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您好!
从学堂的网站上得知昨天是学堂四周岁的生日,特此向您表示祝贺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其实早在上次在北大参加庆典活动后就想给您写信了,但近几周来课业繁杂,一直难于静心. 收到您发来的文章是在一个周末的子夜,又引发了我对教育,对文化,对自身的反思.
先谈谈今天下午去西颐小学义教的感受吧. 由于伏楫舟临时有事,我代她在二(1)班上了一节. 该班自上学期起由于种种原因换了几个义工, 对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上学期也曾给他们代过两节课, 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尤其活跃. 今天是本学期倒数第二次课了,课上我问他们这两学期来学习<三字经>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有几个同学立刻嚷到"什么也没学到",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那只是他们随口说出的回答, 含有小孩子起哄之嫌, 但至少说明了我们的义教工作没有使这些同学感受到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或多或少与老师的频繁更换有关.
讲课时,我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没想到我刚一说出规则,就有很多同学举手对我的规则提出质疑和建议.后来,一个女生还举手打断了我,说有不公平,还和其他组的同学争执起来.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在乎比赛的得分,有这么强的好胜心态.不知是这一代孩子的特性还是这个班的风气使然.下课后,竟然有一个男生缠着我问他们组赢了有没有奖品.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
我想,在义教过程中最好能保证义工的固定性,并对义工之间的代课现象有所约束.同时,一定要避免以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虽然上学期王翠玉在这个问题上反复强调过,但有的义工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过这种手段,看来奖励的负作用还是明显的.
对于文化建设,这真的是个很大的话题.而如何将理念注入实践,转化为教育中可操作的,评估教学的效果也是项很难量化的工作,因为我们做的,与其说是教学,倒更像是教化.
今天太晚了,思维有些短路.容我再思考一下,日后再写给您吧.
晚安
刘潇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