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耽学堂及各位组长:
大家好!
我本来是因为要写北大小组学习的总结才打算来写这封信的,但现在看来,这个总结将不是我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我刚刚在学堂的主页上看了一遍(很久以前也许看过一次)《北京青年报》的题为“复兴国学,我辈担当”的文章,有很多感触,并深受感动。其实,这两天我时不时都打开学堂网页上各个栏目的链接看看,对学堂又有了一些崭新而且深入的认识。
回想我这个学期的种种经历,认识和加入一耽学堂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到学堂来的次数常常会超过到学校去的次数,我甚至想:因为我加入学堂以来心情顺畅,连感冒都少了。(呵呵,见笑!)
但是,又说回来,我从学堂获取的多,而做事少,终究难免是个鄙俗而浅薄的人,现在总结起来,感到非常惭愧!就说作为小组长组织北大小组学习这件事吧,我总是以人数少,不必要单独开展作为借口,一推再推。虽然这是我当初的真实想法,但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我对于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没有深入和长远的认识,对其能否开展得有效,大家能否真正有所收获缺乏信心。
对于北大要单独开展学习这件事,唐鼎峰曾与我交流过几次,最终说服了我。我认识到:还没有做,凭什么就认为效果不会很好,不能真正有收获呢?即使人数少,少到也许只有两三个人,那也不能说明这种学习就会毫无“生机”,大家兴味寡然呀!开风气的事在一开始往往是呈“星星之火”状吧,关键要用心做起来。
现在话说到北大学习小组的第一次学习。北大这一批新报名的义工总共有5位,我事先通知她们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结果得知只有一个能来,这个结果符合我的预想。但我已经下定决心将学习开展起来,又有前述思想转变过程,已经是作好准备了。
我们的第一次学习总共有4个人:唐鼎蜂、胡璇(民族大学)、谭燚飞(北中医)和我。胡和谭是新近报名的义工,因为知道北大小组人少,唐鼎峰通知他们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北大的张弦同学本来是要来的,却因为我的失误没来成(暂不细说)。
再说我们学习的情况:我们也是学习《三字经》。学习的步骤基本上是按照学堂提供的学习经验来的。第一步,先通读一遍文本,此为“读、诵、背”的方面;第二步,讲解知识。因为是第一次,由我事先准备了一些《三字经》整体情况、作者生平事迹的资料,给大家作了介绍,然后就《三字经》第一小段落(开头至“宜先知”处)中的典故作了重点讲解,并且我们也穿插了一些讨论;在讲解和讨论的同时,唐鼎峰适时地向另外两位同学介绍了一些开展这样的学习的意义及方法方面的情况。
值得提到的是,我们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得以有非常充分和亲切的讨论,大家学习得非常愉快。我在总结的时候用到“快乐”这个词,呵呵,是真的。
我们学习的情况介绍到这里就讲完了。我最后再附带说一点我的体会:我参加过人大、清华、北师大各小组的学习,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容易对我们学习的文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冷眼批判”(这是引用组长例会时唐的话),这样往往造成漫无边际的争论;我每周也参加逄飞主持的《弟子规》的学习,逄飞主持的方式是:引导大家去“体会一种情境,体会先贤讲这些话的心情,体会这些话是怎么讲出来的”,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来比照和反省(当然,对于《三字经》的学习我认为应该偏重讲解知识)。每次在学堂学习《弟子规》时,我是越学越安静,越学越觉得充实和满足。因为对于两种方式的差别我深有体会,所以不赘在这里多讲话,跟大家交流。
就此住笔。
颂冬安!
王军丽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