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社会要有“一线意识”

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的过程,在这条新长征路上,特别的需要奉献的精神、义勇的精神、担当的精神。结合学堂六年以来的刻苦实践和顽强探求,并且联系到这二、三年来社会上的种种“文化热”的表现,我们深切的感到,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社会文化的建设,要有强烈的“一线意识”。

这个“一线意识”是什么呢?

不是“书本学派”、“概念理论”的一线,不是“开开会”、“说说话”的一线,而是行动的一线、做事的一线、实践的一线。

没有这个“一线”,我们就没有说话的基础,容易思想跑题,做事古怪。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真实话,是一个真理。没有一线的参与,没有共同的走过路,等于是盲眼和聋子,等于是脱离大多数,这样的人再喋喋不休、指手画脚,只有添乱和帮倒忙。青年人更应该戒除、避免这类毛病。所以学堂对各位青年义工讲,做事第一,静默为主,没有做事,就没有发言权。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认同的过程,是人人参与共同塑造民族气质、建立民族自信的过程,是建设健康有活力的社会心理环境和公共精神空间的过程。人们从普遍焦虑到充满希望,从方向的选择比较到生活的踏实幸福,这个转变比较长,比较艰难辛苦,但同时也是必经和必须的关键阶段。

实事求是的讲,经过一百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我们现在刚刚“缓出一口气儿”,刚刚可以有点儿挪动空间,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可以看一看,可以转一转,我们应该特别珍惜、爱护这个来之不易的“这口气儿”。

“这口气儿”实际上是指两个资源:一个是有形的社会资源,体制、制度层面的财富、经验,这属于国家的范畴;另一个是无形的心理资源,公众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久远的或者近代的),各种留存的心灵烙印和文化迹象,这属于民族的范畴,简言之,就是普遍的生活本位自觉程度,它所涉及到的是生命的尊严和对这种尊严的意识体察。

当前一个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后一个方面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突出。前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后一个可谓是“大化无方”,只有藉着沉潜深广的生命情怀、宽厚宁静的人格气质,才有可能发现和作用其中。

在后一个方面,经常的我们以为自己好象很富有,有各种可以拿来谈论和呼吁的,但同时确又常常的感到很贫乏,很干枯,自己的东西也还并没有消化,脚跟难立,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说话,无所定向,莫衷一是。(最近的国学热中就充斥着一幕幕如此的景象。)

人是根本,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今日中国社会族群生命的心理资源是最可宝贵的源泉,我们的信仰赖之以建立,我们的历史和未来赖之以看清,它是五千年来的遗产,又是光辉伟大的起点。一切的都在现实的人心当中。

明白我们的根基所在,就会清楚现阶段文化建设的任务:人气儿足,人心通畅,基层生活相互信任,友好愉快。

这个工作就是“一线工作”的内容——就是从我开始,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在日常生活的范围,与普通的大多数建立起一种内在的关联和同步,建立起一种普遍的关怀和信心,建立起一种公共的道德气质和伦理价值。不快不慢,温养为主,不左不右,中庸立干。

日常化、生活化,从形式到内容,从心态到方法,都要这样。

我们不要所谓的“推广”和“运做”,吵吵闹闹,眩目乱耳,华而不实,多半有害。

六年来的实践使我们相信,只有立足于上述认知,并且在“一线”中实行确证,才有可能关怀到目前阶段的中国文化建设。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