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晨读回顾及感想
(王军丽2008年初)
王军丽和杨文白在香山
我已经不能确切记起是怎样开始参加香山晨读的了,大概是有一次杨树新发短信问我能否参加周日的香山晨读,我欣然应允,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的时候,引起我热情的原因大致是这样两点:我喜欢户外活动;觉得这项活动有意义。反正我周日也没有什么安排,去参加又可以爬山健身又可以为学堂开展活动壮壮声势。时间大约是在2005年春天。那时侯我主要是跟着杨树新等人去,属于跟班儿的,没有什么目的和压力。
杨文白差不多与我同时参加香山晨读的,她原来是(北大)山鹰社成员,喜欢爬山,也觉得这活动有意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一起参加的,一起从万柳骑车到学堂,与学堂人会合之后再一起乘公车去香山。
通常每次去的人数都在四五个人左右,只有杨树新是学堂专职,其他人都是义工,而且相对稳定,偶尔也有七八个人的时候,那样就会感觉浩浩荡荡的了。比较有印象的几次我们的队伍里有郝光明、何正军、王指路老师、曾英、郑文丰、曹师姐等。
光明兄跟我们去过两三次,有一次下山时我们到亭子里避雨,在那里唱起歌来。光明兄好像唱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杨树新唱了《三宝歌》……。在雨中的亭子里听他们唱这样的歌觉得很应景。
有好几次,杨文白都会背一个小西瓜上山,到山顶上又累又渴的时候觉得西瓜特别香甜。大家围坐吃西瓜、聊天,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曾英老师带了她养了十几年的乌龟同我们一起去爬山,这个东西对我们大家来说也比较稀罕,大家上山时轮流把它托在手里,引得别的游客也好奇地观看。很有意思。
……
对我来讲,去年从春天到夏天三四个月之间的香山晨读是一段“黄金时间”,大家每次去都很开心,说说笑笑,像一家人。大约从05年的秋天开始,我和杨文白就成了香山晨读的主力了,吴彦恩、王指路老师、何正军也时常去,但我们的队伍好像没有以前热闹了。
说起来,以上这些回忆跟“晨读”好像关系不大。我也说不清是哪方面更重要些:是晨读活动本身,还是与大家在一起的机会,还是两者相得益彰?
参加晨读活动的游客以中老年人为多,因为去爬山的年轻人本来就是少数。参加我们活动的人一般都对此表现出认同和兴趣,其中也有少数几个人曾经连续来参加过;基本上每次都有人要询问我们学堂的情况,我们也会告诉他们联系方式,但据后来的情况看,因此而联系过学堂的人也不多,我是没听说过有。
作为活动的负责人,我自己觉得活动开展的程度比较浅,每次读书时间大约为20分钟到半小时,之后大部分人就不会再见面了,也不知道这样的活动在他们的心里有没有留下什么影响。
何正军提议说,我们读书之后做些适当的讲解比较好。我也留心看情形是否能够这样做,因为是室外,讲解需要特别大的声音,再加上周围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有的游客也比较匆忙并不安心于此……面对这些个情形,做讲解的打算总也没有开展得起来。
虽然心理上对这个活动的意义有多大没有什么底,但每次总有人问下次什么时候来,我总是跟他们说“我们每周日来”。这句话使我觉得应该坚持下来,所以并不做放弃的打算。
06年的春夏天,因为临近毕业学校事情多,我和文白有时候会去不了,学堂其他人会代替我们去。但总是会有不凑巧的情况,这个暑假我们的活动中断过三四次,到这种时候我就感到是平时没有留心培养一些“后备队伍”,导致人手不足。
就香山晨读的事,文白是提过一些建设性意见的(有一次例会记录里有),我觉得也很好,但是上学期落实得不好。
回顾这一桩事情的前前后后,可以看到我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件事的意义,只是感到有兴趣参加就去做了,而且觉得这件事并不会影响我的学习和工作,还有益身心,像是顺便做了这样一件事。
实际上,我做很多事都是凭感觉去做的,不能做深入思考,不会做细致打算。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特别有必要改变。
这就是我对这段“历史”的交代了,不精彩、不高尚,但全都是真实的。把它写给你看看,使你了解情况吧。如果能给你什么启发,那就是额外收获了。
王军丽香山晨读日记选
2008年3月2日 周日 多云间晴,有明显的风
今天是春天的第一次读书。之前已经约集了以往常来香山读书的朋友,今天来的有文白、廖海仁、秋杰、何正军,加上我和我弟弟,一行六人。
8点20左右我们在公园门口会齐,9点钟到达平台。虽然不是晴天,可是看山中景色很清楚,因为有薄云的遮挡,天色看起仿佛有点湿润,好似将雨未雨,让人愉快。
平台上有一些游人在休息,还有的在踢毽子。我们把晨读资料摆放好,挂上了小旗子。之后我们几个围成一个圈,边说话边休息。我把今年晨读活动的打算向他们几个介绍了一下,表示想要认真把这件事做得有计划、有成果一些。我嘱咐大家,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只管认真读我们的,如果有人需要,就发资料给他,不用给他作介绍和解释。
我先领读了《弟子规》,算是“温故”和接引。朗读过程中,陆续有游客观望和加入,《弟子规》整篇读完需要二十几分钟,好几个人没有坚持读完,把资料还给我们离开,大约是接着去爬山(我们是不是到山顶上读的效果会更好呢?)也有的人从我们摆放资料的地方取了学堂报道去看。只有两个人从头至尾跟我们读完了,两人像是一对母女,走的时候向我打招呼,我把学堂的报道发给她们一份。
山上的风更大,我们稍稍活动了一会儿,打算继续读家训系列之一——《诫伯禽》。这是第一次在公园里读家训,这种内容不同于我们常读的三字韵文,也不同于《大学》这样的经典,今天读是个试验,是个摸索。
其间,有几个在平台玩耍的小朋友凑到我身边来,要给我们背诵《弟子规》,不等我表示什么,那三个人就一口气往下不停地背起来。这样的情况以前也遇到过,小孩子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家长也都很乐意看到孩子这样。可这没有什么值得夸赞和鼓励的,我选了其中的两句话,一句是“物虽小,勿私藏”;一句是“亲有疾,药先尝”,要他们说说意思,小姑娘答得并不是很清楚。得意劲儿略有收敛,转为若有所思地动脑筋了。
《诫伯禽》篇幅不长,除了我之外,他们几个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读,文白和何正军分别在反复读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欢欣赞叹。读了两遍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作者——周公,和相关的文史知识,说的有点语无伦次,好像是紧张了一样。
每一句话该怎样理解,我们各自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我发现自己总是词不达意,欲说无由,说出来的显是失了原话的味道。以后当于此有进步才是。
今天的资料准备了31份,最后还剩下4份,现场跟我们共始终的人不多。但参与的人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天我没有准备登记表,到平台的时候才想起来。可是根据现场的情况,让游客填登记表似不便操作,反而会打扰到参与的人。时间久了也许会好,当慢慢来。
读书结束后,我们还踢了一会儿毽子,大家的水平都不高,呵呵。10点半往回返,11点钟就出了公园。
2008/3/9 星期日 阴转多云 天气预报说今日最高气温16度
本周出差一整周,周五晚上回到北京。
周六晚上去打印和准备了香山读书的资料。味香和孔青昨晚住我这里,他们俩参加6点半唐鼎峰等人的晨读。我们晚上近12点才睡。
八点20左右在公园门口会集了文白和秋杰,今天我们三个人都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好长时间,此后当避免。彦杉、惟华、味香、云芳4个人在公园里面等着我们。
今天天气虽然不是很好,爬山的人还是特别多,以后会越来越多了。我们几个9点钟到达平台。
今天读《三字经》和《论劳逸》,我们在准备的时候,有一两位熟识的人过来问我们要资料。读诵的时候围观和参与的游客并不算太多,我们读得很从容,氛围还可以。
31份资料和十几份报纸基本上都散发了。
之后,我们继续爬山到山顶。今天从山顶上看远处茫茫一片,山下的建筑都看不到。下山时选择了南边的一条游客稀少的路,大家三三两两在聊天,文白和秋杰聊得热火朝天,引得我不时掺和进去。好几个人觉得腿酸,今天有点累。
12点半我们才从公园出来,他们几个乘车去青龙桥唐鼎峰处吃饭,我回家。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阴有零星小雨
3月16日和23日的香山读书没有及时记日志。再不补上,就要忘得干净了。
开头两次读家训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到这种室外众人的诵读还是应该读易于上口的韵文,所以第三次读的是《幼学琼林》里的“天文”和“地舆”两篇,效果非常好,我自己也感到新鲜。文白、秋杰、云芳,还有常政也来参加了。常政建议举办一个“读书会”,第一次读书活动读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准确的名字不记得了。
下山之后大家一起去秋杰的住处做饭吃。
第四次接着读《幼学》里的“岁时”,再次验证了那种吸引人的效果。读完之后很多人都来问,大家都争先要领读书的资料。文白、常政、唐鼎峰来参加,味香后来到平台与我们会合。
读完书之后,我们就地踢毽子,进步神速,由菜鸟级很快变成频频欢呼的局面。
之后又爬到山顶去,在山上休息的时候,文白和味香离开去找水洗黄瓜,我、唐、常坐在那里等着,说笑间无意中我们把此次同来的五人分配成西游记中的角色,并且觉得特别恰当和贴切,很多的小细节一再的让我们感叹角色的分配有多么合适,有趣极了。
我是八戒,唐是唐僧,背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的常政是沙和尚,文白是白龙马,剩下孙悟空就是味香了。角色分定,此后我们就各自成了戏中人了,我觉得叫常政“沙师弟”的感觉特别好,呵呵,笑言“我今天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份了”。
我们在山顶上待了挺长时间,下得山来,都差不多该准备晚饭了,如果按味香说的晚饭应该在申时之前吃完的话。我们那天的确是在申时吃完了晚饭。
真是愉快的一天。
本周我的工作实在叫我忙疯了,未得一点空闲,今天又到车站送弟弟,没能够在周日读书之前准备好原本打算接着读的《幼学》的资料,幸亏我上周打印了《弟子规》,正好可应急,也让大家温习一下。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晴
4月20日的香山晨读学堂组织了三四十名高校的学生来参加,是为了配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一次大型活动,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巧遇上下雨天。
活动照常进行,10点钟在平台读了《大学》前四段,《声律启蒙》和《黄帝内经》的节选,读完书之后大家已经被雨淋得很冷了。这天气让我完全忘记了刚刚度过的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中午大家在晴云斋吃饭,事先要好了姜片红糖水、疙瘩汤,整整四桌人。午饭后大家还唱歌热闹了一番。后来,各自回去。
弈萍来我住处,跟我讲她在宁夏的生活。晚饭后回去。
回溯一下13日的读书:天气晴朗
唐和文白来,读《弟子规》。我们三个人分别领读。开始时唐的领读吸引来很多人。之后,我们在森玉笏附近读《归去来兮辞》。
中午到我家吃饭。唐做的玉米茬子粥,拌黄瓜;我去买了馒头;文白擦车。他们俩吃过饭之后一起回去了。
三点多的时候光明兄、云芳他们一行去植物园的人也来了,大约是九个人,我给他们做了饭。他们都说我住的房子很好。
2008年4月28日 周日 晴
今天是香山读书的时间,同时还是常政组织的读书会的时间,来一起爬山的有十个人:文白、常政、王玮、生平、伟东、海仁、小何、云芳、司德谭,还有我。好多人都是常政邀请来的。
在公园东门等人的时候踢毽子。
今天读的是家训《谕纪泽纪鸿》,感到新鲜,但是文章长而生僻。
读完之后,大家一起上山顶,在香炉峰和彦杉、孔青会合,他们俩带上来一个很大的蛋糕,是要为我庆祝生日的。看起来大家是事先商量过要给我一个惊喜的。
下山之后,到双清别墅学习讨论毛泽东的《论体育之研究》,常政提的文章。查纯在等着跟我们会合。
今天的队伍达到十三个人,真是够大够热闹的。
2008年5月4日 周日 晴
今天是周日,可是赶上五一小假期调休,今天得上班。昨天下过很大的雨,把天空、树木和道路冲洗得很干净,出门经过公园回头看香山,满眼的青翠,特别清晰、好看。真可惜今天上班,要是能照常去爬山读书就好了!把这个想法发给文白看了。
2008年5月11日 周日 雨转多云
今天是香山读书的时间,雷成出差来京,昨晚住我家。本已商议好今天参加我们的活动,结果早上看,外面下着不小的雨。香山读书取消。和雷成、张三三人在家里读了《大学》,跟在室外读的感觉完全不同,有点压抑。
2008/5/18 周日 晴有大风
今天公司乒乓球比赛,必须参加。文白和唐也各自有事。香山读书活动停一次。整个五月份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去山里读过一次书,说起来真想念啊!
2008/5/25 周日 晴朗炎热
今天我可以继续去香山平台带游客读书,和妈妈一起去的。文白加班、唐又去催网站的事,幸好有司德谭和秋杰今天要来。这样的队伍显得冷清了许多。呵呵,我的心情不像春天刚开始时候那样宁静和愉快了,会为这样的冷清感到难过。
今天的气温32度,非常热,可能因为这样,来爬山的游客明显少许多。除了我们同来的四人以外,只有一位以前参加过的游客跟我们一起读完《弟子规》。另外有三两个人站在远处看着文本默念。这情形跟我们停两周又没有通知是有关系的,好像断流了一样,看不到洋洋洒洒的生机了。
希望下次好起来!
元大都遗址公园晨读活动开展情况介绍
(宋文华2008夏季)
简单介绍一些元大都遗址公园开展晨读活动的具体情况,也是给目前还没有参加过晨读活动的同志,提供一点感性认识吧。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从2007年4月10日开始的,当时由另一名义工和我共同负责,我们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我负责复印好阅读资料《三字经》,并带去一些学堂的通讯和学堂为公益晨读定做好的小旗帜。
晨读的当天,我们事先联系好的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如约而至,我们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东平台上站成了一个开放的半圆形,我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另一位义工在一旁发放诵读资料和学堂通讯,过往的游人虽然观看的比较多,但主动加入我们的却很少。
当我们第二次的晨读快要结束的时候,过来了三位正在晨练的中年女士,她们问我们能不能讲一讲所读的《三字经》内容,她们很愿意听一听里面的故事和具体内容。因为她们以前从未接触过,负责领读的苗伟同学表示诵读以后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讲解。她们欣然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就这样,形成了每次诵读后都利用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后面诵读的《大学》和《千字文》。
为了吸引更多游人,一个月以后,我们根据参与者的建议,将晨读的地点由原来公园最东端的平台,转移到接近公园中部又临近三叉路口的一片空地上。因为东平台比游人经过道路高出了一米左右,想加入的人必须登上几节台阶才行,而且我们后来选择的空地正好临近公园的一个小门,大家寻找也起来更加方便。
随着晨读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多的游人加入到我们的晨读行列中。他们有的是经常到这里晨练的附近居民,有的是定期到附近某场馆去听讲座的听众,有的是偶然走过这里的路人。他们都被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充满兴致地想亲身体验一下。
随着参加晨读人员不断地增多,我们也吸收了很多热心的支持者。去年被学堂评为优秀义工的孙红女士,刚参加晨读活动不久,她得知我每次活动前都要找社区的相关部门去复印一些晨读资料,就主动提出帮助我们去印刷,作为对我们晨读活动的支持和捐赠。她先后印刷了《三字经》、《大学》各两千份,《弟子规》、《千字文》各一千份。充分保证了我们所在社区蒙学义教的教材和公园晨读资料。而且她还是个热心的宣传员,晨读时只要发现有人关注我们,她就会主动上前邀请他们加入晨读。
参加我们晨读活动的吴艳老师,是一位正在休假的中学教师,她的加入为我们的晨读活动增添了一个亮点。特别是当我们诵读《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听到一些详细的讲解,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吴艳担任了这个任务。她主动请缨,精心备课,每次晨读后她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聚集人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下一次的晨读做好铺垫。后来甚至有些人偶尔一次没听到吴老师的讲解,还要求她“补课”呢。这也是我们的公园晨读活动能够更加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吧。
不少第一次路过公园,看到我们晨读活动的人士,对我们的晨读活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记得一位老先生看了我们晨读的全过程,当知道我们是在做一种公益活动时,非常感慨地说道:“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这是人们的心愿,当年人们为什么爱看‘渴望’?因为渴望说出了他们心里的愿望,你们做的事正是人们心中渴望的事!真是太难得了!”一位老大妈也颇有感触地说:“现在很多人都在为钱奔忙,其实他们心里很空,应该多读读这些好书,咱们国家眼下太需要自己的文化了!”类似的话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我们从心里也感到特别振奋!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陕西榆林世纪广场晨读体会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苏州中学老师 赵燕燕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一)心不在焉 事倍功微
……而今的学生,多数只能配叫“每日背着书包去学校的人”,到学校,多数是群居终日,无所用心,所谓心不在“焉”!……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可是与日俱增啊!这是我们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社会是决定我们生存状态,发展趋势的大环境大背景大前提,心不在焉会怎样?在当今的社会只会堕落!……
(二)古径通达 芳草萋萋
一个皓首红衣的老者;一肩舍我其谁的担当;一腔燕翼后人的情怀;一件传承文化的伟业!你相信吗?山重水复之后会有柳暗花明的际遇!久病不医之后会有妙手回春的缘分!那一条古径,就在我困厄难前的时候悠然天降!那一位仙使,就在我不知去从的时候飘然前引!
我才知道,通向世界的道路祖先早已留给我们!…… ……
于是,今夏,在“历史”的长廊里,我们以经书为翼,以声诵为气,化而为鹏,扶摇直上,在九万里高空,畅饮民族千年之浩气,吞吐华夏今朝新气象。
每天清晨,我们和晨曦清风,小荷圆露,青林翠竹,花香鸟语互为风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春雨,犹如沉寂了一冬的情人的跫音再度自远而近地在门前想起,听得相思苦候的人怦怦心跳,笑靥如花。当这一章章一篇篇的经典在许久之后的今天再被传诵的时候,不正像那寒冬过后知时而至的春雨吗?第二天小巷里雨润姿娇,灼灼其华的杏花不正像那些吮吸“母乳”营养后朝气灿然的面容吗?那一声声的诵读,不正像被雨润过,脆传深巷的卖花声吗?不正像柳宗元笔下如鸣佩环的泉水声吗?一天天,一声声,沐泽着我们干涸而又燥动的心,于是,在这里,我们慢慢定下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变得“意诚”起来,“意诚而后心正”,在虔诚端正中,我们的读书渐渐有了思悟,有了境界,有了使命,有了抱负,有了愉悦,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感谢韩老师,为我指点迷津,感谢他老骥伏枥的引领……
榆林世纪广场晨读小记
韩晓宇
今天,开展一个多月的晨读结束了,早上开了总结会,虽然今早的太阳很好,但大家都流露出了依依不舍的情绪,的确从七月十五日开始,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了解到相知,是经典让大家走到了一起,是一种共同的担当让大家走到了一起,父亲说:“请大家记住七月十五这个日子,因为从民国废止读经到现在已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就在百年奥运梦想成真的今天,榆林的世纪广场也成就了她的梦想,圣人布道独遗之地的榆林,会因为大家的出现从而踏上这座城市的人文之旅,所以说你们书写了历史!”
随后大家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年龄大的还是小的,来的早的还是晚的,均是受益非浅,我很是感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今天我才有了真正的理解。……每天早晨当我们来到广场时总会看到夜不归宿的少年,有男孩也有女孩,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不回家而在这里顶着蚊虫的叮咬和坏人的窥视,但我却常常在想,这些孩子肯定是被放弃的!但看着他们稚嫩的酣睡的脸庞,我会问自己,他们该被放弃吗?我们的教育究竟教给了我们的孩子什么?……面对社会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责任感的人无不俯下身去深入现实,深入群众,深入时代的需求之中,以身作则默默地挑起了社会,民族复兴的重担。……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也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我庆幸自己在这个暑假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去理解古圣先贤对生命万物的珍视之情,贤人们在千年之前所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让我感慨,更让我感动!
为心灵而读——有感于世纪广场的暑期晨读
清晨·世纪广场·长廊……一张张稚嫩的·青春的·苍桑的面孔……一个个急匆匆的身影,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六点三十分准时响起了朗朗的诵读声…
世纪广场自建成以来,今天,她第一次因为这群晨读人的出现,而注入了人文文化的新鲜血液!这群读书人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有八九岁的儿童,有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中学生,有大学生,有在校的老师,也有仅读过三册书的妇女……
海 燕
苏州中学 八年级九班 王莹莹
如今跟着韩老师学习古文已有半个月了。从《大学》到《中庸》,这些古书不但熏陶了我们的心灵,增强了我们的理解,为我们学习古文领会主旨提供了条件,更让我们在每天荒废了的时光里,有所知,有所得,受益匪浅。
感 悟
苏州中学 八年级九班 王静
读《大学》与《中庸》,你就会不由地沉思,对生活有不同的感悟,对事物就有新的理解。如《大学》中的一句话“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以前生气的时候,一直只是在想自己的苦衷与委屈,似乎别人不可原谅。现在我总算开始思考他人了,也开始了解他人,顿时心胸开阔,不再心烦意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读《中庸》有感
苏州中学 八年级九班 苏慧琳
《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的“中庸之道”的关键。“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将诚看作世界的主体,看作人的本性,先天的道德准则。认为“诚”能尽性,“诚”则能化,我可以前知,诚能成己成物,至诚无息。现实中的“诚”就可以使人由凡入圣,进入到道德理想的最高处。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那颗纯洁的心渐渐被污染了,没有君子之道,没有反省,有的却是急近功利,唯利是图........
海 燕
苏州中学 八年级九班 李若红
他说他叫韩海燕,我不禁莞尔,一个女人名字,定是盗用了高尔基的《海燕》。他说自己是文化侏儒,是“岁暮方知经书好”,因此“此生化作劝学鸟,飞入千家万户门”。之后又听说他自出资金办义塾却遭人冷眼,被称作“傻瓜”。那一刻,猛然受了莫名的感动。他不正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吗?穿过苍茫的时空大海,搏击四周的无知阴云,身姿矫健地怀着满腔的热情,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那一刻,我知道,我与他,与经书,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清晨,东方初露红光之时,他这只大海燕便带着我们这群小海燕倾巢而出。与风为伍,与云为伴,讽诵各类经书,诚求中庸之道。在《大学》中体味君子所为,在《中庸》里探求人间至诚。曾几何时,我的书籍“徒有灰尘,半束高阁”;曾几何时,我“自觉高大,轻慢同列”。然而当我与这只大海燕共品“大学之道”时,我知道我错了。每读一字,我便不得不“感天地之造化,叹学问之博大”。正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他这只大海燕功莫大焉。他不仅把我们带进了《大学》《中庸》的殿堂,让更我们步入经书文化的殿堂。每一天,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着“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感觉那一股股源头活水流入心底,温暖惬意。
他经常告诉我们:“我的这一辈已经误过去了。我把我的经验给你们,希望你们别再走我们这样的弯路。你们要好好学经书,学古文,把我的事业继承下去,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下去。”每一次听都是感动,盈盈的充满了心间。我愿做追随韩老师的第一只海燕,直到地久天长!此志不愈,此心不悔!狂风是我眼中的沙砾,暴雨是我眼中的尘土。再大的困难,有韩老师为榜样,谁惧?谁怕?谁畏?谁悔?愿追随他,直至永远。
部分义工感言选录
杨文白:
晨读是一个文化实践,一种生活方式。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滋养。希望更多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到香山来,到公园来,以点滴行动传承经典的同时,读书会友,感受山野,体验健康绿色生活。
孙红:
参加社区公园晨读两年多,学到很多,悟到很多。感到心更宽了,生活更加丰富了。觉得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第一次加入公园晨读应该是2006年的初春,正是迎春花飘香的时节。记得那时我和先生每个周末都有去香山公园爬山的习惯,并且每次爬到平台都会休息一会再往山顶爬,但那天阳光特别好我们多坐了一会,无意中看到有人在挂“公益晨读”的小旗子,我是个有好奇心的人,于是前去“凑热闹”,此时王军丽及时的给我一份《大学》并热情的邀请我参加,我们几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她领我们读,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大学》,但是那次的诵读我特别的认真、投入,读完后特别的感动,感动于先贤留给我们这么好的文字,更感动于在这种繁浮的世界竟然有人这么无私的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另外这种开放的读书方式也很吸引我!就这样,我跟一耽学堂结缘,成了学堂晨读的一份子。
07年我和宋老师、吴艳老师组合成元大都公园晨读“铁三角”,跟她们一起晨读的两年以来,让我学到很多,也悟到很多!感谢两位老师的默契合作,两年晨读的日子因为有你们的陪伴心理感觉真的很温暖!希望在圣贤经典的熏陶下,自己的心灵更纯净些!
吴艳:
超越功利的精神生命的追求。
2007年7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我在元大都公园散步,被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原来是人们在诵读《大学》,我立即加入进去。就这样,从跟着大家诵读到为大家义务讲解,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期间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三字经》、《千字文》和《大学》。
这其中,我感受到我们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古圣先贤的不朽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深邃的思想。
今天,凝聚这我们民族信仰希望的尧舜禹汤文王孔子,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所体现的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应该传承和发扬,凝聚着我们民族圣贤智慧的经典应该得以传承和发扬。这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我愿意为此尽一份绵薄之力。
耿桂英:
我们这里有些老人每次都坚持来,对我们很支持。今后还有古诗词新唱,希望公园晨读越办越好!
吴桂芳:
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且文化程度低,但我有一颗热爱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热爱义工事业的心。与百年奥运城市志愿者擦肩而过,但作为一名一耽学堂的义工,会用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诠释人文奥运的理念,让奥运精神代代相传!
做事第一静默为主,来到学堂做义工以后,开始深感自身基础差,要加倍努力,以勤补拙。通过实践使我感到:做义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几个月的社会实践使我认识到:社会需要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来传承,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我要做一块奠基石。
邹本和:
晨读是晨练,修心也修身!
晨读传统国学经典,将使传统道德文化像春雨潜入心底。奥运文化走进中国,华夏文化走向世界!
常丽君:
音波之振,有助于调谐身心;圣人之言,有助于修身处世。二者结合,有助于明理悟道。
尚菲:
做一名义工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因为这件任务没有任何人可以
逼迫你完成,而且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物质奖励,但在精神上的收获却是无比丰厚的。上下五千年沉淀出的经典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体味,现在我的行动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人人愿意如此,我们的文明将会继续延续无数个灿烂的五千年。
柯召民:
朝阳一缕,晨风几阵。人虽不多,或十人八人,或三人五人,但始终由陈志浩、柯召民带领坚持每周在乙烯小公园晨读,公园晨读以粤语为主,守护乡土文化一直是茂名公益小组的任务。
郭玺铨:
……我有这个愿望,把先贤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由对先贤的那个想法,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一种力行……我觉得咱们大家啊,对于奥运的总结,非常珍贵……我们的义工,不是孤立的一种行动!义工,一个是要力行,一个是要动脑筋……我对一耽的这个“公益”两个字,我很崇敬,非常崇敬,纯粹的、没有半点沽名钓誉,大家一起聚在这里,就是做事……不要指望上面有一个人来号召,就靠我们这样艰难地做起来,任何事情都是要艰难地做起来……咱们的志愿者,把这种志愿精神传承下去,这个事情就挺好。我们不断的努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公益晨读善莫大焉。传承国学经典,传播先贤哲理,接续中断了百年的读经诵典,把诸子经典送到公园送到社区送到民众心中,让少年从小读经学礼,让青年“日日新又日新”,让老年看到希望还在。牢骚闲话只图私己一时之快,无益矣。弘扬国学却能振奋一国之心,善莫大焉!圣贤作如是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进入晨读,领略着经典之大幻,犹如走进了堂皇绚丽的宫殿,上高不可测,下深不可测,四周广袤不可测,到处都闪烁着五彩的华光,美而不可言表,神秘不得其解。身置其中的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知。“苏老泉,二十七,若梁灏,八十二”。学习何需分迟早。值得庆幸的是,我在暮年之初结识了先行同道,学长引领我走近了浩瀚的国学,学习着先贤的经典,感知着诸子的思想,体验着诵读的乐趣,填补着我人生的空白。“有余力,则学文”“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我们晨读小组每周培训,正是自学充电,提升自我的很好的形式。
灵魂的自由隐藏在忙碌紧张浮躁的工作生活的缝隙中,我们读出来、喊出来,在清明透彻的早晨,我们突然感觉天地间的清气正气已经浸润了自己,而且愈积愈浓,进而感染了更多的人,这正是晨读要义之一,“以人感召人,以人传递人”。
让我们充满期待地畅想这样一幅景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深圳公益小组组长罗海珍工作记录选
日期 |
地点 |
内容 |
05/30/2007 |
深圳
中心书城 |
与逄飞老师见面,同时还有LIBRA,黄春夫妇。总干事介绍一耽学堂的情况。 |
06/02/2007 |
深圳烘烤店 |
与同伴们一起吃饭,讲关于一耽的发展。 |
06/02/2007 |
家里 |
与可可一起看一耽DVD介绍碟。 |
06/10/2007 |
家里 |
借二本书(《诚明录》)及《论语》给小波。 |
06/16/2007 |
南山区
福利院 |
江鹏轩、我与张奶奶聊天,决定我们帮忙打印文稿。 |
07/22/2007 |
中心书城 |
与吴秦荔见面,商谈一耽工作。最开心的是这个暑假里能认识秦荔,并和她一起展开了晨读、拜老、发贴招募义工朋友等活动,从她身上我体验到“我是源头”的真正力量,收获很多,很快乐。上两周派发了十本《化性谈》给身边的小朋友,这周日约了义工聚会。 |
07/29/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四人+1小朋友,秦荔领读。她做得很棒!一周很快过去了,这周里一耽学堂深圳有小小进步。
下午我们去了深圳南山区敬老院陪老人家聊天。吴陵也来参加。体验到大家参与的快乐与自由!晚安! |
07/29/2007 |
南山区
福利院 |
看望张奶奶,参加者有秦荔,吴陵,林聪小朋友和罗海珍。 |
07/31/2007 |
|
与深圳义工通信。 |
08/05/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四人,秦荔领读,二位新人。 |
08/12/2007 |
在家 |
秦荔在家和妈妈晨读,海珍出差。深圳今天下雨晨读取消。 |
08/19/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二人.秦荔和海珍。 |
08/21/2007 |
南山区
福利院 |
完成福利院张奶奶的自传打字与打印,并送到她老人家手上。今天下班后,我将打好的自传送回给福利院的张奶奶,她很开心,还送了书给我。以后深圳有了学堂图书室可以摆放出来供大家阅读。这也是我加入一耽学堂以来做的有意义的一件事。 |
09/23/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三人。 |
09/30/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二人。陈松柏和海珍。 |
10/07/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四人。汪峥嵘\罗丹\刘顶和海珍。 |
10/21/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二人。陈松柏和海珍。 |
10/28/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二人。罗丹和海珍,叶军及罗丹各购了一套四书,共收回35元。 |
11/25/2007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四人。邓晶、费杰、罗丹和海珍。9:30正式开始,读《大学》,由海珍先领读前面段,接着大家再从头齐读,语速得到了控制,不会太快。读完坐在草地上讨论,个别字发音纠正学习; 由海珍分享去北京体验生活的经历,及北大晨读的体会。接着由邓晶领读《弟子规》。全文读完讲第一段。 |
1/12/2008 |
莲花山 |
晨读,参与者有四人。
邓晶,费杰,海珍,逄飞总干事主持。 |
深圳莲花山公益晨读注意事项
2006年6月22日
深圳莲花山公益晨读是学堂深圳公益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在当地开展传统文化公益普及的启动项目;为使这一活动发挥深远长久的影响,有如下内容需要注意:
1坚持每周固定时间不变(地点因天气可以调整);
2 面向老百姓,强调自发参与、有益身心,不搞文人聚会小圈子;
3讲解内容与所读相关,只谈修身,掌握谈话范围,其余不谈;
4交流和提问时间不宜太长,个别下来交流;
5晨读内容可灵活调剂,不必拘泥(甚至可以增加新形式,如教唱古诗)。
邓晶莲花山晨读日记三篇
2007年12月2号
……我想可能只有我一个人了,不过也许其他没能联系上的组员会来,怀着这样的想法,我边读边等……先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一个男孩走近来,我以为是一耽的,赶紧想招呼,呵呵,不过感觉不对,他只是坐在草地的一角……
《大学》已经读完了,《弟子规》也读完了,也到9点了,周围的人也渐渐多了些,但好像没看到有组员过来……
好久没读《论语》,心里痒痒了,拿着竖排的《论语》读开了。所谓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读到很多熟悉的句子,像遇见老朋友一样,很高兴……潜在心里那些带问号的事情在读完之后,虽然没有答案,但心里好像开阔了许多——“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经典里只要一句话读进去了,感觉受益良多……
快10点了,《论语》读毕,我想应该没人来了,乘着兴致读起《礼记·学记》,重新温习如何教学和学习,读至“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时,想着海珍下下个星期就会回来,呵呵……到时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了,现在就先以经书为友吧……一口气把《孝经》也读了,百善孝为先,喜欢里面很多句子,感觉读这个很大气的,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推着童车在前方驻了一会儿,我读完后,便推车过来到中央的草坪上,有些感受挺微妙的……呵呵
10点多了,休息一下嗓子,收工。
2007年12月9日
昨晚回来很晚了,也挺困的,就没有联系谁,QQ群上看小丹丹感冒了,安心养病吧。今天虽说温度有点低,太阳也没露脸,但仍然阻挡不了晨练和游人的脚步。8点50分到达公园小树林。
先在铁树系上一耽学堂的堂旗……
我记得伙伴说上次领读时声音可以读大一点声,逄飞老师中气十足的“洪音”也回荡在耳边,我就试着大点声音读,希望能够从音形义上更近的感受到圣贤的真意。
读完《大学》、《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感觉就没声音读《论语》了,我盘腿坐下来休息,喝了口水,面前走过一位带眼镜的大叔,看了看堂旗,和蔼的笑了笑,我向他打了个招呼。大叔原来是找京剧练唱的,结果没找着,却听到这边有琅琅读书声。说这年头研究这个的少,你年轻人怎么会喜欢读这个?我解释了一下,他说难得,请我再读读,我便读起《大学》,大叔也跟着读起来……
大叔姓张,虽说是第一次读大学,但也流畅,原来是有四大名著和京剧垫底的……聊起京剧,我也请大叔唱一段京剧,知道我会唱《红灯记》,就一起唱了: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我告诉张老师周日晨读的时间,下周有其他义工会来,喜欢的话可以和我们一起读……
2007年12月16日
今天阳光明媚,呵呵,最近天气冷热差异较大,很容易闹感冒、咳嗽、肚子痛之类的小病,我已经中标好几次了,还好今天好得差不多了,丹丹就没我幸运了不能来了。
早上有点事耽搁了,到公园已经9点多了,树林有一个园丁在那儿浇水。
依旧先挂上一耽的堂旗……
《大学》先慢慢读开……一个小女孩拿着球拍好奇跑过来:姐姐你在读什么?我回答了她。哦大学?好像一下不能明白“大学”校和我读的《大学》是什么关系。小朋友妈妈怕打扰我叫走了她。
读《弟子规》时总能想起蔡老师,忍不住两眼热热的……小朋友今天特别多似的,又一个小朋友在旁站了好久。你读过吗?我拿起书问。没有,但我有读过《论语》、《老子》,爸爸教的……
也许今天阳光好,人多起来,周围坐了三五群人,另有一位打太极的。
《论语》读完了,好多人啊,收工。一个女孩走过来了解,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给她三张一耽报纸,旁边两个男孩问能看看吗?我又递上几张,说如果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参加晨读,也可以到网上了解下一耽学堂。
走出小树林……今天感觉挺特别的,也许经典里的圣贤智慧语句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关注起来。
我在想得抽时间慢慢联系其它曾经参加这个活动的组员……
唐鼎峰晨读体会分享
1、在一定程度上,诵读是一件体力劳动。
抛开牵绊,洒脱身心,用一分心,出一分力,便有一分收获。
2、有效的学习和晨读的经验之中,可以与平常生活与做事中的大量
体会,相互发明和印证。
3、学习古文,理解经典,应有与前贤对等的生命准备。特别重要的
是廓开心力心量,至少要容得下自己(言之必有信,善始而善终),
才招待得客人;有一片天地,才养育得生机。
4、开始诵读,声音不妨大,扩展心量;速度不妨慢,坚韧心力。
在自己的心力心量边缘处,清晰和延展心念的觉知和专注。
说晨读利益十条
(2005年11月6日唐鼎峰)
一、体验早起,与时偕行,自强不息;
二、坚持早起,规律作息,锻炼意志;
三、习惯早起,亲近自然,活泼生机;
四、虚静听声,灵敏可亲,静默如雷;
五、元声成音,呼吸天地,感召沉寂;
六、音和而乐,动静相生,刚柔相成;
七、虚心涵泳,学习经典,深入力行;
八、应机切磋,学问与共,以友辅仁;
九、发扬精神,服务公益,日新斯文;
十、有教无类,各得其所,层层受用。
到公园、到社区——我们一起来晨读
2009年1月9日北京小组义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
“公共阅读文化推广奖”大会上的朗诵表演
2008的日历刚刚翻过去,2009就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走来。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人大悲大喜的一年:这一年,有眼泪,也有欢乐;这一年,每个中国人都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的大爱;这一年,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了我们自己——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民族,它的天高地阔一样的情怀与品格……
一耽学堂文化公益事业在这一年里也有了新的收获,学堂晨读工作部组织和推动全国29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80个高校开展晨读,广大青年学生早起早读书、修身自强;在此基础上,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工作有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加入其中,除北京市有十大公园之外,辽宁鞍山、陕西榆林、广东深圳、河南安阳等城市的公园、社区也都蓬勃地开展了此项活动。
我叫宋文华,是一名国企退休职工,来一耽做义工已经四年了,现在是学堂社区公园晨读工作小组组长。今天,小组部分优秀义工来到颁奖现场,为大家献上一个临时急就的节目:到公园、到社区——我们一起来晨读!
宋:今天会议很重要,一耽义工来报到。
公园晨读故事多,请听我们说一说。
合:对!公园晨读故事多,请听我们说一说。
郭:我叫郭玺铨,住海淀区,是一名退休教师。
退休到一耽,义字我当先;
学以国而存,国以学而昌。
周日晨读玉渊潭,正蒙初编三百千;
愿当国学铺路石,做个草根学圣贤。
大学学大人,明德明明德;
亲亲又仁民,至善止于善!
合:好!诵读经典明明德,至善亲民多宣传!
吴:我姓吴,住崇文金鱼池小区,是一个普通居民。
学堂义工吴桂芳,天坛晨读我担当。
学以致用用在身,点点滴滴要力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整饬家务,自奉俭约。
上敬九旬老婆母,下教童孙小儿郎。
夫妻和顺兄弟睦,四世同堂乐陶陶。
合:对!夫妻和顺兄弟睦,四世同堂乐陶陶。
邹:本人邹本和,家住海淀,退休公务员。
颐和园,古迹多;迎来世界八方客。
以文会友友辅仁,与众乐乐胜独乐。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松柏高高,湖水平阔;
曲径长廊,宜唱宜和。
我姓邹,她姓韩——
欢迎您来颐和园。
合:好!晨读健身广交友,促进和谐做奉献!
尚:陶然亭,三字经,低吟慢咏信步行。
弟子规、千字文,铿锵顿挫意气平。
入耳又入心——情理相融;
易读又易记——气韵生动。
一人领,众人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合: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孟:我叫孟庆安,家住团结湖公园附近,是学堂的新报名义工。
团结湖,风光好,书声琅琅上九霄。
温故知新宏图志,为国为民后来人。
晨读健身,调养呼吸;
营卫脏腑,吐故纳新;
善导情志,疏通经络;
心宽体胖,益脑宁心。
合:说得好!心宽体胖,益脑宁心。
徐:我也是学堂的新报名义工,名叫徐淑琴,军工企业退休,家在景山公园附近。
景山公园歌嘹亮,游客如织人气旺。
今年开点我带头,先请各位多帮忙!
合:对!今年开点你带头,各位同仁去帮忙!
宋:还有义工未到场,我替他们来补上:
元大都,有孙红,海棠花溪耿桂英。
文白军丽在香山,紫竹院里是蔡平。
韩:还有你,宋老师——雅号宋跑跑,
哪里需要哪里跑,
南城到北城,东奔又西跑,
义工来报到,一个不能少!
合:对!义工来报到,快快来吧,一个不能少!
宋:说一说,转一转,十个公园都走遍。
出得北京城,咱到各地看一看。
郭:老骥伏枥志千里,陕西榆林韩海燕。
吴:先祖智慧发源地,中原安阳洹水畔。
邹:东北辽宁有鞍山,一举启动五公园。
尚:特区先行开新风,广东深圳莲花山。
合:一阳复始春满园,中华文化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