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至2009年7月16日,我追随队伍前往韶关市仁化县闻韶镇闻韶希望小学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传送经典,传递希望,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团队实践主题。此次实践活动中,感受颇深。其中以下三点是主要的感触。
一:主题的把握
在组队进行三下乡的前期,活动目的,实践主题的确立是首要问题。在校期间由一耽学堂发起,学生自行组织的晨读小组,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中国青年,儿童成长之重要性,由此萌发向山区小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常识的想法。
事实上,我们主题的把握是到位的。
在闻韶支教的几天中,我们了解到闻韶是一个贫困的偏远山区,校舍简单,附近居民住房以泥砖房为主。当地居住人口状况是,年轻健壮居民几乎外出打工,老弱病残者留守村庄耕种,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聚集之地。当地农民思想并不上进,我们支教的几天中多次跟随学生进入村庄,农户家,发现很多农民因为无赚钱之路,只能在冷漠无奈地闲呆着,这种情况在山区偏远农村中并不少见。对于儿童的教育,家长有不信任当地学校,却又不知如何教导孩子的倾向,由此导致某些学生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倾向。当地学校也因为此,只能照顾学生考试成绩,未能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做到良好。因此,学生文化底蕴薄,对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一无所知,也就无从谈起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仁爱孝贤等意识,这些意识的缺乏是当今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因而,响应建设和谐社会,根据闻韶的现状,这主题是适宜的。
从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做出选择的方法。
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工作
支教,这任务神圣而庄重。团队成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没有经验可言,即使向已经参加过支教活动的同学请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俱全。面对这全新的工作,面对闻韶那一双双好奇而又似乎无所适从的眼神,我们该如何去做?
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头到尾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应有如此消极等待的心态。我们需要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天,感觉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便觉得万事大吉,可那么多的时间该如何去经营才能是自己不致感到无趣无意,我需要充实。
能不能充实,有没有任务,能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在于心态问题。如果以消极的心态等待,便不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只能听人吩咐去做,这样的实践并不完整,闻韶的那些学生,就不能因我们的到来而受益。而积极的心态,自己以积极地心态去筹划,设想自己该如何做,时刻记得要找些什么来做,这样的态度才是向上昂扬,能锻炼到自己,使自己充实,也使闻韶那的学生更多地接收我们的知识。
三:付出了爱心才有收获
闻韶支教,与小学生们生活几天的时间里,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爱,也收获了学生对我们的爱。
记得离开那天,几个送我们踏上返回之路时的情形。那天很早,为了赶路我们需要早起,几个学生也很早起来送我们,那时候,她们留下了不舍的眼泪。这,是爱的一种形式,我们收获了一份感动。返校之后,时常拿出小朋友们稚嫩而灵巧的手折出的小纸鹤欣赏一番,很是欣慰,那里写着他们的祝愿。
回到学校之后,我似乎想把全部记忆用文字把他记录下来,连续写了好几天,那时候的我是最充实的。当我后来写公开信给学生时,我深切体会到作为老师的不易,面对这么多学生,要每位顾及到是多么的劳累。要真正地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不过我有信念支持者我,对学生的爱。第一次这样体会,把爱寄托在这帮学生之后,似乎连中国的长生方式,取个老婆生个儿子或是女儿已经是不必要了。付出爱,即使是劳累的工作,也同样令人感到充实与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