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8-18)
诵读是音乐的训练,也是声气的调养。陶冶心情,锻炼身体,可谓“美育”和“养生”兼而有之。
今就其养生之利益而言,概要者三:
一、调养呼吸;二、营卫脏腑;三、善导情志。
先讲调养呼吸。大家知道,生命在呼吸之间,呼吸是基础。一呼一吸,就是生命的原始运动。这个运动“须臾不可离”,行住坐卧,清醒或者睡觉,日日夜夜不可离,“可离,非道也”——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这是一件先天自然的事情,但由于后天生活所受,仍是需要有所注意和调养。庄子在《大宗师》篇里描绘古代的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简言之就是深呼吸,平常的人呼吸浅,只到喉咙,而至人或真人则到脚后跟,这样的呼吸法遍及全身,甚至到了每一个细胞。我们诵读的体会是,意境不离声音,声音寄于呼吸,所以,诵读也可说是从练习呼吸开始的,读诵好,一定先有呼吸体验。建议大家在晨读前可以做一做促进深呼吸的体操,如静默而立,或者上下肢体动作等,可以侧重“呼”,也可以侧重“吸”,徐徐而致,以深、平、自如为主。
次讲营卫脏腑。讲到声音,就要讲到脏腑。《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说明五声五脏有相应配属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通过声音可以发现身体的状况,同样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因为长期和大量的诵读,协调了不同的声音,克服其中不平整和不完全的质地,使诵读逐渐的流利自然,并进一步有充实饱满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在促进五脏的气血循环,使其达到相生相济和经络疏通的健康作用。我国古代“六字诀”养生,就是用“吹、呼、嘻、呵、嘘、呬”六字发声来防治五脏和调理三焦。由此可见,声音与脏腑有密切的关联。我们建议大家,开始诵读前做一个“通声”的准备,最简单的,就是发“啊”的声音。“啊”是一切音的根本音,发“啊”的音可以校正其他的音,同时也是对整个身体状态的全面动员和准备。声音由小渐大,由腹胸而至全身,以身体的共振共鸣为度。
再讲善导情志。情志是身心疾病的主因。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人们,常会因不好的际遇而心中生起郁结,兼之孤僻自是,久不释怀,往往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我们在社区、公园、学校等公共场合倡导和组织大家晨读,第一个是因为那里人多气足,人多气足就易感动激发出大家光明向善的一面、中正道义的一面;第二个,我们所读是圣贤书,不论“三、百、千”、《弟子规》、《名贤集》等蒙学,还是“四书”等原典,皆为先贤所言又历代所验证的人生智慧,讲出大中大本,可以提振正气,使人知事明理、以德行润身心。俗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读书可以使人“变化气质”。人生若有正确的导向,将是身心健康的最大福音。曾国藩在给他弟弟书信中特别讲到,身染微恙可以先读圣贤书,就是从此来收取调养气息、引导情志之功的。
我们认为,正确的诵读有利于身心健康。大家不妨一试。
以上略言,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