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澔礼记集说
乐记选之一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凡乐音之初起。皆由人心之感于物而生。人心虚灵不昧。感而遂通。情动于中。故形于言而为声。
声之辞意相应。自然生清浊高下之变。变而成歌诗之方法。则谓之音矣。
成方。犹言成曲调也。比合其音而播之乐器。及舞之干戚羽旄。则谓之乐焉。
干戚。武舞也。羽旄。文舞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方氏曰。人之情。得所欲则乐。丧所欲则哀。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于所畏则敬。于所悦则爱。
噍则竭而无泽。杀则灭而不隆。盖心丧其所欲。故形于声者如此。
啴则阐而无余。缓则纡而不迫。盖心得其所欲。故形于声者如此。
发则生而不穷。散则施而无积。盖顺其心。故形于声者如此。
直则无委曲。廉则有分际。盖心有所畏。故形于声者如此。
和则不乖。柔则致顺。盖心有所悦。故形于声者如此。
愚谓粗以厉者。高急而近于猛暴也。
六者心感物而动。乃情也。非性也。性则喜怒哀乐未发者也。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刘氏曰。慎其政之所以感人心者。故以礼而道使无乖戾。政以教不能而一其行。刑以罚不率而防其奸。礼乐刑政四者之事虽殊。而其致则一归于慎其所以感之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诗疏曰。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哀乐之情。发见于言语之声。于时虽言哀乐之事。未有宫商之调。惟是声耳。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即是为音。此音被诸弦管。乃名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