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辛老师座谈录音及文字记录(一)

 

这是集体的创造,包括一耽学堂的朋友帮助做了许多工作,非常感谢,特别是单老师,她是两个展览的负责,从筹划设计布置,到收尾工作都做得很细致,所以整个过程都是在朋友们帮助下。今天在一起,大家座谈一下,很高兴,你们看我穿的衣服,很有意义,这是第41次登泰山穿的,是老师包装的,中央台5个记者和摄像师和我一起去,所以去的时候形象应该鲜明些,所以穿浅颜色,今天早上想穿上什么衣服好呢,西服?觉得这件更好,临时确定下来。今天想谈什么问题?就是我这些年一直思索的:美和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很系统考虑,所以今天带有漫谈性质,因为这次我两个展览,不仅是泰山颂书法,收藏展览,都体现我在艺术上一种追求,一种对艺术追求,特别是晚年,我美学研究,不仅教材建设方面,更侧重美学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追求艺术追求一种人生的境界是我这一、二十年追求的,但是怎么准确的概括呢,这是个难题。通过这次办展览启发我进一步思考,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精神状态可以说是自我感觉很充实很愉快,这一、二十年从来没有苦恼过,不顺利环境也是有但是我能很快化解丢,基本上心里是很开朗愉快的,由于的心里愉快,整个身体状况好,系里很多人说我越活越年轻,养生之道是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什么。最重要一条是保持乐观心态,这个心态怎么形成?几方面对我影响很大,一是泰山。登泰山,我曾经说泰山给了我晚年新的生命。人家问登了那么多次泰山,到底什么力量在吸引你?我想了想,泰山啊,因为他是中国的历史文科名山,也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精神象征,不仅古代,现在在工地上质量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的话经常看到,我对泰山认识有个过程,有缘分的,从小知道稳如泰山,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从小常听。到70年代,一个偶然机会,在济南美学开会,开会完第一次到泰山时候,泰山真的在自己面前,景观壮观,雄壮的气势起一种震撼的作用,但是那时候主要还是外在,主要是外在的景观,光是对景观的直觉,不能认识泰山。虽然很振奋,基本还是“有眼不是泰山”,没有对泰山深刻认识。究竟泰山文化什么?它体现一种什么精神?什么文化?泰山是文化名山,和别的山不一样,它引发我哲学思考。所以这次,中央台记者到泰山去采访我时候,在现场问我,什么吸引你登那么多次?这问题提出之后,我想了想,泰山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精神的,给予一种精神影响,引起我写书法的兴趣,引发我写诗歌和哲学思考,等等很多,包括泰山朋友和他们的友谊,影响是多方面的,里面最重要是哲学上的,到底是什么影响?泰山给了我新生命。到了晚年时,说实在,比我在职的时候,五、六十岁的时候,精神还要好。所以他们说我年轻不是没道理的。什么原因?我归结起来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生命的字。我思考这和泰山有关系,因为泰山是东岳,就高度说在五岳中只是第三,比华山矮许多。泰山高4545千米,但是相当高度较高,从山低到山顶是很高的,非常重要是他有哲学内涵。东方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受尊从的地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泰山很早信太阳神,万物发育是生命象征,泰山在五岳中是主生,这个因素很重要。我去以后,慢慢地从一些感受中体会到这点,比如泰山看日出,那和别的地方还是不一样的。泰山看日出很不一样,你们看这个照片,那是非常振奋,最后一次登山拍的。在泰山看日出是什么感受呢?是一种对生命的赞歌。一说起人也真奇怪,那么多人,成千上万的人,在山上被冻的哆嗦,就是为了看太阳。先是东边的云有点发红,大家就兴奋起来,先是慢慢地冒出一个边,象指甲一样,然后慢慢升起来,整个气氛很振奋,山顶上人群在欢呼,那是对生命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对生命的追求,人群在呼唤,最早我有几次放鞭炮,就是这种状态,感觉到生命的活力。过去有哲学家曾经讲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那么富有朝气,给人一种生命的鼓舞,这是日出。还有泰山的松树,这也是生命的象征,泰山是石头山不是土山,所以为什么说“重如泰山”,整个泰山是一座石头山,重得很。而石头对研究地球形成很重要,泰山形成有21亿多年,这个泰山是石头山,生长条件恶劣,土很少,松树能够在石头缝里长出来,别看它不大、不粗,它能够把石头裂开。泰山有第一松,在玉泉寺,泰山的东边,可以看到松树根从石头里穿进去,把石头裂开,生物学研究,据说它能分泌出一种东西能把石头崩裂,非常有生命力。

还有攀登,也是一种生命象征。妙就妙在登,坐缆车上去,到了山顶往下看,也很开阔,但是和攀登上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泰山重要的是在攀登的过程,在攀登过程中才能感觉泰山对自己生命的鼓舞,它就是一直向上的,而且向上都是乐观的,在盘道上,至少给我感觉是,看不到愁眉苦脸的人,都是面带微笑,彼此不认识,上去的,下来的,彼此打招呼,别人也问我,我也问别人你老今年高寿啊?”“你什么时候登的泰山啊?登泰山时,人和自然很和谐,人际之间也很和谐。登泰山的时候,生命是在以一种乐观向上,有一种气氛熏陶,所以登泰山有什么感受?就是登一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一次肯定。不仅我是这样,就是那些山东老大娘也一样,当然她们是有别的因素,有对宗教的虔诚:有的人爬一步磕一个头,有的都磕到流血了,有时候管理人员劝她们要爱护身体。我分析不完全在于对宗教的虔诚,里头也包含登上(泰山)是对自己生命肯定,年年都去登,心里觉得自己身体还是很棒的。所以在攀登过程中,就是泰山的熏陶,在盘道山,不象黄山,盘道是在山腰非常险。泰山盘道是在山谷底部,沿山谷上去,两边山很险,但是山谷底部很平。这过程感觉在泰山环抱里一样,累了随时可以休息。还有些现象,比如挑山工,也是一直生命的精神,力量,很辛苦。我访问过一个退休了的挑山工。他做了20年,他说他工作时候每年出勤300天,一次至少挑100斤,有时一天2次,我一算一年3万斤,20年就60万斤,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泰山顶上的事物,不能用缆车载上去。都是靠他们挑的,所以说年轻立志来担任,从心里尊重敬佩。第41次在盘道碰到个挑山工和我打招呼。在盘道上,他们不和游人说话,因为很累,非常累,一般不说话。这次很奇特,突然。我们向下走,他向上。突然看到我,停下说:你是杨辛吗?我当时浑身感觉晕了,真的,我问他怎么知道我?他说我写的好多字刻在泰山,经常见,有时候电视上也见到我。我觉得心里特别温暖,我写过两次歌颂泰山的诗歌和字幅。我当时和他照了相,照好了也没想别的,他就走了,后来想到要送他照片但没名字,怎么办呢?下去到风景区,和主任说了,拿照片出来,拜托送给这个人做纪念。主任想到办法,就找报社,采访我,采访后把照片登了。这次展览柜台也把这报纸展出了,在泰山晨刊头版头条上的。后来报纸来电话说,“找到了,他就在我身边“,问我和他说说话。就这事情,看出泰山的朋友,很多朋友都很亲切,刚说的就是生命的象征,非常感人。这些我前面谈这些情况呢,泰山作为东岳,是生命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道、佛,泰山都包括了,所以泰山大,伟大,它是有容而大,主导思想是儒家的,儒家是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泰山的文化里就蕴涵着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张岱年先生说,刚强是我们民族的基本精神。我觉得讲的很对,一个民族有这种精神,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民族;一个人有这种心态,他的精神就是乐观进取的。泰山对我的影响是,培养我乐观进取。以前我有一种想法,特别是刚一退休的时候,以前是什么心态呢?那时的感觉就好象从动物园坐车到颐和园,现在已经到西苑了,最后一站了就要到了的那种感觉,但是也不是悲观,还没到那种悲观程度,只是觉得时间不多,要好好做点事情,但是还是有一个阴影,就是最后一站了。后来和阎郎(音)交流,他说:何必想最后一站是颐和园,把最后一站落到香山去不就成了?后来觉得没必要,不去考虑哪个是最后一站。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以前谁会想到呢?内心充实,我今年虽然八十五岁了,一点没有去考虑:我最多还有几年了?没有那种想法,也没有“我已经衰老了”的念头,完全是一种对生命的和谐状态。是泰山给了我晚年新生命,泰山不仅对老年,青年同样感觉到这点。泰山还有雄伟,泰山天下雄。在历史上不仅帝王、文人有特殊的感受,作为生命象征,在美学上,泰山是阳刚之美,汉武帝到泰山,他形容泰山是高矣、大矣、极矣、特矣、状矣、赫矣、骇矣、惑矣八个词,前面几个都是形容泰山雄伟。杜甫诗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都是对泰山壮美气势的赞美,这是民族精神象征,对我产生深刻影响。人家说我写的字有劲,有人说没见我之前,一看字觉得,这作者是个山东大汉,一看原来是个干瘪老头。所谓字如其人,怎么不对哦?后来就说不是说外形,而是你的心态,精神,心胸开阔,字如其人还是对的。这本书上其他很多幅都有毛病,就这幅我最满意。我觉得甚至可以裁下来用镜框装起来。我觉得印得不错。这首诗是在我8年前写的,1986年,刚病好,去登山。这诗是我对泰山整体感受,高而可登,泰山很高但不是高不可攀,许多人可以登上去,你看大人、老人、小孩也去,老大娘也去。雄而可亲,泰山很雄伟但又很亲切,在盘道上就象在泰山环抱中一样。松石为骨,清泉为肌,因泰山之美有血有肉。呼吸宇宙,泰山的呼吸和整个宇宙相通,吐纳风云。到了山顶,到了岱顶,非常开阔,胸怀感觉就象海天一样的开阔。(诗)的后面两句是老朋友钱绍武给改的,我们俩是将近60年的好朋友。87年写成大字,挂在中央政治局,据说现在还在西郊宾馆,中央一些重要会议都在那儿开。这诗可以说源于泰山,归于泰山,如果我不登泰山就不能写出这诗,字也写不出来。我之所以觉得这幅(书法)还可以,是因为它有泰山形象,重稳如泰山,字浑厚,诗、书法都缘于泰山,归于泰山。这幅诗刻在泰山两个地方:一是在南天门,一米宽,一是在山底登山处。在泰山还没看到有哪幅字是刻两次在大石头上的,所以这也是对我的鼓舞。现在泰山的旅游社把这里作为泰山的一个景点,泰山的导游会给游客讲解诗歌的意思和作者,有一次我在山上碰到导游正在解说我的诗歌。他就说:太巧了,作者来了。我们还一起照相,所以说和泰山有缘。刘炽,《让我们荡起双浆》、《祖国颂》、《上甘岭》插曲的作者,有次我们一起登泰山,把这首诗歌谱成曲,合唱团表演这首曲,得了一等奖。今天忘记把录音带来给你们听了。

我对泰山美学研究考察起于80年代中期,当时泰山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北大组织了20个人,我是负责论证泰山的美学价值在什么地方。泰山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等,这本书后面有一篇文章,基本上是当时我写的泰山美学考察,后来报上去给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后,认为我们这个申请材料是第三世界里面写的最好的一份材料,而且在联合国里面,第一次,把泰山列为双重文化遗产,既是文化遗产,又是自然遗产。这就是泰山。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