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堂接受邀请参加“北京市首届青少年公益节暨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
2、4.23世界读书日北京地区义工活动专题:“叫醒汉字健身晨读”——全国大中城市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理念宣导和现场展示活动
3、南馆公园义工吴景生4.23活动小记
4、图片新闻两条
…………………………………………………………………………………………………………
学堂接受邀请参加“北京市首届青少年公益节暨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
近日,一耽学堂接受邀请,参加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委社会工委、首都文明办共同主办,北京市9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协办,4月17日至25日在北京地坛公园举办的“北京市首届青少年公益节暨北京社会公益活动周”。图片展示如下:
总干事报告《以人文教化为使命的中国本土公益事业发展——以一耽学堂10年实践为基础》
《公益北京 温暖之都》的展览上学堂历史图片作为重点展示
义工们在学堂展示的摊位前做宣传和招募工作1
义工们在学堂展示的摊位前做宣传和招募工作2
义工们在学堂展示的摊位前做宣传和招募工作3
老义工黎丹利用北京有限停留时间也来做工作
--------------------------------------------------------------------------------
4.23世界读书日北京地区义工活动专题:
“叫醒汉字 健身晨读”——
全国大中城市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理念宣导和现场展示活动
本次4.23理念宣导和现场展示由一耽学堂(中国文化传习中心)和北京春季书市组委会共同举办,北京地区2010社区公园18个晨读点的部分优秀义工代表参加,郭玺铨主持,吴桂芳、耿桂英、韩雪萍、苏新建、秘新生、顾秀梅、田彩雯、田惠芬、李莎、邵春伶、邹本和、孙红、张燕平等分别带读或者领读相关内容,王雷生、张眉、刘红振、王海力等二十余位学堂义工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活动效果非常好,起到了宣传和展示的目的,同时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大家的集体感和自豪感。以下为健身晨读七篇内容的理念说明(由总干事撰写)和活动现场的相关图片(本次活动已经制作录像光盘,欢迎各地关注、支持和有意愿实行这一公益活动的朋友们索取):
第一篇——韵文声律篇
古人说过: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是心灵的声音,中国的文言韵语正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源泉。
这一类文字合辙压韵、发声敞亮,朗朗上口,读起来使人自然心意舒展、神清气爽,无形中对人的心理、精神乃至身体层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音声诵读,读出的是精气神,是心灵的旋律,是人生之大美、大乐!
《韵文声律篇》我们选取的内容以古代蒙学教材为主,如“三百千”等,这些材料有丰富的文史常识和道德格言,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同样也有学习的必要。
第二篇——孝敬父母篇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仍然需要提倡孝道。羊能跪乳,鸦有反哺,何况是一个人?!
实行孝道,既是个体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社会人伦秩序的起点,它所包含蕴藏的真实无尽的生命情感,也正反映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心理特质。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大孝孝于天下;
——让我们共同祈愿天下父母福寿康宁,子孝孙贤!
第三篇——子弟家教篇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儿童的心是赤子的心,孩提之童,天真可爱,“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长”,此时正当及时引导教育,使道德扎根,使良知扩充,陪护善良仁爱的心念和正确的言行。
好的家庭教育,使子女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这既是家庭之福,也是社会之福。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家训。自古及今,每个朝代都留有许多的“家训”、“家书”等训导子弟的作品,如最有名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司马光《家范》、明代孙奇逢《孝友堂家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等。
第四篇——红色经典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救民倒悬,谱写了一曲烽烟战火的峥嵘岁月,铸就了一座开天辟地的历史丰碑!
优秀的革命传统,正和三千年来的人文教化传统一道,成为我们未来新长征路上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资源。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这种精神,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这种精神,仍然给人深深的感动,给人信心和力量。
第五篇——劝学进取篇
一百年前,有人提倡“国学”,当时有一位叫邓实的人,他说:国以学而立,学以国而昌。一百年后,我们的社会解决了基本温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学习文化。
富而教之,乐而学之;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国为好学之国,学为立人之学!
——这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这就是厚德载物的中国精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六篇——四时养生篇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当敬畏和尊重生命的运化规律。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调摄人体,平衡阴阳,以使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从而保养生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和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生动的、可以体验和实践的人生智慧。
第七篇——大道正气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心天下,正气存焉。
弘扬正气,提振正气,促进“社会和人的健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服务于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
大学学大人,明德明明德;亲亲而仁民,至善止于善——
每一个人都站立在天地之间,每一个人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做公益、做义工,做个草根学圣贤!
——行者的志愿,道义的担当!
活 动 现 场 义 工 风 采 录
--------------------------------------------------------------------
南馆公园义工吴景生4.23活动小记
4.23日,在“世界读书日”这天,一耽学堂在地坛公园举办了大型“社区公园市民公益晨读”的宣传活动,看着一个个参与的人认真的读着,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内心被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为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分子感到骄傲。
走在地坛书市里,看着琳琅满目、装订精美、内容丰富的各类图书,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争看一本书的情景立刻回到我的记忆里。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隔壁的姐姐借来的,只让我和二姐看两天,为了与姐姐争看这本书,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撒腿往家跑,因为我们家不成文的规矩是谁先到家,谁就可以先看书而不用做饭,当二姐急急忙忙回到家里时,我已经拿着书本贪婪地读着了,二姐见此情景过来对我就是一拳,爸爸看我们为了看书打架,威胁我们说要么把书还给人家,要么就把书烧了。我一听拿起书就跑到外面去看,连饭也顾不上吃了。这样的事在我和姐姐间经常发生。因为那时家里穷,买书看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借书看,这样的美事也不常有。因此我和姐姐经常是因为看书忘了做饭和干家务。回家的父母对我们打骂是常事。如果父母不回来吃饭,我们就会各自啃一个窝头,边吃边看。那时候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超过任何东西。
长大一点正是学知识的时候,赶上了那个特殊年代,“知识无用论”使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因此我特别羡慕大学生,记得1997年我送儿子上南京大学时,那是我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门,那些朝气蓬勃,甚至带点傲气的莘莘学子们令我羡慕不已,年长的我对她们有一种仰视的感觉,也为自己未能进过大学的校门感到深深的遗憾。尽管是这样,但读书还是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闲下来读读书,写写心得是件很惬意的事。刚刚退休的我时间相对宽裕了,想学点东西的欲望又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正在这时候,从电视上我看到了一耽学堂的新闻,我抓住机会,积极报名当了义工。学疏才浅的我竟与国学扯上了联系,这让我兴奋不已。我的初衷是学点国学,因为在这方面我基本是白纸一张,没想到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参与公益活动,带领市民晨读,两次在公园晨读对我启发不小,原来读书是很多人的愿望,这令我对这个活动信心大增,也对我们这个公益活动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义工吴景生4月23日)
--------------------------------------------------------------------------------
图片新闻两条
4月16日,老义工陈丽(原北师大2005届经济学硕士,现在温州大学任教)回学堂。
4月18日,在北京玉渊潭晨读点,首都师范大学的李洋、刘改玉、马文娟、曹红、卜梦娇等青年义工们和郭玺铨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