史的某种集结和演释”(在这个意义上儒学相等于儒学史,其它的各种“形态之学”亦如是),它的被表述和被呈现,与太多宏阔的社会描述和理论构想相互关联,时间愈久,想象成分愈多,庞大而未必切中,于今尤显。

今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振作一种有生命的直接的力!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孔夫子,主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把他作为一个具体生动的人来学习。

 

孔夫子若生今日世界,在我体会,不会说“儒学中断了,势微了,我来继承儒学,我来发扬儒学”,这简直是笑谈,令人哑然。2500年前不是这样,2500年后也不会这样。孔夫子不是今日一般说的“理论工作者”,何来“为儒学而儒学”呢?

 

3  若生今日世界,他老人家也许会诚恳热心的做一个社会工作者,做一个草根义工吧。

 

孔夫子身上的人文气韵中也有一种仿佛革命者的精神气概,给予人深入胆魄的震撼和耳目一新的觉受;就如毛泽东,虽是革命家出身,可在生命的本色与原质中,也总弥漫有一种无形的使人产生心灵上的洗涤和感召的力量,二者有相近相通的地方。人文家与革命家,圣人与伟人,在其极至的境界中,都是通天彻地,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创办学堂已经九年,许许多多的青年和社会各界志士参与过学堂组织的各种文化公益实践活动,涌现了一批优秀义工,社会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关注,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我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媒体注意到了许多义工在各个环境、以各种方式在做文化、教育的民间普及工作,媒体很注重现象的描述,但这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即大家为什么这样的来做这项工作,义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关注的却不够,以致对学堂所实践的事业的理解有部分偏差。

 

我们是希望对自己认真,对人生和社会认真

我们是抱着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态度来学习和实践的,所有的努力都不超出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本分”和“道义”,所有的“担当”和“职责”也都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和社会的公民,一种自然的、自觉的、自愿的选择。

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义工,就是这样出发做事情的,以其内在的觉悟而奉献、而致力公益的工作。他的志愿是行者志愿。

 

义工精神是我们事业的原点——它是中国本土公益事业的精神原点,也是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精神原点,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精神起点。

 

这一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现在需要好好反省、总结。尤其是思想界、理论界,先要把这十年来看清,这是最起码的底线。我们听到的有一些声音是落后于现实的声音,甚至个别的起到了误导和拖后腿的作用,隔空说话,奇谈怪论,自己摸不清方向,稀里糊涂,坐在那里想象,一点没有做学问的真诚心。这样是不行的。

 

我曾和青年朋友畅谈我大学时的一个理想,就是“学堂书院遍天下”,但这是有前提的。在200111日对第一批报名义工(当时有三十多位博士和硕士在场)讲话,我说:我们这一二代青年学子,一定要有刻苦的生命实践和生活实践,一定与社会大众走在一起。没有义工践履、没有公益实行,没有人,没有真精神,没有社会的进步,只为自己的想象,就挂名所谓学堂、书院等(今天确实出现了不少),在我看,这是假借古人而成一己私,近于窃行,我不忍闻见,更不能为。

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人性的现实是可悲的,我们的工作是有深远意义的。

…………………………………………………………………………………………………………

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义工培训学习资料之

第二辑第二册《梁漱溟文选》完成

学堂办公室历时一年完成《梁漱溟文选》的编选和校对工作,近日已上传学堂网页,欢迎广大义工和社会朋友浏览、下载和传阅。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义工培训学习资料目前正在着手前三辑的编选工作,进展如下:

第一辑是“学堂文选”:第一册《总干事办公文选》(已出2001-2007

第二册《文昌祠义塾首任塾师彭飞文选》(已出,待补)

第三册《燕翼堂义塾首任塾师韩海燕文选》(初选完成)

……后续待选

第二辑是“近人文选”:第一册《鲁迅文选》(未出)

                                            第二册《梁漱溟文选》(已出)

                                            第三册《毛泽东文选》(已出)

第三辑是“读书为学”:第一册《钱穆先生讲读书为学》(已出)

……后续待选

…………………………………………………………………………………………………………

落雪只为红炉意,人间报来第一春——

小记北京地区社区公园晨读义工2009冬季学习小组

 

1112日,第一天开课,就是下大雪,鹅毛大雪,漫天盖地。

大家冒雪赶来了,掸落满头满身的雪,换下浸湿的鞋子,搓一搓冻红的手和脸,兴奋的打着招呼,神情眉宇间都是学习的盼望和渴求。

25年,中国文化书院也许是第一次来了这样的一群“学生”——年纪不算小,多是退休人员,平日在小区里不是被叫做“大叔、大婶”,就是被称做“爷爷、奶奶”,退休之前他们是各样的职业、各样的身份;但是,他们也是“老师”,是自己的老师,丰富的阅历,饱经沧桑后的“赤子真情”,这就是“最真实的教材”和“最简洁的教法”了。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义工!

春、夏、秋三季在社区公园组织公益晨读,实行志愿精神,为社会、为人群服务,身体力行,把实践作为人生智慧、道德觉悟的根本,“与今人对话”;在冬季,搞室内的原典学习和交流,充实自己的人文和历史知识,总结和升华自己做事的体会,“与古人对话”。

大地山河,古往今来——相信这将预示着中国文化的崭新气象!

感谢中国文化书院提供场地。

2009冬季学习小组简介:

班长——郭玺铨  班务——吴桂芳

    《论语》学习主持——郭玺铨、孟庆安     《道德经》学习主持——邹本和 

    点:1自己组织、自己安排;2共同商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

3安排相关的参访实践(如北京孔庙);4邀请相关人士座谈学习心得。

时间安排:除了1231日的星期四停课一次,每个星期四,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周一次,从20091112日到2010128日。

 
学习(三)

 

 

 

 

  

2010-1-21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左言东教授与大家座谈老子思想(前排左二)

…………………………………………………………………………………………………………
且看“老将”颂风华——河南南阳社区健身读书启动

河南郑州尹利剑报名做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的义工,后因时间有限遂把相关培训资料转给她在南阳的妈妈——陈凤荣阿姨,陈阿姨真正是一名“老将”,做事干脆利落,有板有眼,能“打”(太极拳和剑),能“唱”(京剧),有勇有智,不但会上网上qq,还充分使用飞信做宣传和联络工作。向南阳的义工新兵、当代“老将”致意!向陈凤荣阿姨学习!

 

20091230日,今天下午我们活动站搞新年联欢,最后大家集体诵读《三字经》。我们行里复印的人手一册。每个字我都标上声调,生字标上拼音,以便大家练读。

 
这是“老将”和拳友(太极拳)演京剧《智斗》。

 

2009-12-7来信

我是郑州市义工尹利剑的妈。她因孩子上学忙把材料转给我。这几天在努力的看。受益匪浅。支持你们并尽力进行宣传。只怕是能力有限效果不好。一是年龄大,二是没学过古文,三是普通话不行。有利条件是我住址有个太极拳辅导站我是站长。人员较集中。

 

2009-12-19来信

看完学堂15期新闻简报后很受鼓舞。还是年轻人有活力。我们诵读也有两周了,《三字经》才读到“人不学不知义”。因为我们下午在学三十二太极剑完了读会,晨练完了读会时间少;年龄大都五十至七十多岁;都不会说普通话,找一个说得好得带读;大家还想背过。我写在白板上,有的有空就看看,我说换版他们说还没背过呢!我们的想法退休了,时间多,以前都没学过,这是个机会,补上这一课,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还可以辅导子孙给他们做个榜样。贵在坚持!和学拳一个道理,谁坚持谁收益。欢迎指导。

(点评:多么朴实的话!一切希望和力量都是从这里开始!)

 

2009-12-20总干事回复

“老将“(陈凤荣阿姨)你好!收到来信非常高兴,这两天打过两次电话,可能因为时间不对,没有通。学堂这个活动就是面向中老年人的,把健身和诵读结合起来,养生和学习文化,同时大家的身体力行就是对晚辈、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曾说:老不教幼不学,是不祥。今天南阳的共和国同龄的义工所做的,正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基层培育的起点工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在周边做文教的义工,给全社会都做了榜样,有深远的意义。

天气渐凉,室外有风,读书时多注意。有需要义工培训或者学堂相关资料,请来信。另,方便时拍几张图片,学堂会放到相关专栏。祝“老将”学习愉快,身体健康!

 

2009-12-20来信

谢谢逄老师!你在百忙中给我回复并给与指导太感谢了!我们人行有活动室,冬天在室内有暖气不冷。我把《三字经》写在白板上,一人领读大家跟读。有时五六个人有时十几个人。我们活动站的原则也是来去自由。因为是个家属院有局限性。外面的人不能进来。我们活动时也就是一二十个人。不过传单发的多,给上班的也发了。你给我发的简报也转了些人,用飞信发了材料上重点语句来扩大影响。尽我所能吧!

…………………………………………………………………………………………………………

公 告 板

因部分义工反映《博览群书》杂志有关国学思考的两篇文章非常好,故推荐大家全文阅读。

如有相关读后感,欢迎发到学堂信箱相互交流。

 

 

 

《“国学热”的浅层与深层问题》(徐友渔)

http://www.yidan.net/hudo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45

 

《让国学对我们的生活起作用——逄飞访谈录》

http://www.yidan.net/hudo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46

 

 

2 办公室向义工朋友推荐美国电影《阿凡达》,如有相关观后感或思考欢迎来信相互交流。

3 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9年总结及宣传折页印制完成,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索阅。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