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新闻简报2010年第四期

导读

1、“晨读运动2010”主题发布

2、总干事在“青年自组织座谈会”上的发言简记

3、《关于怎样办好“北京国学院”的建言》

4、书信往来五则

………………………………………………………………………………………………………

“晨读运动2010”主题发布

 

早晨,是最干净的时间;

早晨,是童年;是神话和梦开始的地方;

用心灵扣动庄严的大门,好让我回到生命之河的源泉;

为了理想,我仍然不放弃,不放弃这个现实的时代——

 

晨读,

开始新的一天,

开始新的生活… …

 

※欢迎社会各界,尤其在校大学生文化社团组织高校青年晨读时宣传使用上述文字。

 

…………………………………………………………………………………………………………

总干事在“青年自组织座谈会”上的发言简记

39日下午,总干事接受邀请,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青年自组织座谈会”,发言简记如下:

1团首先要去掉官僚习气和形式主义,这是工作做好、做的有生气、做的有价值的根本;

2对青年要珍惜,信任,支持;

3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时代使命、精神世界追求和在文化重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4必须深化“志愿精神”的解读,要从“人性和人心”的层面来深刻解读,要从“中国文化精神”的层面来深刻解读;

5不应把志愿工作做成“假、大、空”的工程,不应把志愿精神当作随便的橡皮图章到处盖,不应把志愿者当作花盆一样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摆一摆;

6总之,要讲一讲道德和伦理,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正确理解、正确推进青年事业中的“文化命题”和“公益命题”。

………………………………………………………………………………………………………

《关于怎样办好“北京国学院”的建言》

312日下午,总干事接受邀请,参加在北京市委召开的“北京国学院专家研讨会”(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市委常委梁伟同志到会,北京市团委书记王少峰主持。会前总干事写了一个发言简纲,会后又补充完备,形成这一篇《建言》。

从这篇《建言》可以了解一耽学堂的事业追求和我们多年实践所形成的文化观、公益观、社会观;作为一份学习材料,既适合我们的义工学习,也适合社会各界、尤其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草根NGO参考,欢迎大家广泛传播。

 

1、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需要一个全新的工作格局。“文化”、“公益”、“青年”是这个事业的三个主要方面。而且,通过一耽学堂的实践和与多种同期社会其他工作模式的横向观察比较,我发现,“文化+公益+青年”是最有活力、最有建设性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

 

2、从资源的兼容、相适应与亲和度来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今天的社会工作事业推进的需要,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有社会发展阶段的时间点上的契合,也有共同工作努力目标上的契合);可以说,用“社会工作的办法”来做“文化和教育的公益事业”是最优的和唯一可行的办法;

 

3、“使文化有新生命,使公益有新价值”——推进本土公益事业发展,推进人文教化事业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以公益建设文化,以文教引领公益,是现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重建的希望;

 

42008之后,社会事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非常有利、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关键期,因为“文化的信心、资源和力量与公益的信心、资源和力量正渐渐汇聚合流”,这将发生新的力量,产生新的希望,我们必须把握重要机遇;

 

5、找到战略关键期的启动项目,然后一节一节的,像拉杆天线一样,产生一系列连动,带出一系列内容。它必须是“中性的”,可以广泛发动,同时又有丰富的人文内蕴,既有本土特色,又为其他文化所认同接受,又能回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特点,等等(一耽学堂的“晨读系列”(如青年晨读、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建议首先从“提振正气”的“晨读系列”开头);

 

6、文化公益事业的项目群设计应当是一个有机体,这样它的社会动员才能充分,它的社会效益才能最大;我们的经验是,所有设计核心理念应当有 “语言、人和社会”的整体考量(语言指母语,人是志愿者、义工,社会是基层的社区、社群),“语言、人和社会”是“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指标和根本落脚;

 

7、现階段社会工作的一个核心课题是“社会心理的修复、激活和创生”。因而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切忌形态标榜或主观认定,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既能包容,又能适时引导,是“温养”和“提振”,“陪着大家一起走过来”,坚持“老中青少一盘棋”,坚持“古今中外一本书”,对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加深体会;

 

8、总之,围绕着“公共道德与生活伦理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化”、围绕着“社群生活的养成和改造”来展开我们的工作,并且是在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而然的、心情畅快的过程中来实现“全体社会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创造”;

 

9、在这十年间,经过社会各界多年呼吁和推动,尤其是民间的努力,已经有不少的准备或铺垫。在现有基础上,集合一切积极的方面,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新的水准来推进社会工作的新境界,然而,在这中间迫切的需要一个转换,即“深化志愿精神的人文解读”——通过深度解读,找到与“以现代公民社会人文教化为使命的中国本土公益事业”相匹配的“志愿精神”或者“义工精神”,找到我们自己社会事业的精神支点;

 

10、志愿精神是个宝。通过深度解读,回归百姓日用常态,回归道义和良知,回归一种人生态度,回到每一个普通人的内心深处;通过挖掘和赋予道德的内涵,可以实现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一致和根本关联,从而实现现代要素和本土文化的对接,回归“中国精神”;通过深度解读,我们的工作将别开生面,处处有生机;

 

11、做社会工作首先是要有真性情、真精神、真力量,不怕用“笨办法”(即“一个人、一个人的做工作”),精神性的事业只有感召,相信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人心的真诚与感动,这种相信和信任,本身就是无私、就是大爱,它是文明教化的基石;

 

12、注意有策略地培育、引导和发展草根志愿者、义工和NGO团队、自组织。“草根模式”是基层社会一线工作的常规模式和主要力量——小团队、小团体,甚至于一二个人、二三个人,低成本,甚至“无本”,但有较高周边社群影响,有感召力,能引起共鸣,易于模仿、复制,带动范围广,能形成连续叠加效应,对这样的模式和操作我们应有清楚的研究和把握;

 

13、促进“社会和人的健康”—— 一线工作要求温情细腻和理性开放,加注温暖和幸福,体现尊严和价值,鼓励开放社会的公共参与,增加公民与公民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国家与普罗大众之间的精神联系,减少边缘群体和不健康的亚文化群落;

 

14、传统文化,我理解是一种民族记忆,属于国家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一次性资源。从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治疗的角度看,它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原基性的土壤”。但是,目前这种“财富的开发”存在着严重浪费、错误使用甚而使其贬值、消耗。主因是“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没有找到“现代社会的出口”,这引致众多困境和尴尬,操作中很容易“跑偏”,很难一下子抓得住;

 

15、传统文化,是文化社会的助推剂、导索和燃火点,它蕴涵着有生命力的空间、资源和力量。这是一个长期的建设性的过程,我们应当采取珍惜的态度,并且学会珍惜的方法——需要“节制和有序”,需要“渐进和释放”,需要“提前量”和“大尺度”,需要全局和细节通盘考虑,立体推进,等等,简言之,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方法论;

 

16、传统文化本身有一种隐秘起来的弹性和灵活度,在这里我们找得到人文传统和革命传统的相通,中国精神与世界精神的相通;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那么必有“世界公民”的考量,这一定程度的代表了未来阶段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以及中国可能对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所能够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所应努力的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处理好中国道路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对现代公民社会与本土公益事业、重建基层社会教化体系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准备;

 

17、深入反思10年文化热(20012005“读经热”和20052009“国学热”),应当引入“大社会、大教育”概念——即社会的自我教育或者自我教化。因为社会和社会教化的缺失、缺位,已经导致部分民间文化选择的盲从混乱和非常规、非理性行为,并由之而不断地大批量产生“受伤害的好人”、“失去组织的游魂”和“切割民间的非亲和、非友善力量”,这些在今天应当细致总结,并引以为戒;

 

18、儿童、青少年教育是一个着力点,但它又只是一种反映而已——实质是社会问题、成人问题;如果只抓一头,则无论形式、内容都非常容易流于僵化、道德灌输,会走错路,做“死”了;需要注意和现有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社区教育、公民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联、互动与深度回应;同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其实也包括对成人和社会),重要一点,就是不要 “总拿社会说事儿”(许多专家擅长于此),这是一种最拙劣、最软弱的文化表演,虽耸动一时,长远来看,将产生更多欺骗和虚伪;

 

19、在常设咨议团队中,建议不受专业界别限制,不求虚名,引入“公共人士”(甚至不分国籍)——有德行的美誉度、有民声民望的人,而不是一大堆令人倒胃口的“教授”头衔;关于定名问题,“国学院”是一个名字,“中华文化传习中心”或“中国文化传习中心”也可以参考;

 

20、主持人要有一个心理准备。这个工作会比较长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需要一种生命境界、一种道义担当、一种行者精神;既有政策水平,更要有一线的社工经验,“人性人心的感格相交”,真正理解一线的志愿者、义工,还要懂一些哲学、教育和社会,有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同情”,是一个合格的21世纪现代公民。

…………………………………………………………………………………………………………

书信往来五则

 

一、河南“老将”39日来信

对!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行里很支持。给我们买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碟。每周二下午看一讲。这对我们理解和记忆三字经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下午该看第八讲了。我们虽然进度慢,但是收获不小。过去只能记两句现在有的能记到第七讲了。过去对三光五行五常九族十义......等概念模糊不清,现在基本上清楚了......并且越来越觉得学习的重要。不仅对孩子们如何做人有作用,对成年人也是很有鞭策作用。同时从你们的简报里也学到不少东西。每期我都给有电脑的拳友们转发,他们也都说不错。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一定坚持!谢谢支持!

 

二、总干事315日给山西长治志愿者卢玥如的回信

        这几年来通过阅读你发来的资料,看到你的行动和爱心这样持久,一点一滴地积攒,做了这么多善事,真是值得称赞!

相信你一定温暖了许多人的心,给他们带来安慰和力量。

今天的中国社会,需要这种人性的关怀,需要反思生命,关心他人。

希望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写写这多年来的心历路程,你自己一路的感受和思考,你自己的初衷,这里可能有许多辛酸苦辣,讲讲你自己的人生,我想,这会让大家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志愿者、义工的内心精神世界,了解我们这些工作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因为,每一点的付出,我们都尽了我们全部的心。

       祝愉快!

 

三、总干事317日给山东青岛大学生李洪江的回信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李洪江316日来信:“……在每年新生報到時都有不少同學報名加入我社,可惜由於後來的學習氛圍及理解有限,很難進一步學習國學,所以收穫很少,不少同學只能退會,很是遺憾……我也是熱衷于公益事業,希望通過我社僅存的幾個會員的努力將我們學校的國學氛圍重新建立起來,並且通過學習國學,用國學,爭做一個新時期的有國學素養的大學生……”。

 

总干事317日回复

……

文化,是一个虚指。当人们热烈争吵的时候,就更加容易看得出来。实际上,一切强烈渲染的语汇和思想描述,只是满足了一种“空空的想象”,而且隐藏在这种模糊与奇幻的想象中的“信心与力量”也往往倏忽一过难于觉察;社会和人生即使身处希望之中,也是如此艰难仿佛在最深的痛苦。

前几天,一位北京的老义工,跟我诉说上研究生后的烦闷苦恼,我呵呵一笑:你可算找到家了,学堂不就是“痛苦集中营”吗?做公益事业、精神事业的人都是因为内心有痛有苦才想到来做的,你这回是找对了。他也是呵呵一笑。我又说: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慢慢心开意解心情就好起来了(心有欢喜,易得正味,吃饭、读书、做事皆如是)。

文化虚热多年,鲜有人得其旨要,渐渐成一个新的“大酱缸”(台湾柏杨先生发明的词,专指中国文化),薰倒不少,也吸引不少,可怜了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寒假时,天津一位大学生跑来与我认真的对谈,他讲的很真,我答到:青年时期不妨多看看哲学,因为哲学使人痛苦,痛苦使人清醒。鲁迅先生“直面人生”,就是在讲这“苦痛中的清醒”、“人生的真实相”。我想,“苦痛和苦痛中的清醒”是青少年时期给予人生的最为宝贵的记忆。

一切不务虚名,一切都要实用,惟我所需,惟我所用,对自己的“心”负责任。那些社会上的 “文化热”,都是一些“不法分子”在折腾,与我这清白之身何干?!学堂讲学,我说一条:能近取譬,切己而行。中医说药不分贵贱,对症能治。书,还是要读自己的书;自己苦痛在哪里,自己烦恼在哪里,自己最应清楚、关心。

你说你们有搞过读书会,虽然很努力,但是现在有一定困难,希望学堂帮着把“晨读”搞好,我就想起来这些杂言碎语,不知是否有用,就权且作聊天吧。今年我37,也有痛苦,不能说不深,因为事实上我做这个草根工作10年了。上大学时,我痛苦,到处找书看,古今中外,最后选了几本,算是读完了,它们今天还活在我心里,或者应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实际的“体检”和“印证”,它们与我长成一体了。

具体的一些晨读组织过程,学堂电子资料不少,你们自己也是能摸出来的。望青岛大学生晨读别开生面。

 

四、总干事319日给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晨读”志愿者杜冰回信

杜冰:

你所制定的华中科技大学晨读计划看到。望细致工作、努力实施,根据同学们的实际状况一点一点循序而进。

你想在晨读中引入晨读体操,这令我非常高兴,这说明我们的“早起早读书”活动将有一个新的发展。

读书可以化性,变化气质,因为人有觉知,有意识作用,而且这个意识作用是和我们的生理、心理状况(身体、气血、情绪等)是很直接、很内在的相互关联着的。

古人说读书明理,其作用直接在身心的变化。身心的调养安和,也是读书有效的前提,至少可以聚精会神。

晨读体操是我在2004年针对着青年大学生的状况摸索出来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过程中“体会、体知、体证、体验”,从而使读书有真实的受益。

一个晨读小组的清晨读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其大致的程式是:静默→体操→发声→诵读→分享→告别行礼。一般而言,我把静默、体操和发声都算在“晨读体操”。下面我简说一二,你和大家参考。

静默。全身自然站直,默默然,安安静静,有一、二分钟。

体操。呼吸引动身形,身形照应呼吸。因为大家从小学、中学都练过体操,所以可以选几节大家都能做的,注意不要太激烈运动,以身体竖直为中轴,上下、左右、前后依次的活动,全身活动开了就好。因为没有条件当面示范,所以不便很细,相信大家自己会有一个摸索,到时再交流;而且,一般这个环节也不能太长,大学生早上时间有限。有两个环节可以讲讲,一个是开始的动作,一个是结束的动作。第一节体操(或曰“天地中枢”)要与静默衔接,随着呼吸脚后跟离地,全身向上挺拔,再缓缓放下,离地幅度渐大,如是若干次,回复如初。最后一个动作“大鹏展翅”,随着呼吸,两手左右,轻轻平伸微微鼓荡,如同太空展翅,身体向下如蹲如踞缩至全身紧凑最小体积或身体向上扶摇拔起张大至体量最极,如是若干次,回复如初。

发声。发“啊(A)”的声音。从很小的声音开始,从口唇出气的声音开始,一点点舒展,以至有胸腔的共振、全身的共振。

总之,通过晨读体操,呼吸、形体、意识,安和自处,无碍相关,也就做好了读书的准备工作。可以试试。

 

五、云南个旧“社区公园晨读”义工林译介绍工作最新进展及总干事回复

逄飛老師:

您好!由於工作原因,最近幾天我都在下鄉,未能及時將313日的晨讀情況告知於您。現將簡單情況介介紹一下,請老師指導。

313日的晨讀是我們個舊市晨讀小組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在這天早上,個舊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主任親臨晨讀地點,與參與晨讀的晨讀愛好者進行了半個小時的交流。在交流當中,主任和大家談了讀誦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同時鼓勵大家,讀誦傳統文化不僅僅是自己讀,也要帶動身邊的人員一起來進行讀誦,我們現場讀誦的人員有二十人左右,如果每一個人再帶動身邊的十個人來起讀誦,那麼就是二百人左右。在讀誦的這些人員之中,大家能夠領悟先賢的教诲並付之於行動,對於社會風氣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以後的活動之中,我們要進行各種各樣形式的活動,促進大家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最後,關公委主任要求我們晨讀小組團結起來,有什麼困難可以去找關工委,她們可以在經費和其它形式上幫助我們。

另:我現在和雲南省漢服協會進行了聯繫,想嘗試穿著漢服讀誦傳統文化經典,並開展各種傳統文化的各類活動,可否,請逄老師指正。

雲南後學末進:林譯

                                                                                                            2010318日晚

林译:

你好!个旧晨读有进步,为你们感到高兴。

草根、义工,是我们这项活动的根本,需要适度宣传,但不能为宣传而宣传,这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穿汉服有哗众取宠之嫌,恐怕不相宜。衣服是个形式,内功是根本。

学习义工精神,发展更多的草根志愿者、义工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如果有三个及三个以上义工,就要强化一下大家的分工、协作和互相沟通。地方关心下一代能否帮助在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中开展招募活动,可以试试。

祝好。

                                                                                                         逄飞 3-19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