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耽学堂柿园小聚的主题是“乡村文化支教”,中国地质大学的王雷生和刘晨芳等5位讲他们暑假期间在山东一个农村进行的支教活动。几个小孩在谈到暑假的事情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给他们送面粉的老奶奶和送蔬菜的大嫂让他们感动,大热天里自己一个人从几里之外的村庄扛着大西瓜来给老师们吃的6岁小女孩、三伏天气下挤在蒸笼一样的教室里汗如雨下跟着他们上课的孩子、送行时候跟在他们后面久久不肯回去的孩子们,都让他们一次一次感动乃至热泪盈眶。
支教这件事情本身并无新意,因为有很多人在做;受到感动也并不奇怪,因为如果付出了,总会有人为之感动,更何况一帮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干劲冲天的、来自北京的大学生不远千里来到小村庄里免费给孩子们上课,的确非常难得。
真正吸引我的是,他们做的事情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拥戴,还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甚至村民们也为他们的活动叫好。更为难得的是,在做文化支教活动的同时,他们也在努力进行内生性的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这是我过去见到的很多支教类的扶贫活动所缺少的。
他们不仅是送教下乡,还是送教回乡,支教的地点就是支教小组领队雷生同学的家乡。由于寒假期间回家过年看到村里的乡亲们每天无所事事就赌博打麻将,孩子每天只懂得跟着大人一起瞎混,每天打牌撮麻将,甚至连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就已经能认得麻将牌;看到这些现象,雷生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于是在经过暑假之前将近一个月的策划之后,他带着大学里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回到家乡做文化支教。
他们不仅仅给孩子们上课,还为乡亲们做事情,和乡亲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他们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学校校长要一间教室,在村里显眼的地方贴一张给村里父老乡亲的一封信,让乡亲们把孩子们送来上课;上课的内容是一耽学堂提供的《弟子规》,教会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和同伴友好相处;同时找一些贴近乡村生活的片子,《暖春》和《天下父母》和山东的地方小调之类,找一大片空地,给乡亲们放电影看。
这些活动得到了村里人的热情支持,教室里从只有十来个孩子到挤进来六、七十个孩子,从自己村里的孩子到几里之外的其他村庄的孩子也来跟着上课;放电影的时候从稀稀拉拉一点人到热热闹闹的满场人,后来乡亲们还不断追着他们问“还有没有”、“怎么不放了”、“什么时候还来”。
从孩子到老人,从教学到放映,从课堂到生活,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欢迎,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付出和收获的快乐。可是我想得更多的是,他们的活动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好?
一个是主观的原因。雷生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人。看到自己的家乡“世风日下”并为之深恶痛绝的并不只有雷生,最近我们收到很多稿件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许林同学在农村做关于山东农民教育观念的调查中,也发现农村文化精神空虚,农村孩子假期生活真空的问题;可是能够像雷生一样,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认真思考,并把自己想法付诸实践的,不多。
二是客观的原因。目前农村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沙漠化的状态。现在的农业生产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电视里很多节目都远远脱离了农村的现实生活,而这些剩余的劳力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一种空虚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引导,直接导致了麻将、扑克、liuhecai等聚众赌博现象的风行,这是一种“精神失控”现象。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混乱状态,也与此直接相关。雷生他们的文化支教行动,为村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正需要这样的新鲜空气。
建设和谐新农村最终依靠的是农村自身的力量,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来自农村的、掌握了先进理念的青年力量回到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我想,雷生他们正是这样的一帮青年,代表了这样一种力量。雷生谦虚地说,他们的活动只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让这个活动持续地进行下去,不要因为他们的离开而中断,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很多类似的活动如果没有可持续性,对于当地人来说不过是昙花一现,因此需要焕发起当地的文化内生性。
说到“文化的内生性”,其实雷生他们所做的,也正好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内生性:正是由于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才会对家乡的种种陋习深恶痛绝并立志改变;也正由于成长于乡土,他们才能真切地了解乡亲们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怎样去满足乡亲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在文化支教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契合当地的实际,如给乡亲们放的是他们喜欢的山东的地方小调而不是各种流行大片,这是因为用乡亲们熟悉的腔调和表达方式讲述他们身边的故事,效果往往比放城里人拍的所谓“大片”效果要好得多;在给孩子们上课讲《弟子规》的时候,知道如何用农村生活里的例子来教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善良做人。
文化的内生性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焕发农村原有文化的生命力。雷生他们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恰恰就是当前乡村文化中所缺失的邻里观念、孝道观念、族群观念等等,例如全村人聚集在一起看电影,是一种组群和邻里关系的回归;给乡亲们放的电影中,主要选取的是有关家庭伦理(孝道)、邻里关系内容的片子,在亲情日渐淡漠的今天,这些内容的片子给乡亲们带来的感动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老奶奶和年轻的媳妇被电影里的内容感动得流泪;他们给孩子们讲授《弟子规》,教给孩子们“孝悌”、“谨信”等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还从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中,寻找如何做到“孝悌”和“谨信”的例子,如给父母擦汗,扫地,收拾屋子,喂养家畜等,从上课、排队等细节着手,让孩子们了解并养成守时、遵守秩序的观念。养成教育,从细节做起,从孩子做起。
孩子是农村的未来,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终依靠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农村的建设,更需要一种“我辈担当”的勇气和气魄。建设我们的家乡,没有人能替代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